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跨文化自傳與英語教學

1.2 語言習得類自傳中的評價與教育意義 《我的語言學自傳》中的評價維度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1月1日)
外文書名: Cross-cultural Autobiographies and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叢書名: 中國外語知名學者文庫
平裝: 284頁
正文語種: 英語,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40223194
條形碼: 9787040223194
尺寸: 23 x 15.2 x 1.2 cm
重量: 340 g

內容簡介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跨文化自傳與英語教學》主要介紹了英語教育、身份理論與跨文化自傳,評價理論話語分析,《語際迷茫》中的態度與對話,身份策略的矛盾境地,傳記敘事中的歷史再現,目擊語言家等內容。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英語教育、身份理論與跨文化自傳
1.1 英語教育:知識與話語的匯集
1.2 生活在多維世界中
1.3 身份理論和套用語言學研究
1.4 西方自傳理論研究的主要流派
第二章 評價理論和話語分析
2.1 評價與評價理論
2.2 評價理論在話語分析中的套用和問題
2.3 評價與文化模式
第三章 《法語課》——語言習得、文化身份和自傳中的評價
3.1 自傳與外語教學
3.2 《法語課》——語言習得、文化身份和自傳素材
3.3 語言習得類自傳中的評價與課堂討論
3.4 語言習得類自傳中的評價與教育意義
第四章 《語際迷茫》中的態度與對話
4.1 二語習得過程中的態度
4.2 《語際迷茫》中的態度
4.3 二語習得動機
4.4 學習者自我認同
4.5 文本中的對話
4.6 結語
第五章 身份策略的矛盾境地——《論不說漢語》中對中國人特質的評價
5.1 引言
5.2 評價理論與跨文化自傳中的評價
5.3 對《論不說漢語》中的評價的分析
5.4 並非結語
第六章 傳記敘事中的歷史再現——《安吉拉的骨灰》中的身份意識
6.1 “我”對愛爾蘭童年的再審視
6.2 作為故事空間的萊姆林克
6.3 愛爾蘭民族身份的矛盾結構
第七章 目擊語言家
7.1 自傳+自助的《語言家》
7.2 目擊語言家
7.3 說教的《語言家》
7.4 《語言家》與中國英語學習者
第八章 母女衝突與中國身份的建構——《喜福會》人物身份認伺的功能文體分析
8.1 人物話語和思想的表達方式
8.2 人物身份認同歷程的功能文體分析
8.3 人物身份認同的語言表達特徵
8.4 結語
第九章 《我的語言學自傳》中評價的維度和語類
9.1 引言
9.2 《我的語言學自傳》中的評價維度
9.3 與“個人陳述”話語中的評價模式的對比
第十章 《美麗的英語》與《多語的自我》——兩部跨文化自傳的對比
10.1 我是瑪麗安娜vs.法語的自我
10.2 學習英語=追求知識=道德上的美德vs.學習英語=學開車=對自我的控制與放鬆
10.3 儲存以備將來的使用vs.真實的交際
10.4 審美的需求vs.獲得擁有權
10.5 余言
第十一章 英語與他們學術生命的關係——三類英語學習敘事的比較
11.1 引言
11.2 英語學習敘事中的自我評價
11.3 對英語的評價:技能、秘密和資源
11.4 英語與他們的學術生命的關係——對身份的意識和評價
11.5 余言
第十二章 英語學習自傳性文本中的自我認同建構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目的與方法
12.3 學習者的自我認同類型及其發展
12.4 自傳一例
12.5 結語
第十三章 大學生自傳性文本中的文化定型轉變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目的與方法
13.3 結果與分析
13.4 結語
第十四章 餘論和結語
14.1 再論身份與跨文化自傳
14.2 再談評價與跨文化自傳
14.3 第三種空間——外語學習者、外語教師和作為閱讀材料的跨文化自傳
14.4 跨文化自傳研究的素質教育取向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