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講堂1·國學經典速讀

國學大講堂1·國學經典速讀

《國學大講堂1·國學經典速讀》主要內容包括:諸子百家之學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諸家學說。在諸子百家中,儒家以孔子、孟子為代表.以“仁”為核心思想,提倡“禮治”、“德治”、“人治”一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等思想。墨家以墨子為代表,提倡“兼愛”、“非攻”等主張。法家以慎子、韓非子為代表,反對禮制、提倡依法治國。名家以惠子、公孫龍子為代表,其有著迥異的觀點:事物皆可合其同和事物彼此孤立。縱橫家以孫臏、蘇秦、張儀為代表,崇尚權謀策略和言談辯論技巧。雜家以呂不韋為代表,其主張是“執一”和“摶”,即中央集權。兵家以孫子為代表,提出“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兵者,詭道也”等併名軍事思想。……這些思想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至今仍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留給後人深刻的啟示。

內容簡介

《國學大講堂1·國學經典速讀》選取的三十二部作品均為諸子百家的經典。諸子百家之著述浩如煙海,且良莠不齊,文字艱深,閱讀起來費時費力。為了讓讀者朋友在短時間內領略諸子百家的智慧,掌握其精髓:也為了傳承經典,讓更多的人與先賢近距離接觸,領略先賢的思想,編者策劃編輯了《國學大講堂1·國學經典速讀》。
相信通過學習先賢的這些思想,我們的思維將變得活躍,視野變得開闊。

圖書目錄

《尚書》速讀
《尚書》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堯典》——聖人堯的歷史
(2)《酒皓》——周公的禁酒令
(3)《呂刑》——周穆王的刑法研究報告
(4)《君牙》——周穆王對部屬的
任命及要求
《左傳》速讀
作者簡介
《左傳》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曹劌論戰》
(2)《宮之奇諫假道》
(3)《子魚論戰》
(4)《燭之武退秦師》
《國語》速讀
《國語》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邵工諫厲王弭謗
(2)趙宣子論比與黨
《春秋公羊傳》速讀
《春秋公羊傳》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吳子使札來聘》
《春秋·梁傳》速讀
《春秋梁傳》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虞師晉師滅夏陽》
《論語》速讀
作者簡介
《論語》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學而篇:君子務本
(2)學而篇:未學而學
(3)為政篇:聽其言,觀其行
(4)為政篇:治學之道
(5)為政篇:求官之道
(6)里仁篇:君子之道
(7)公冶長篇:明哲保身
(8)公冶長篇:傻的智慧
(9)雍也篇:子游為政
(10)雍也篇:智者樂水
(11)雍也篇:中庸之德
(12)述而篇:富貴可求
(13)述而篇:富貴於我如浮雲
(14)述而篇:聖人難見
(15)泰伯篇:仁義之道
(16)泰伯篇:戰戰兢兢
(17)泰伯篇: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8)泰伯篇:無道則隱
(19)子罕篇:四種弊病
(20)子罕篇:扣其兩端
(21)子罕篇:仰之彌高
(22)子罕篇:成敗由人
(23)鄉黨篇:不問馬
(24)鄉黨篇:病不失禮
(25)鄉黨篇:孔子行儀
(26)先進篇:志向高潔
(27)先進篇:未知生,焉知死
(28)先進篇:剛強易折
(29)顏淵篇:克己復禮
(30)顏淵篇: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31)顏淵篇:如何成名
(32)顏淵篇:智者不惑
(33)子路篇:不可苛刻
(34)子路篇:一言興邦
(35)子路篇:為士之道
(36)子路篇:小人求全責備
(37)憲問篇:不為人怨
(38)憲問篇:能人相助
(39)憲問篇:知易行難
(40)衛靈公篇:話不投機
(41)衛靈公篇:天下去得
(42)衛靈公篇:人際關係第一
(43)衛靈公篇:不拘小信
(44)季氏篇:交友之道
(45)季氏篇:三種過失
(46)季氏篇:人分三等
(47)季氏篇:九種智慧
(48)陽貨篇:仁者五德
(49)陽貨篇:六種弊病
(50)陽貨篇:君子的厭惡
(51)子張篇:不同的交友法則
(52)子張篇:為政者說
(53)子張篇:不自量力
(54)堯日篇:惡德惡政
《孟子》速讀
作者簡介
《孟子》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五十步笑百步
(2)仁者無敵
(3)周文王的園林太小
(4)寡人好色
(5)養浩然之正氣
(6)人生猶如比賽射箭
(7)無官一身輕
(8)話不投機半句多
(9)能言善辯都是理
(6)異寶
(7)謹聽
(8)諭大
(9)權勛
(10)下賢
(11)報更
(12)慎勢
(13)士容
(14)勸學
(15)察賢
《晏子春秋》速讀
作者簡介
《晏子春秋》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內篇諫上第一:景公飲酒酲三日而後發晏子諫
(2)內篇諫上第一:景公愛嬖妾隨其所欲晏子諫
(3)內篇諫下第二:景公自矜冠裳游處之貴晏子諫
(4)內篇雜上第五:曾子將行晏子送之而贈以善言
(5)內篇雜下第六:晏子病將死鑿楹納書命子壯示之
《公孫龍子》速讀
作者簡介
《公孫龍子》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白馬非馬論
(2)舌戰孔穿
(3)齊王“好”士
《孫子兵法》速讀
作者簡介
《孫子兵法》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計篇
(2)形篇
(3)虛實篇
《吳子》速讀
作者簡介
《吳子》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圖國第一:不可輕易出兵
(2)圖國第一:道義謀要
(3)圖國第一:教育人民
(4)圖國第一:戰爭起因
(5)圖國第一:答武侯
(6)料敵第二:吳起論敵
(7)料敵第二:八種不戰
(8)治兵第三:不可猶豫
(9)治兵第三:教導士兵
(10)論將第四:文武兼備
(11)論將第四:何為良將
(12)論將第四:了解敵人
(13)論將第四:探明敵將
(14)應變第五:敵眾我寡
(15)應變第五:面對強敵
(16)勵士第六:激勵士氣
《孫臏兵法》速讀
作者簡介,
《孫臏兵法》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圍魏救趙
(2)見威王
(3)篡卒
(4)勢備
(5)兵情
(6)行篡
(7)官一
(8)十問
(9)善者
《六韜》速讀
作者簡介
《六韜》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文韜文師第一
(2)文韜明傳第五
(3)武韜文伐第十五
(4)武韜三疑第十七
(5)龍韜論將第十九
(6)龍韜立將第二十一
(7)虎韜軍略第三十五
(8)豹韜烏雲澤兵第四十八
(9)犬韜均兵第五十五
《黃帝陰符經》速讀
作者簡介
《黃帝陰符經》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神仙抱一演道
(2)富國安民演法
(3)強兵戰勝演數
《握奇經》速讀
作者簡介
《握奇經》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鬼谷子》速讀
作者簡介
《鬼谷子》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捭闔第一
(2)內楗第三
(3)忤合第六
(4)摩篇第八
《戰國策》速讀
《戰國策》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東周策:誹謗讚美
(2)東周策:周最說趙
(3)東周策:昌他之死
(4)西周策:蘇厲說西周君
(5)西周策:秦邀西周君
(6)西周策:秦欲攻西周
(7)秦策一:合理用人
(8)秦策三:范雎說秦昭王
(9)秦策五:智救中期
(10)齊策四:孟嘗君釋前嫌
(11)楚策一:狐假虎威
(12)楚策一:鄭申得救
(13)楚策一:蘇秦說楚威王
(14)趙策二:張儀說趙王
(15)燕策三:張醜自救
(16)宋衛策:南文子料犀首
(17)中山策:陰姬爭後
《山海經》速讀
作者簡介
《山海經》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南山經
(2)西山經
(3)大荒北經
(4)海內經
(10)“稅收”的起源
(11)義字當先大丈夫
(12)當官要趁早
(13)聖人吃四方
(14)學壞容易學好難
(15)國的根本在於家
(16)政治是件容易的事兒
(17)觀察他人的技巧
(18)讚譽與毀謗
(19)人之大患
(20)處世之道
(21)道理用來混飯吃
(22)君主沒有特權
(23)有所不為,才有所為
(24)別人的短處揭不得
(25)孔夫子的生存智慧
(26)大人物說話不必當真
(27)智者樂水
(28)人之異於禽獸者幾稀
(29)知人者智
(30)君子可欺之以方
(31)孔子大懸疑
(32)人生交際攻略
(33)做官的基本法則
(34)實話實說
(35)君王都是愚笨的
(36)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37)人皆可以為堯舜
《中庸》速讀
作者簡介
《中庸》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禮記》速讀
作者簡介
《禮記》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檀弓篇:傲慢不可滋長
(2)檀弓篇:孝與死的選擇
(3)檀弓篇:引咎自責的勇氣
(4)檀弓篇:小處不可隨便
(5)檀弓篇:子夏喪子
(6)檀弓篇:賣母葬母
(7)檀弓篇:將死之言也善
(8)檀弓篇:重耳弔喪
(9)檀弓篇:吳國入侵陳國
(10)檀弓篇:衛獻公封賞
(11)檀弓篇:郎城戰役
(12)檀弓篇:苛政猛於虎
(13)檀弓篇:周豐教育法
(14)檀弓篇:不吃嗟來之食
(15)檀弓篇:儀容重於一切
(16)檀弓篇:與子同衣哭壯士
(17)檀弓篇:清正無私說仕道
(18)禮運篇:小康社會孔子說
(19)禮運篇:原始社會就是好
(20)學禮篇:百年大計,教育第一
(21)學禮篇:人生的價值在於學習
(22)學禮篇: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23)學記篇:失敗的教育方法
(24)學記篇:大的學問,大的道理
(25)學記篇:四種錯誤的學習方法
(26)學記篇:尊重師長就是尊重知識
《詩經》速讀
《詩經》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國風·召南·關雎
(2)國風·召南·桃夭
(3)國風·邶風·燕燕
(4)國風·邶風·式微
(5)國風·邶風·靜女
(6)國風·衛風·淇奧
(7)國風·衛風·木瓜
(8)國風·王風·采葛
(9)國風·鄭風·有女同車
(10)國風·鄭風·風雨
(11)國風·鄭風·子衿
(12)國風·鄭風·出其東門
(13)國風·鄭風·野有蔓草
(14)國風·齊風·雞鳴
(15)國風·齊風·東方之日
(16)國風·齊風·東方未明
(17)國風·秦風·蒹葭
(18)國風·陳風·月出
(19)小雅·鹿鳴之什·鹿鳴
(20)小雅·鴻雁之什·鶴鳴
《孝經》速讀
《孝經》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開宗明義章第一
(2)天子章第二
(3)諸侯章第三
(4)卿大夫章第四
(5)士章第五
(6)庶人章第六
(7)三才章第七
(8)孝治章第八
(9)聖治章第九
(10)紀孝行章第十
(11)五刑章第十一
(12)廣要道章第十二
(13)廣至德章第十三
(14)廣揚名章第十四
(15)諫諍章第十五
(16)感應章第十六
(17)事君章第十七
(18)喪親章第十八
《荀子》速讀
作者簡介
《荀子》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勸學第一:青出於藍
(2)勸學第一:學為基礎
(3)勸學第一:積少成多
(4)勸學第一:學習途徑
(5)勸學第一:學要全面
(6)修身第二:修身目的
(7)修身第二:堅持到底
(8)修身第二:始於足下
(9)修身第二:君子志向
(10)不苟第三:溫柔謙恭
(11)不苟第三:君子小人
(12)不苟第三:人之區別
(13)榮辱第四:傲慢有害
(14)榮辱第四:仁人之治
(15)非相第五:相貌論人
(16)非相第五:區別事物
(17)非相第五:談話方法
(18)非十二子第六:奸詐妖言
(19)非十二子第六:非墨翟宋■
(20)仲尼第七:長久之道
(21)仲尼第七:處處行通
(22)仲尼第七:君子忍耐
(23)儒效第八:中正之道
(24)儒效第八:君子標準
(25)王制第九:論等級
(26)王制第九:君主王道
(27)王制第九:合理組織
(28)富國第十:國富途徑
(29)富國第十:輕賦重農
(30)王霸第十一:依靠原則
(31)王霸第十一:保持禮義
(32)王霸第十一:信用最要
(33)王霸第十一:治國原則
(34)君道第十二:法律為重
(35)君道第十二:修身即治國
(36)君道第十二:慎重選相
(37)臣道第十三:慎選臣子
(38)臣道第十三:忠臣之用
(39)臣道第十三:忠臣不等
(40)致士第十四:聽取意見
(41)致士第十四:君子不可缺
(42)致士第十四:嚴於標準
(43)議兵第十五:遵行禮義
(44)強國第十六:三種威嚴
(46)正論第十八:感化之謬
(47)禮論第十九:禮的產生
(48)禮論第十九:禮的根本
(49)禮論第十九:本性人為
(50)解蔽第二十一:蒙蔽來源
(51)解蔽第二十一:勿被蒙蔽
(52)解蔽第二十一:道為標準
(53)正名第二十二:堅持正道
(54)正名第二十二:欲望論
(55)性惡第二十三:人性本惡
(56)性惡第二十三:天生欲望
(57)性惡第二十三:選擇交往
《老子》速讀
作者簡介
《老子》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莊子》速讀
作者簡介
《莊子》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內篇:逍遙遊第一
(2)內篇:齊物論第二
(3)外篇:秋水第十七
(4)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
(5)雜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6)雜篇:說劍第三十
《列子》速讀
作者簡介
《列子》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天瑞第一:列子說變化
(2)天瑞第一:萬物之生
(3)天瑞第一:論完結
(4)天瑞第一:人生四段
(5)天瑞第一:自我寬解
(6)天瑞第一:鬻熊說變
(7)天瑞第一:杞人憂天
(8)天瑞第一:不可占有
(9)天瑞第一:偷竊天地
(10)黃帝第二:黃帝養身
(11)黃帝第二:姑射神人
(12)黃帝第二:尹生師列子
(13)黃帝第二:關尹說道
(14)黃帝第二:商丘開之道
(15)黃帝第二:馴虎之術
(16)黃帝第二:掌船神妙
(17)黃帝第二:柔弱勝強
(18)黃帝第二:形狀與智慧
(19)周穆王第三:幻化之術
(20)周穆王第三:說夢
(21)周穆王第三:歡樂痛苦
(22)周穆王第三:夢中之鹿
(23)周穆王第三:健忘症
(24)周穆王第三:迷糊病症
(25)仲尼第四:顏回學樂
(26)仲尼第四:自然之道
(27)仲尼第四:事情極點
(28)仲尼第四:堯問治理
(29)仲尼第四:順應勿執著
(30)湯問第五:自然而然
(31)湯問第五:夸父追日
(32)湯問第五:平均最高
(33)湯問第五:錕錇劍和火洗布
(34)力命第六:力量命運
(35)力命第六:西門子醒悟
(36)力命第六:出生死亡
(37)力命第六:生命無常
(38)力命第六:壽命之命運
(39)力命第六:計算無用
(40)力命第六:命運促使
(41)楊朱第七:欲望無窮
(42)楊朱第七:百年短暫
(43)楊朱第七:死亡相同
(44)楊朱第七:過於顧惜
(45)楊朱第七:安逸快樂
(46)楊朱第七:養生與送死
(47)楊朱第七:早死晚死
(48)楊朱第七:歸於死亡
(49)楊朱第七:一切總會消失
(50)楊朱第七:百姓本性
《墨子》速讀
作者簡介
《墨子》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一親士
(2)二修身
(3)三所染
(4)四法儀
(5)五七患
(6)六辭過
(7)七三辯
(8)十尚賢下
(9)十二尚同中
(10)十三尚同下
(11)十五兼愛中
(12)十六兼愛下
(13)十八非攻中
(14)十九非攻下
(15)二十一節用中
(16)三十五貴義
《韓非子》速讀
作者簡介
《韓非子》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初見秦
(2)愛臣
(3)主道
(4)有度
(5)二柄
(6)孤憤
(7)和氏
(8)五蠹
《管子》速讀
作者簡介
《管子》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小問
(2)立政九敗解
(3)明法解
(4)山至數
《商君書》速讀
作者簡介
《商君書》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去強
(2)算地
(3)開塞
(4)戰法
(5)修權
(6)徠民
(7)慎法
《范子計然》速讀
作者簡介
《范子計然》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內經篇:求策
(2)內經篇:問道
(3)內經篇:循環
(4)內經篇:富國
(5)內經篇:先知
(6)內經篇:方術
(7)內經篇:命運
(8)內經篇:滅吳
(9)陰謀篇:知恥
(10)陰謀篇:大臣
(11)陰謀篇:焚心
(12)陰謀篇:知機
(13)陰謀篇:得士
(14)陰謀篇:察人
(15)陰謀篇:薦賢
(16)陰謀篇:王道
(17)陰謀篇:九策
(18)富國篇:足糧
(19)富國篇:順天
(20)富國篇:利害
(21)富國篇:霸業
《呂氏春秋》速讀
作者簡介
《呂氏春秋》閱讀指導
選章速讀
(1)必己
(2)慎行
(3)重己
(4)尊師
(5)誣徒

文摘

《尚書》是我國上古時期歷史文獻的匯集,是我國最古老的官方史書。古人“尚”與“上”通用,“書”本為史,由於這部書所記載的是上古的史事,所以稱為《尚書》。“尚書者,上古帝王之書,或以為上所為,下所書,故謂之《尚書》。”(王充《論衡·正說篇》)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書》記事的內容,上起原始社會末期的堯舜,下至春秋初期的秦穆公。《尚書》按時代先後,可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個部分,共100篇,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獻據傳聞而寫成,不盡可靠。雖然如此,《尚書》還是為我們研究我國原始社會末期和夏商周時期的歷史留下了珍貴的資料。如《堯典》記載著堯、舜、禹的“禪讓”故事,反映了原始公社制度權位繼承情況,《禹貢》是我國最早的歷史地理文獻,《盤庚》記述商朝遷都情況,《召誥》記載周建設東都雒邑事,《多士》、《多方》兩篇記載周公對於殷遺民和諸方國首領的誥辭,《顧命》篇則言武王逝世、周公攝政、還政成王的史實。
《尚書》的體裁有典、謨、訓、誥、誓、命等形式。“典”是重要史實或專題史實的記載;“謨”記君臣謀略;“訓”記臣下開導君主之言;“誥”為勉勵的文告;“誓”是君主訓誡士眾的誓詞;“命”是君主的命令。《尚書》或以人名為標題,如《盤庚》、《微子》;或以事為標題,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或以內容為標題,如《洪範》、《無逸》等。這些都屬於記言散文。也有敘事較多的,如《顧命》、《堯典》。其中的《禹貢》,託言夏禹治水的記錄,實為古地理志,與全書體例不一,當為後人的著述。自漢以來,《尚書》一直被視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哲學經典,既是帝王的教科書,又是貴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經大法”,在歷史上很有影響。
先秦時代,《尚書》只稱《書》,有時也加上時代名稱,分別稱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到漢代才開始稱為《尚書》。相傳孔子曾經對於《書》的各篇加以刪定,“上斷於堯,下訖於秦,凡百篇而為之序”,並將其作為教授弟子的教本。大約到戰國時期,《書》才正式編定。秦代禁止民間私藏《詩》、《書》,但秦朝任博士職者仍可以擁有。
經秦博士整理寫定的《書》約有百篇。經過秦漢之際的社會大動盪,《書》漸漸亡佚。秦博士伏生為了使《書》保存下來,將其藏在牆壁里,但還是丟了數十篇。漢惠帝時,伏生找到《書》的二十九篇,在齊、魯地區教授弟子。伏生所傳授的《尚書》用漢代隸書寫定,後被稱為《今文尚書》。漢武帝末年,魯共王劉余毀壞孔子宅第,從夾壁中得到用先秦古文所寫定的《尚書》,被稱為《古文尚書》,又稱為孔壁《尚書》,比《今文尚書》多出十六篇。後經漢魏的動亂,《古文尚書》亡佚殆盡。晉元帝時,豫章內史梅賾奏上《古文尚書傳》五十八篇,說是漢代孔安國為之作傳的《尚書》傳本,比《今文尚書》多出二十五篇。然自唐以後,人們不斷懷疑梅賾《古文尚書》的真實性。南宋初年,朱熹等學者認為梅賾這部書的文字不像周秦時的文詞。等到清朝,考據學大盛,人們便認定梅賾的《尚書》為偽書。由於從孔府壁中取出的《古文尚書》早已散失,梅跡的古文《尚書》雖被認為是偽書,但還是被收入《十三經註疏》中,廣為流行。我們今天通行的《十三經註疏》本《尚書》,即今文《尚書》與梅氏所獻的古文《尚書》的合編本,共58篇,其中《虞書》五篇、《夏書》四篇、《商書》十七篇、《周書》三十二篇。
雖然《尚書》各篇的撰寫與編定時代不一,但其編寫者已經有很自覺的史學意識。成書於殷周時代的《盤庚》及周初八誥,不僅史料價值很高,而且其記事、記言與寫人都已初具規模,行文述事亦很有邏輯。《尚書》各篇在記事方面還處於初步發展的階段,但已具備記事本末的雛形。此外,在史學語言的套用上,《尚書》諸篇也多獨具匠心。雖然由於時代久遠,《尚書》的文字讀起來有佶屈聱牙之感,但在當時卻是十分生動的。就文學性而言,《尚書》是中國古代散文已經形成的標誌。
早在先秦時代,孔子、孟子、墨子等大師及《左傳》、《國語》、《韓非子》、《呂氏春秋》、《禮記》等書都曾引用《尚書》來闡述歷史和自己的理論。漢武帝時,《尚書》更被立為《五經》之一,並設立博士之職教授弟子,官學和私家研討《尚書》之風都十分興盛。司馬遷撰寫堯舜禹及夏商周本紀時,許多地方都是以《尚書》作為藍本的。直到今天,我們認識古代歷史,《尚書》仍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尚書》不僅為後世人們認識我國上古時代的歷史提供了極為寶貴資料,而且其寫作也為後世史學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查考往事,帝堯名叫放勛,他恭敬節儉,明察四方,善理天下,道德純備,溫和寬容。他忠實不懈,又能讓賢,光輝普照四方,思慮至於天地。他能發揚大德,使家族親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後,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眾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協調萬邦諸侯,天下眾民也就因此變得友好和睦起來。P2-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