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軍壩起義

固軍壩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四川省臨時委員會為貫徹中共中央委員會“八七會議”確定的武裝鬥爭方針,從1927年起在川東地區開展民眾工作,準備武裝起義。

固軍壩起義—創建四川最早的工農紅軍。

萬源 固軍壩起義陳列館萬源 固軍壩起義陳列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四川省臨時委員會為貫徹中共中央委員會“八七會議”確定的武裝鬥爭方針,從1927年起在川東地區開展民眾工作,準備武裝起義。1929年4月27日,在川東黨組織及王維舟領導下,萬源、宣漢和梁山(今梁平)、開江等縣工人、農民,在萬源縣固軍壩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了川東遊擊軍第一路軍,李家俊、雷玉書任正、副司令,唐伯壯擔任政委。1930午1月,中共四川省委將川東遊擊軍第一路軍正式命名為“四川工農紅軍第一路游擊隊”。固軍壩起義使民眾的鬥爭情緒格外高漲,人民民眾踴躍參軍,川東遊擊軍第一路軍由300人迅速發展到1000餘人。此後,第一路在這個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到1930年 3月,建立了以固軍壩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游擊軍第一路先後粉碎了軍閥劉存厚部的兩次圍攻,得到較大發展,活動範圍擴大到宣漢、萬源、城口、開江等縣的邊界地區。然而,由於早期共產黨人武裝鬥爭經驗不足,更由於敵人重兵合圍,第一路游擊隊最終失敗了,無數優秀兒女血染大巴山。
萬源 固軍壩起義舊址萬源 固軍壩起義舊址
1929年三月的一個夜晚,乍曖還賽。萬源固軍壩一個偏僻的農家屋內,桐油燈盞下,四個青年正興奮地聚集在一起,除李家俊外,還有徐永士(曾任楊森部手槍營長)、胡洪疆(曾任楊森部軍需官)、吳治會(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過北伐戰爭),這三人因不滿封建軍閥的連年混戰,相繼辭官還鄉,後經李家俊聯絡,決定“走井岡山的道路”,為革命灑盡最後一滴血。他們四人正在準備一次大的行動。
此時,王維舟、唐伯壯正在宣、達一帶發動民眾,聽了李家俊的匯報後,心中大喜。後經黨組織批准,李家俊等人成立起義領導小組,李家俊任組長兼總指揮,宣漢的雷玉書任副組長兼副總指揮,達縣的唐伯壯任黨代表。為增加起義力量,川東軍委還從宣漢、達縣、大竹、開江等地派來八十人槍,藉助固軍場頭杜家酒宴的掩護,在雷玉書、唐伯壯的率領下,分別與在龍潭河岸的舊院、井溪等地的革命力量匯合了,總人數達300多人。同年5月7日,李家俊等派人在牡羊乾壩子將縣府收款委員張全五處死,並將稅款四百元大洋沒收,劉存厚部派駐萬源的三團團長劉志超聞訊,即令連長卓群帶領全連人馬趕赴牡羊區署查緝清鄉。李家俊得悉,即調動各地農軍三百餘人,於5月12日深夜,向牡羊之敵發起進攻。戰鬥不到一個小時,敵軍潰散。起義 軍首戰告捷,殲敵七十餘人,繳獲槍枝五十餘支,俘敵30餘人,大獲全勝,而副總指揮雷玉書因遭內奸擊傷,數日後犧牲。在川東地區升起了第一面農民武裝鬥爭的革命紅旗。
牡羊慘敗,達縣軍閥劉存厚極為恐慌,隨即任命廖雨辰為三路代理司令率三團人馬星夜趕赴萬源,對根據地實行殘酷無情的圍剿。6月,廖部攻打牡羊。李家俊為避敵鋒芒,率隊撤離牡羊廟。廖雨辰占領牡羊,便立即召集團紳商會,採取“刑亂重用,剿撫兼施”的反革命策略,妄圖一舉殲滅起義軍。而起義軍針對敵情,採取誘敵深入和“飄忽”戰術,夜襲牡羊,殲敵120餘人。廖雨辰損兵折將立即撤退,起義軍成功的粉碎了敵人的第一次圍剿。
劉存厚聞報後,暴跳如雷,又令駐宣漢魏邦文師的吳建榮團由宣漢來萬源夥同廖雨辰夾擊起義軍,準備進行第二次圍剿。吳建榮團到達固軍後,首先派人“招撫” 起義軍,並利用叛徒王文俊等進行反動宣傳;接著又派大軍進駐井溪壩地,妄圖將起義軍一舉殲滅。此刻,王維舟派孫安勞在宣漢七里峽魏邦文部開展“兵運”(發動兵變起義)工作十分順利,在一天晚上打死魏邦文部的連長毛慎之和排長董紹卿、張輝先鄢國華後,率起義者80多人,攜帶義大利步槍80多支,投奔了起義軍,從背後給吳建榮團以沉重打擊。同時吳建榮團給養困難,起義軍抓住有利時機,火燒十字溪、激戰龍潭河、圍攻井溪壩。打得吳建榮如喪家之犬,逃回了宣漢南壩場,敵人的第二次圍剿宣告失敗。李家俊率領的起義軍打土豪、分田地,推翻了舊政權,建立了革命新政權,革命轟轟烈烈地在萬源一帶展開。1929年底,根據地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龍潭河的白家坪召開,會議決定正式成立縣農會,李家俊任主席。土地革命時期四川最早的革命根據地正式建立。根據省委指示,起義軍改編為“四川省紅軍第一游擊隊”,成立了軍事指揮部:李家俊任總指揮,並派李哲生協助李家俊,並任黨代表,徐永士參謀長,總計兩千人,槍八百多支。
劉存厚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1930年春,下令駐宣漢的第二師和駐萬源的三路,以五個團的兵力加上宣漢、萬源、城口、開縣等的民團共多萬人,向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三次圍剿。李家俊等採用“飄忽”戰術:奔襲樊噲店、襲擊蝦叭口、圍攻宣漢官渡場、火攻廠溪河,令敵人疲於應付,連連失敗,打得川軍不敢邁出各場鎮半步。與此同時,川東遊擊軍猛攻城口縣城,將守軍劉耀卿團全部殲滅,縣知事被擊斃,沒收土地,焚毀契卷,並處死劣紳10餘人。劉存厚聞之,當場昏倒在地,他的第三次圍剿也破產了。
同年五月,游擊隊內的投機分子軍需官鄧海如投敵叛變,將儲存的槍枝彈藥交給了敵人,並帶密探和反動民團、軍警四處搜山,尋找紅軍游擊隊及其領導人行蹤,不久,二支隊隊長鬍洪疆犧牲。恰於此時,四川省委機關劉願安、李鳴珂同志犧牲,極需要充實領導力量,於是就決定調李家俊到省委工作。那時由於敵我力量的懸殊,幾次暴動均遭失敗。不久,劉存厚部占領根據地後,在牡羊、固軍、井溪、蜂桶、鐵礦、河壩、十字溪等地,實行“集村制”和“連坐法”,掛出“剿牌”,實行“普剿普殺”政策,僅在李家俊誕生地厚坪,殺死一百三十四名無辜民眾。同時地溫水溪、新場壩、羅斗壩、冉家壩、回龍壩等地,集體屠殺民眾近兩千人。
面對劉存厚的瘋狂“圍剿”和殘酷殺戮,總指揮部不得不痛苦地作出決定:化整為零,分頭活動,等待時機。
1930年7月,四川省委因叛徒出賣,遭到嚴重破壞,省軍委書記劉願奄、省委書記李鳴珂等領導同志相繼被捕遇害,省委為加強領導力量,留李家俊在省軍委工作。此時,游擊根據地只剩下李哲生、徐永士兩位領導人帶領著三百健兒,繼續與敵人周旋。不久,徐永士被人用歹計殺害於西鄉白岩溝。震憾全川的固軍起義在堅持一年零四個月後失敗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