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域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

國家海域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

國家海域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是依據《海域使用管理法》建立的重要業務系統,該系統從2006年開始建設,2009年啟動業務化運行,系統已建立覆蓋局機關及6個局屬單位、沿海11個省、49個市、85個縣海洋管理部門的四級視頻會議平台,搭建了涵蓋各級海域、海島管理機構的海域專網,建設了專線節點335個,無線節點228個;沿海11個省、5個計畫單列市、44個地級市均建立了海域動態監管中心。

簡介

綜合數據查詢與分析綜合數據查詢與分析
國家海域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是一張中國海域管理的“藍色天網”。該系統利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地面監視監測等多種手段,實施對中國近岸及其海域開發活動的立體、動態監視監測,及時為各級政府、海洋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支持和信息服務。2012年9月,國家海洋局透露,黃岩島釣魚島西沙群島全部島嶼附近海域的衛星遙感影像,被納入國家海域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這是國家海域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對中國近岸海域實現業務化定期監測後的又一重大進步。

目前(截止2014年),該系統作為海洋綜合管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中國海洋領域節點最多、網路覆蓋最廣、與行政管理結合最緊密的業務系統,大大提高了海洋管理的網路化、信息化、規範化和科學化水平 。

建設歷史

 海域使用監控與指揮辦公系統 海域使用監控與指揮辦公系統
中國國家海洋局於2006正式啟動了國家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建設。該項目總投資為近7億元人民幣,計畫在2010年建成並全面投入業務化運行。為確保系統的長期、穩定、有效運行,國家對系統的建設和運行實行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管理,並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將該系統分兩個階段建設:
第一階段2006年~2009年為系統建設階段,這一階段將主要完成國家、省、市三級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管理體系建設;
第二階段2010年~2011年,將主要加強縣級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能力建設,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國家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業務化運行。
截止2009年6月份,整個系統已經建設完成,成功進入業務化試運行階段,並逐步將開展縣級的系統能力建設工作。
2014年6月,海南省三沙市海域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開通了海洋領域首條連線至三沙市的4M專線,在永興島建立了視頻會商系統和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初步實現了對三沙市周邊海域的實時監控。

特點

該系統建成後將以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地面監視監測等手段,實現對中國近岸海域及其他開發活動海域的全覆蓋、高精度實時監視監測。同時,系統通過先進、實用和安全、可靠的數據傳輸網路與處理技術,將這些由國家、省、市、縣四級監視監測體系實時監測到的數據,及時傳遞到由海域使用動態監控與指揮辦公、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業務管理、海域動態評價與決策支持三個套用系統組成的國家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上,確保中國各級海域使用管理部門能實時把握國家海域使用動態,縮短行政審批周期,適時制定(調整)中國的海域使用管理政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辦公數位化、管理規範化、決策科學化,從而提高中國海域綜合管理水平和能力。不僅如此,該系統建成後,社會公眾還可通過系統的信息產品公報等平台,及時了解中國的海域使用管理政策和海洋開發現狀,從而促進海洋開發的合理有序、海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海洋經濟的健康發展 。

主要內容

 系統構架 系統構架
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的主要內容、系統建設與業務化運行、系統組織與管理等作出了安排,並成立了國家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項目工作組,負責該項目籌建和運行的組織領導及協調工作。同時,國家海洋局還在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內設立國家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中心,由該中心負責國家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的業務運行和對省、市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的業務指導。

系統組成與管理

國家海域使用動態管理系統由基本系統和附加系統兩部分組成。基本系統由國家根據管理需求統一建設和管理,建設和運行經費由國家財政安排;附加系統由地方根據各自的需求建設,納入國家海域使用動態管理監視監測系統統一管理,建設和運行經費由地方安排。

重要意義

通過衛星遙感監測、航空遙感監測、現場監測和遠程視頻監控等手段,有序開展了區域用海規劃監測、重點用海項目監測、疑點疑區監測和海域空間資源監測。每年對全部近岸海域開展30米解析度衛星遙感監測,對管轄海域範圍內熱點海域開展一次2.5米解析度衛星遙感監測,對近岸重點海域開展一次解析度優於1米的航空遙感監測,基本實現了近岸海域多頻次、全覆蓋監測,及時獲取了海域使用現狀信息,為制定海洋發展規劃、海域使用政策提供了基礎依據,為及時發現和查處違規用海、及時處理突發事件提供了有效信息,為涉海公眾提供了信息查詢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