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大百科

國學常識大百科

《國學常識大百科》是2010年中國致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華文化大講堂。

基本信息

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無所不包,是我們用之不盡的智慧寶庫。《國學常識大百科》以最科學的分類、最完善的體例、最

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廣大的讀者朋友深入淺出的介紹這些常識,便於讀者理解、記憶。

面對當前的國學熱,人們對國學的興趣日益濃厚,《國學常識大百科》選取中國人都應知道的1200個國學常識編輯成書,匯集歷史、地理、文學、哲學、軍事、宗教、科技、醫學、經濟、教育、風俗、藝術十二個方面的國學常識,薈萃百家,包羅萬象。讓國學知識能夠真正成為我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信,不管您現在在做什麼,不管您現在是什麼年齡,只要您對傳統文化感興趣,您便能夠從《國學常識大百科》中找到您想要的:如果您是學生,它能夠在你緊張的學習中,暫時釋放壓力,豐富自己的知識;如果您是老師,它能夠完備您的知識體系,為自己、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養分;如果您是職場人士,它能滿足您快速閱讀的需求,迅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他還能不斷滋養人的心靈,讓我們快樂閱讀……

為什麼會說“九州大地”?古代的神話傳說都有哪些?十八般兵器都是哪般?歷史上是否真有“全真七子”、張三豐?……帶著這些問題,開始全新的國學常識閱讀之旅吧!

媒體推介

國學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是中華民族存亡的根本。了解並認識國學,使國學得到更好地繼承和發展,是當今每一位炎黃子孫應盡的的光榮義務。

中國可以成為一個經濟大國,也可以成為一個科技大國,但最根本的,中國還是一個文化大國。對於本民族文化的珍視是一個國家屹立千年的基石。根深才能葉茂,如此簡單的道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好在生於斯長於斯的大眾在面對新世紀的挑戰時,已經明白了人文精神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

——季羨林

有人曾問國學究竟有什麼用?要說沒用也真沒用,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教人投資賺錢。但國學的精華部分能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增強民族凝聚力,協調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的關係,能夠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術用到造福於人類的正道上來,這是人文無用之大用,也是國學無用之大用。

——袁行霈(北大國學院院長)

目錄

第一篇:歷史卷

一、朝代/2

0001.夏朝/2

0002.商朝/2

0003.周朝/2

0004.秦朝/3

0005.西漢/3

0006.東漢/3

0007.三國時期/3

0008.西晉/4

0009.東晉/4

0010.南北朝/4

0011.隋朝/4

0012.唐朝/5

0013.宋朝/5

0014.元朝/5

0015.明朝/5

0016.清朝/6

二、帝王/6

0017.啟/6

0018.秦始皇/6

0019.漢高祖/7

0020.漢武帝/7

0021.隋文帝/7

0022.隋煬帝/7

0023.唐太宗/8

0024.武則天/8

0025.唐玄宗/8

0026.宋太祖/9

0027.元太祖/9

0028.元世祖/9

0029.明太祖/9

0030.康熙/10

0031.乾隆/10

0032.宣統/10

三、名相/11

0033.管仲/11

0034.商鞅/11

0035.李斯/12

0036.蕭何/12

0037.陳平/12

0038.諸葛亮/12

0039.魏徵/13

0040.房玄齡/13

0041.杜如晦/13

0042.狄仁傑/13

0043.寇準/14

0044.王安石/14

0045.耶律楚材/14

0046.劉基/15

0047.張居正/15

0048.劉墉/15

四、政治制度/l6

0049.禪讓制/16

0050.世襲制/16

0051.奴隸制度/16

0052.封建制度/16

0053.皇帝制度/17

0054.分封制/17

0055.郡縣制/17

0056.丞相制度/18

0057.三公九卿/18

0058.三省六部制/18

0059.內閣制/19

0060.八旗制度/19

五、考古發現/20

0061.元謀人/20

0062.藍田人/20

0063.北京人/21

0064.山頂洞人/21

0065.河姆渡文化/21

0066.仰韶文化/22

0067.甲骨文/22

0068.司母戊大方鼎/22

0069.侯馬盟書/23

0070.秦始皇兵馬俑/23

0071.馬王堆漢墓/23

0072.馬踏飛燕/24

六、歷史事件/24

0073.盤庚遷都/24

0074.國人暴動/24

0075.烽火戲諸侯/25

0076.負荊請罪/25

0077.焚書坑儒/25

0078.指鹿為馬/26

0079.陳勝吳廣起義/26

0080.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6

0081.張騫出使西域/27

0082.黃巾起義/27

0083.三顧茅廬/27

0084.玄武門之變/28

0085.玄奘取經/28

0086.鑒真東渡/28

0087.安史之亂/28

0088.陳橋兵變/29

0089.杯酒釋兵權/29

0090.靖康之恥/29

0091.鄭和下西洋/30

0092.鴉片戰爭/30

0093.太平天國運動/30

0094.洋務運動/31

0095.戊戌變法/31

0096.辛亥革命/31

七、歷史名著/32

0097.《左傳》/32

0098.《國語》/32

0099.《戰國策》/33

0100.《史記))/33

0101.《漢書))/34

0102.《後漢書》/34

0103.《三國志》/34

0104.《資治通鑑》/34

第二篇:地理卷

一、地名由來/38

0105.中國/38

0106.華夏/38

0107.赤縣神州/38

0108.九州/38

0109.北京/39

0110.長安/39

0111.汴梁/39

0112.金陵/40

0113.洛陽/40

0114.杭州/40

二、文化名山/41

0115.泰山/41

0116.華山/41

0117.恆山/42

0118.嵩山/42

0119.衡山/43

0120.黃山/43

0121.廬山/43

0122.五台山/44

0123.普陀山/44

0124.峨眉山/44

0125.九華山/45

0126.武當山/45

0127.龍虎山/45

0128.齊雲山/46

0129.青城山/46

三、江河湖海/47

0130.長江/47

0131.黃河/47

0132.珠江/47

0133.黑龍江/48

0134.松花江/48

0135.京杭大運河/48

0136.靈渠/49

0137.青海湖/49

0138.鄱陽湖/49

0139.洞庭湖/49

0140.太湖/50

0141.洪澤湖/50

0142.巢湖/50

0143.渤海/51

0144.黃海/51

0145.東海/51

0146.南海/52

四、地理名著/52

0147.《山海經》/52

0148.《禹貢》/52

0149.《禹貢地域圖》/53

0150.《漢書·地理志》/53

0151.《水經注》/53

0152.《洛陽伽藍記》/54

0153.(《徐霞客遊記》/54

0154.《讀史方輿紀要》/54

0155.(《大清一統志》/5S

0156.《海國圖志》/55

五、古寺與道觀/56

0157.法源寺/56

0158.潭柘寺/56

0159.懸空寺/56

0160.佛光寺/57

0161.棲霞寺/57

0162.寒山寺/57

0163.大明寺/58

0164.龍華寺/58

0165.靈隱寺/58

0166.國清寺/58

0167.靈岩寺/59

0168.相國寺/59

0169.南華寺/59

0170.華嚴寺/60

0171.上清官/60

0172.魁星樓/60

0173.元妙觀/61

0174.無量觀/61

0175.老君殿/61

0176.碧霞祠/62

0177.太和官/62

六、石窟陵寢/63

0178.敦煌莫高窟/63

……

第三篇:文學卷

第四篇:哲學卷

第五篇:軍事卷

第六篇:宗教卷

第七篇:科技卷

第八篇:醫學卷

第九篇:經濟卷

第十篇:教育卷

第十一篇:風俗卷

第十二篇:藝術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