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始建於1958年,1964年整建制劃歸國家海洋局,是從事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和社會公益服務的綜合性海洋研究所。

據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共有近300名高級研究人員,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海洋調查測量設備、實驗測試設備和科研輔助設施。完成了大量國家重大海洋專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家“863”計畫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等。

其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海、大洋和極地海域自然環境要素分布及變化規律,包括海洋資源與環境地質;海洋災害發生機理及預測方法;海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海洋生態環境變化規律和海島海岸帶保護與綜合利用等。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1958年4月17日,為促進海軍海洋及航海科學技術工作的發展,組建了海洋航海科學技術研究所即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前身,所址為天津市塘沽區煙臺道3號。1964年12月7日,劃歸海洋局建制,更名為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一所),並從1965年1月1日起由國家海洋局實施全面領導。1965年11月19日,國家海洋局批准海洋一所由天津塘沽搬往青島市山東海洋學院內,搬青島市後,院、所合一,由山東海洋學院實施全面領導。1967年5月23日,國家海洋局黨委轉發海軍指示,海洋一所黨政工作由國家海洋局和北海艦隊實行雙重領導,脫離海洋學院領導。1976年3月18日,海洋一所實驗樓及附屬工程,全部竣工並通過有關部門驗收。地址為青島市市南區紅島支路1號。1984年5月31日,經山東省科協批准,新組建的山東省海岸工程學會,掛靠在海洋一所。11月21日,掛靠海洋一所的“中國海岸帶開發與管理研究會”成立大會在山東省東營市舉行。1987年4月3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海洋一所為海洋生物學碩士學位授予點。海洋一所正式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1年1月5日,掛靠海洋一所的全國海氣相互作用研究會在青島成立。1997年5月4號,國家海洋局地球流體力學和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質重點實驗室在海洋一所揭牌建立。1998年2月18日,國家海洋局批覆海洋一所《關於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東遷建立海洋科學實驗基地的請示》和《關於海洋一所東遷徵用土地的請示》,同意海洋一所建立海洋科學實驗基地,地點在青島市高科技工業園。2000年4月17日,科技部正式批准海洋一所為公益類科研單位,科技體制改革國家試點單位。4月30日,全所搬遷工作按計畫完成。新所區各項工作進入正常運行。2002年1月23日,第一個儲存大洋深海底質樣品的樣品館——中國大洋樣品館經中國大洋協會批准在海洋一所成立。9月28日,“海洋沉積與環境地質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在海洋一所正式掛牌。2003年4月19日,海洋一所舉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掛牌儀式。12月4日,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中編辦在“關於衛生部等五個部門所屬科研機構改革方案的批覆”海洋一所轉為非營利性科研機構。2005年1月7日,海洋一所通過“國軍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審核,正式進入軍品供方目錄。2013年11月26日,鰲山基地開工奠基儀式在青島即墨鰲山舉行。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據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網和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顯示,研究所共有職工553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外聘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研究員63人,副研究員111人;有博士生導師28人,碩士生導師3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23人,碩士學位的192人;聘請國內外客座研究員62人。院士:袁業立丁德文方國洪、巢紀平、黃鍔

硬體設施

據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各類現代化儀器設備3417台(套),價值2.45億元。
其中,海洋調查設備371台(套),價值8600餘萬元;實驗室設備785台(套),價值9000餘萬元;信息自動化設備1513台(套),價值4800餘萬元;其它設備748(套),價值1900萬元。
主要海洋調查設備
品 名 型 號 品 名 型 號
溫鹽深測量儀 SBE-911 海洋磁力梯度儀
G880
都卜勒聲學海流剖面儀 WS-1200 單道地震儀 Delph WIN
都卜勒海流剖面儀 WHLR75KHz-1500 24道地震儀 Geopen
都卜勒海流剖面儀 WHLR75KHz-3000 雙頻測深儀 206C
浪潮儀
WTR-9 多波束測深系統 Simrad EM950
溫鹽深剖面儀CTD SBE-25 多波束測深系統 Simrad EM3000
海洋混合測量儀 MSS60 旁掃聲納系統 1500S
湍流觀測剖面儀 Turbo Map 旁掃聲納/淺地層剖面儀組合系統 SIS-1000
CTD采水系統 SBE-32 淺地層剖面儀 3200XS
海洋重力儀 KSS-31M 淺地層剖面儀 SES-96
海洋磁力儀 SeaSpy 超短基線定位系統 HPR410P
主要實驗室分析設備
品 名 型 號 品 名 型 號
電漿原子發射光譜儀 OPTMA3000 總有機碳分析儀 9000HS
等電聚焦電泳儀 IPGPHOR 螢光生物顯微鏡 DM-LS
X射線衍射儀 D/max2500HB 快即溶劑萃取系統 ASE100
分光測色計 CM-2002 流動注射分析儀 QC8000
微型光譜儀 MICR-PRO 營養鹽分析儀 Subchempak
膜片鉗拉制儀 EP10-PU100 流式細胞儀 BD-FACSCAL1BUR
X射線衍射儀 D/max 2500PC 超臨界微粉化系統 Helix
全自動元素分析儀 Vario EL3 全二維氣相色譜 Agilent 7890A
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 QUANTA200 色譜串聯質譜聯用儀 Agilent 6320
高精度多接收電漿質譜儀 HR MC-ICP-MS 現場小型台式GC Agilent 300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AANALYST300 攜帶型原子吸收光譜儀 AA240DUO
高效液相色譜儀 600E 超速離心機 CP100WX
氣相色譜系統 5973N 光照生物反應器 L1523
電漿質譜系統 7500A 差示掃描量熱儀 Diamond DSC
飛行時間質譜儀 TOF-MS 動態三軸測試系統 STX-200-5
高效液相色譜儀 HPLC 1100 海洋靜力觸探系統 Hyson-100LW
液相色譜—質譜儀 LC-MS 1100 三維雷射掃瞄器 徠卡Scan Station2-3D
灌注層析系統 BIOCAD

科研部門

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與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海洋沉積與環境地質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海洋生態環境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質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數據分析與套用重點實驗室
海洋環境與數值模擬研究室
研究室前身為始建於1965年的水文氣象研究室和1986年的地球流體力學和數值模擬實驗室,1997年在國家海洋局系統創建地球流體力學和數值模擬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2001年更名為海洋環境與數值模擬研究室。研究室具備18萬億次/秒的計算能力和350T的存儲能力。擁有單台價值十萬元以上調查設備100餘台,價值超過5000萬元。研究室近年來參與10餘項大型國際合作計畫項目,有4人在國際組織任職,發起推動了中國-印尼海洋科技合作。
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室
研究室主要從事海洋地質過程與環境演變、海洋地球物理與地質構造、海底礦產資源與成礦作用、工程地質與災害地質以及海底探測技術研究。調查研究區遍及河口海岸帶、陸架、邊緣海、大洋和極地,在陸架泥質沉積作用、中-高緯度邊緣海古環境演化、邊緣海地球物理特徵及構造演化、海底多金屬成礦系統和高解析度地震探測技術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研究成果。研究室與俄羅斯、韓國、德國、美國、法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海洋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研究室擁有先進的調查和測試分析儀器設備,建成了完善系統的海底探測和分析測試支撐體系,是中國大洋樣品館和國家專項海洋地質樣品庫的委託管理單位。
海洋物理與遙感研究室
研究室在國家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公益性行業項目、載人航天工程、海洋衛星套用和有關的國家專項支持下,開展海洋物理、海洋遙感遙測技術及其套用、海洋遙感遙測與多學科交叉等方面的研究。在淺海水下地形、內波等SAR反演、高度計數據處理、海洋航空高光譜遙感、海島海岸帶遙感調查與評價、海氣界面觀測技術、拖曳式海洋環境監測平台、遙感信息系統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大批有特色的成果。據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室在研國家項目保持在二十項以上,與國內眾多相關的工業部門、高校及業務部門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在中歐最大的遙感國際合作計畫“龍計畫”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海洋與氣候研究中心
成立於2007年12月21日,主要開展全球海洋觀測、海洋-大氣相互作用研究和海洋氣候服務,是國家海洋局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主要業務和技術支撐單位。重點發展大洋氣候觀測系統技術,圍繞對中國氣候具有重要影響的印度洋、太平洋和兩極海域開展現場觀測,著重研究海洋在不同尺度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從海氣相互作用角度探討海洋對全球和中國氣候變化的影響,為政府、社會和公眾提供氣候服務支持。
海洋生態研究中心
該中心於2007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由兩個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海洋生態環境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質重點實驗室)、兩個青島市重點實驗室(青島市海洋天然產物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青島市現代分析技術及中藥標準化重點實驗室)和1個基地(海洋天然產物中試基地)組成。中心擁有大量、先進的分析測試儀器和科學測量設備,如高效液相、氣質聯用色譜、營養鹽自動分析儀、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雷射共聚焦等。中心發展以套用技術(局職能支撐)為先導,重視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鼓勵自由探索和技術開發。中心在經過資源、人員等一系列調整後,將學科方向最佳化為9個。
海島海岸帶研究中心
海島海岸帶研究中心瞄準國際海島海岸帶科技前沿,針對中國在海島海岸帶開發、保護與管理中的科技需求,以經濟-社會-生態複合系統為研究對象,以海島海岸帶可持續利用與最佳化調控技術研究為核心,主要從事海島海岸帶資源環境現狀、變化及其機制研究,探索全球變化尤其是人類活動在海島海岸帶資源環境演變中的作用,開展海島海岸帶綜合管理技術與套用研究,發展管理標準與工具,加強系統集成與工程示範,為沿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服務。中心在海島海岸帶綜合調查與環境演化、典型地質災害機理研究與防治、海島海岸帶管理技術等方面有著數十年的積累,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專項課題、自然科學基金課題、863項目、973項目及地方服務項目。主持了大型工具書《中國海灣志》的編撰,在全國海域勘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立法及其他多項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的制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海洋工程與測繪研究中心
中心主要從事海洋測繪、海洋工程地球物理勘察、港口工程、工程地質鑽探、海底光纜及管線路由勘察、海洋工程環境調查與分析評價、災害地質環境調查分析、海洋工程環境模擬技術、海洋工程環境監測技術、海洋工程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發等科研及開發服務領域。中心擁有現代化的勘察、實驗測試設備和科研輔助設備幾十餘台(套),總價值逾六千萬元。是全國首家獲得國家測繪局頒發的海洋測繪甲級資質證書的單位,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0項,省部級獎32項,建設部設計一等獎1項,建設部工程勘察金獎3項。
海洋信息與計算中心
中心主要從事圖書資料和檔案的管理與服務;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套用開發;海洋科學數據共享平台建設;海洋高性能計算平台建設等。為研究所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技術支撐

建設成就

科研成果

海洋一所完成了大量國家重大海洋專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家“863”計畫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大型國際合作項目和海洋工程勘探開發項目等。1979年-2012年初,海洋一所在中文期刊共發表論文2688篇,1982年-2013年初,海洋一所在外文期刊共發表論文320篇。

學術期刊

《海洋科學進展》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科學進展》為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創刊於1983年,由中國海洋學會和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主辦,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科技部批准,由國家海洋局主管,海洋出版社出版,國內、國外公開發行的學報級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國內、外在海洋科學基礎、套用基礎和套用研究以及與海洋有關的交叉學科領域最新的學術成果。主要欄目有院士論壇、學術論文、研究報導、學術討論、專題評述與綜述、實驗室介紹、海洋科學家介紹、快訊、書訊等。《海洋科學進展》為季刊,每年1、4、7、10月出版,國內統一刊號:CN37-1387/P,國際刊號:ISSN1671-6647,國內郵發代號為24-58,國外發行代號為4093QR。
《海岸工程》
《海岸工程》為《中國海洋文獻資料庫》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聯合國《水科學和漁業文摘》(ASFA)收錄期刊。

人才培養

招生專業

聯合培養博士生專業:海洋生物學專業、物理海洋學專業、海洋地質學專業、環境科學專業等。
2014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專業及研究方向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研究方向
070701 物理海洋學 01.海洋動力學 04.海洋聲學
02.海洋環境數值模擬與預報 05.海洋氣候觀測技術
03.區域海洋學與海洋調查技術 06.海洋遙感
070702 海洋化學 01.海洋生物地球化學 02.海洋環境分析化學
070703 海洋生物學 01.海洋生態學 05.海洋藥物與生物製品
02.極地微生物學 06.海洋生物化學
03.海洋微生物 07.海洋生態動力學
04.深海微生物
070704 海洋地質 01.海洋地球物理 05.海洋沉積與海底成礦作用
02.災害地質與工程地質 06.邊緣海沉積研究
03.海洋工程地質環境 07.極地海洋地質
04.海岸帶第四紀環境
077601 環境科學(理學) 01.海洋污染 02.海洋測繪
077602 環境工程(理學) 01.海島災害評估與工程防護 02.海洋工程水動力環境

教學建設

據2014年年國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顯示,海洋一所已招生培養畢業碩士研究生186名,在讀碩士生89名。已培養畢業博士生35名,在讀博士生91人。2002年10月經國家人事部批准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已出站6人,在站博士後13人。

歷任所長

馬德毅馬德毅
律巍(1958-1964)
曾榮(1975-1981)
陳則實(1984-1993)
袁業立(1993-2004)
孫書賢(2004-2007)
馬德毅(200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