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錢

圈錢

所謂的圈錢,簡單地講,就是把不屬於自己的錢,通過某些貌似合法的手段掏到自己袋中。由於這種行為在方式上和傳統違法犯罪中的盜竊、搶劫、詐欺存在明顯區別,因此,業界將它們統稱為圈錢。圈錢的影響決不局限於侵害了投資者利益,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使得我國資本市場逐步喪失發展空間。圈錢會助長投機行為,圈錢行為容易給市場帶來泡沫,為投機行為的實施創造一定的生存空間,不利於市場穩定。在基金淨值高企的時候,基金公司也在想方設法圈錢: 基金分拆與基金克隆將出籠了。

表現形式

圈錢表現多種多樣。
圈錢行為廣泛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要論最為集中的爆發地,莫過於金融資本市場,由於我國金融資本市場存在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因此,常常會出現企業不顧投資人利益而實施惡意圈錢。
企業要做大做強既是管理層的要求,也是上市公司夢寐以求的。在這一過程中,也有以海爾為首的一些傑出企業通過市場融資,達到了做大做強的目的。上市公司正當的融資行為並非壞事。問題是,圈錢後不乾正事,或者說圈錢後將資金存入銀行吃利息,或搞所謂的資本運作(甚至搞腐敗也並不少見),上市公司沒有把圈來的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中,這些行為都可以稱其為圈錢。
在資本市場中,圈錢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直接挪用,即直接把上市公司資產挪為己用,這相當於赤裸裸的明搶。有的採用連環擔保的方式,通過上市公司為關聯公司提供錯綜複雜的擔保,從上市公司融資、資產變賣、銀行借貸等各個環節套騙巨額資金。由於擔保是一種常見的商業行為,有著貌似合法的外衣,但實際上,擔保資金往往得不到及時償還,最終由投資者和銀行來承擔所有損失。從性質上看,這類行為類似於鬼鬼祟祟的暗偷。更高明的圈錢者實施不公平的關聯交易,通過“以次充好”、“以小換大”等方式套取上市公司資金,進而損害投資者利益。由於這種方式表面上正常合法(目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並不禁止上市公司進行關聯交易,只要求相關上市公司進行必要的信息披露),因此,投資者和監管部門很難察覺,這類圈錢行為更接近於詐欺。
金融資本市場中的圈錢決不限於上述三種,隨著相關部門監管力度的加強,投資者法律意識的提高,這三種方式已經逐步為市場所熟悉,因此,圈錢者也在逐步調整其策略,開發新的圈錢方式,以至於現代圈錢行為表現出明顯的隱蔽化、產業化、專業化趨勢。

出現圈錢行為的原因

多方合力助長圈錢行為

從政策背景上看,早期圈錢行為出現的一個重要動因是為國有企業解困。20世紀90年代,為了解決一批國有企業困境,管理層將它們推向資本市場。雖然這一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由於當時國企預算軟約束並沒有得到徹底改進,再加上我國傳統的官本位及 地方政府保護主義的影響,國企“ 圈錢饑渴症”集中爆發,出現了一大批混水摸魚的企業。它們以 國有企業改制為藉口,從資本市場上大肆圈錢,從而拉開了企業圈錢的序幕。

從投機心理上講

從投機心理上講,投資者的投機心理讓圈錢者有機可乘。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投資者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謹慎投資,保持冷靜,那么,被企業成功圈錢的幾率要低很多。可是,由於我國資本市場不成熟,人們的市場認識也不像西方成熟市場那么理性,在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結構之下,市場基本以短線操作為主,人們並不十分關心上市公司實際情況(是否值得投資),而總是試圖在短期內進行投機。可以說,求富心切的二級市場氛圍助長了上市公司圈錢行為。

從法制建設的角度上分析

從法制建設的角度上分析,違法成本低,是圈錢行為泛濫的重要原因。民事方面,據統計,截至2006年底,20多家涉嫌用造假手段圈錢的上市公司總共才向近300名投資者賠付了約500萬元賠償款,平均每家公司的賠付額僅25萬元。近一半案件均處於受理不開庭或開庭不判決狀態。如受理不開庭的有銀廣夏案,此案涉及原告80多名,訴訟標的1.75億元,但法院在受理後除一例(一個原告)判決外,其他案件均未開庭。還有人數最多的東方電子案,涉及原告六七千人,訴訟標的額約4億~5億元,該案部分已經過證據交換,但始終沒有正式開庭。類似的還有涉及80多位原告,訴訟標的600多萬元的生態農業,同樣處於已立案未開庭階段。至於開庭不判決的,則有濟南輕騎案及 鄭百文案。

刑事責任方面

刑事責任方面,我國《刑法》對於經濟犯罪整體懲罰水平較低。在罪名上,一些嚴重的圈錢行為並沒有合適的罪名來懲罰,而根據“罪刑法定”原則,司法機關對罪名的認定有著嚴格的要求,必須是符合《刑法》所規定的行為才能認定,不能隨意地定罪和量刑。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隱性的圈錢行為很容易被放縱。在刑罰上,我國經濟犯罪很少規定死刑,規定無期徒刑的也不多。我國單罪最高有期徒刑只有十五年,數罪併罰也不能超過二十年,很多嚴重經濟犯罪只能輕判,例如此前的 周正毅與 唐萬新 操縱證券市場的行為,判處的刑期都不超過三年,而實際上他們的圈錢行為給市場所帶來的損失都高達數億,甚至是上百億元。

從公司內部治理層面觀察

從公司內部治理層面觀察,現有 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健全,導致公司經營代理問題嚴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圈錢行為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由於我國很多企業是國有企業,加上內部風險控制不嚴,就容易出現公司經理不是以公司真實價值最大化為目標,而往往傾向於自身利益最大化。在這種環境下,一部分企業決策者出於某種個人目的進行圈錢,或者協助他人圈錢,他們通過圈錢活動掌握大量的經濟、社會資源,對個人今後的發展益處多多。

圈錢給金融市場帶來的危害

圈錢危害不只限於市場本身

圈錢的影響決不局限於侵害了投資者利益,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使得我國資本市場逐步喪失發展空間。

圈錢行為會降低市場資源的質量,損害市場根基。眾所周知,優質的上市公司,是一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所在。而不論是何種圈錢行為,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上市公司質量,使其可投資性下降,進而影響整個市場的發展速度。圈錢會助長投機行為,圈錢行為容易給市場帶來泡沫,為投機行為的實施創造一定的生存空間,不利於市場穩定。最重要的是,圈錢行為將影響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信心,抑制他們的投資衝動,最終影響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圈錢行為給資本市場帶來的危害正日益明顯。自2004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變革,2006年底,管理層更是提出了做大資本市場,幫助我國實現“大國崛起”的戰略目標。可以預見,未來世界的國家競爭,將不再是比拼船堅炮利,更多的是在資本市場這個競技場中進行博弈。在這個層面上,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就等同於國家的競爭力。換句話說,圈錢行為的危害已經不再局限於國內影響,更多的將影響到 中國未來的生存與發展,是真正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

在基金淨值高企的時候,基金公司也在想方設法圈錢: 基金分拆與基金克隆將出籠了。

基金分拆“忽悠”投資者

所謂基金分拆,是指將一份基金變為兩份,就像上市公司送股一樣。

其實,無論是10送2還是10送10,都不過是一場數字遊戲,因為投資者的資產並沒有任何變化,份數增多的同時,單位金額同比例下降。因此,這只是一群自以為有金融專業知識的人"忽悠"投資者的道具,投資者不可能因為基金公司進行基金分拆而多賺一分錢。淨值降下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將有"懼高症"的基金投資者吸引入場,如同商場裡的"買一送一"的促銷行為。

基金克隆違背基金法

如果 分拆是為了促銷,這到沒有什麼,但基金複製則與現有法規嚴重衝突。基金複製,又稱基金克隆,是指基金公司發行一隻與其現有基金完全一樣的新基金,產品設計與老基金一樣,招募說明書與基金契約也不用修改。

《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二章第七條明確規定,申請募集基金,擬募集的基金應該"不與擬任基金管理人已管理的基金雷同"。

上述規定是為了避免同一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產品同質化,是防止基金公司向投資者圈錢的重要措施。但實際上早已形同虛設,一些老公司的基金產品已有八九隻甚至十多隻之多," 高增"、"積極"、"成長"都占全了,只要換一個亮麗的名字,就能輕而易舉地"新瓶裝舊酒",搞得投資者沒法區分這些基金到底有何區別。

現在提出基金克隆就更是有恃無恐了,連遮掩都不要了,連基金的名字都懶得取了,直接複製就可以了,並且現在想將其合法化,條文化。

據悉,基金分拆與基金克隆是由某大基金公司在2004年提出的,如今幽魂不散,趁 股市轉暖又鑽出來了,可謂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圖書信息

圈錢圈錢

書 名: 圈錢:“蟻族”創業

者的瘋狂造富歷程

作者:劉少勇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6月

ISBN: 9787510409806

開本: 16開

定價: 29.80 元

內容

《圈錢:“蟻族”創業者的瘋狂造富歷程》:秦奮真的成功了!大學畢業後,不安於現狀的秦奮毅然離開舒適的國企,懷揣800元獨自南下打工。秦奮誓言要在陌生的城市闖出一片天。從搬運工到小店員,從打工仔到經銷商,從小老闆到董事長,從一窮二白,到賺得第一桶金……憑藉不向命運低頭的堅韌毅力和特殊的商海戰略,雄心勃勃的秦奮展開了一場席捲深、廣、廈三地的圈錢造富行動。置身於大都市紛繁複雜的經濟圈,這個原本弱小的蟻類最終將個人資產從最初的800元積累到上千萬,成功實現了由無名打工仔到企業董事長的華麗轉身。而在這個過程中,他是怎樣成為獨霸一方的業務精英?面對商海沉浮,他是如何煉就了一雙慧眼?他的行銷手段為何會高人一籌?他又有哪些創業經驗等待我們分享……

作者

劉少勇,新時代有為青年,創業先鋒,目前任珠海知名企業董事長。大學畢業後決心自主創業,先後折騰過多種“小打小鬧”的創業項目。後憑藉專業的經營管理知識相繼擔任過多家外資企業的生管課長、業務主管、行銷部經理等,為創業積累了一定經驗和基礎。回顧當年奮鬥的點點滴滴,他感觸頗深,於某年某月某日將自己“驚天地泣鬼神”的創業經歷寫成這部自傳體小說,並發表於網路,一時間竄紅各大論壇,頗受讀者歡迎,被認為是一部最具拷貝價值的“造富傳奇”。

目錄

楔子

1、800元孤身南下

2、擺地攤

3、遇知音

4、開小店

5、賺到一萬

6、當房奴

7、發現商機

8、進牢房

9、典當婚戒

10、掃街的業務員

11、做辦事處

12、好房東

13、走遍珠江

14、與客戶過招

15、睡馬路討債

16、地產瘋狂

17、陷入圈套

18、中介悔約

19、不懼威嚇

20、馴服“母老虎”

21、與地頭蛇周鏇

22、指點江山

23、湘女多情

24、空降廈門

25、棋逢對手

26、深入虎穴

27、領悟商道

28、一笑泯恩仇

29、做大市場蛋糕

30、商務洽談的殺手鐧

31、成了商戰的炮灰

32、租廠房被套牢

33、打官司

34、做董事長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