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驢打滾

固安驢打滾

驢打滾在承德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承德盛產黍米,性粘。“驢打滾”就是用黍米做成的一種小吃,用黃米夾餡兒捲成的長卷,因卷下鋪著黃豆面,吃時將長卷滾上豆面,樣子頗似驢兒打滾而得名。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兒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

基本信息

固安驢打滾的介紹

固安驢打滾 固安驢打滾

固安“驢打滾”是用黃米夾餡捲成的長卷,因卷下鋪黃豆面,吃時將長卷滾上豆面,樣子頗似驢兒打滾,因此得名。“驢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麵、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製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固安的驢打滾更有特色,外加驢打滾大叔的特別吆喝,成為固安獨有的一道風景。

驢打滾的由來

固安驢打滾 固安驢打滾

由來傳說清乾隆平息了大、小和卓叛亂後,把新疆的一個維吾爾族首領的妻子搶到宮中作他的妃子,也就是香妃(還珠格格里描述的那位)。

香妃被搶到北京後,日夜茶飯不思,乾隆急壞了,傳旨給御膳房,說:如果能做出香妃愛吃的東西,不但升官,還賞銀千兩。這一來御廚們大顯身手,使出了看家本領,山珍海味,風味名吃,做了數千樣,但香妃連看也不看。乾隆只好下旨叫白帽營的人給香妃做家鄉吃食送進宮.而香妃的丈夫自從香妃被搶進宮後,也跋山涉水從新疆來到北京,藏身在白帽營里,想方設法打聽香妃的下落。當他聽說皇帝下旨讓白帽營的人做一樣最好吃的東西送進宮去給香妃吃,覺得這是個聯繫的好機會。於是就做了一盤他家祖傳的自製點心江米糰子,香妃見到這江米糰子,就會知道是她丈夫來了。 江米糰子送到宮中,太監問這食物的名字,於是就叫它驢打滾。宮女把驢打滾端到香妃面前,香妃一見,睛睛一亮,知道丈夫來了,便強打精神,夾起一個,輕輕咬了一口。

乾隆聽說香妃吃東西了,高興得什麼似的。下旨讓白帽營的艾買提天天做驢打滾送進宮來。從此,艾買提就天天做驢打滾送進宮來,驢打滾也就出了名。後來又流傳到了民間。

驢打滾圖片 驢打滾圖片

據說有一次,慈禧太后吃煩了宮裡的食物,想嘗點兒新鮮玩意兒。於是啊,御膳大廚左思右想,決定用江米粉裹著紅豆沙做一道新菜。新菜剛一做好,便有一個叫小驢兒的太監來到了御膳廚房,誰知這小驢兒一個不小心,把剛剛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裝著黃豆面的盆里,這可急壞了御膳大廚,但此時再重新做又來不及,沒辦法,大廚只好硬著頭皮將這道菜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慈禧太后一吃這新玩意兒覺得味道還不錯,就問大廚:“這東西叫什麼呀?”大廚想了想,都是那個叫小驢兒的太監闖的禍,於是就跟慈禧太后說:“這叫‘驢打滾’。”從此,就有了“驢打滾”這道小吃。

驢打滾的做法

原料: 江米粉、紅豆沙、黃豆面

1。把江米粉倒到一個小盆里(量根據吃的人數定,人多的話就多一點,要是有小饞貓在的話,也要多一點),用溫水和成麵團,拿一個空盤子,在盤底抹一層香油,這樣蒸完的面不會粘盤子。將面放在盤中,上鍋蒸,大概20分鐘左右,前5~10分鐘大火,後面改小火。

2。在蒸面的時候炒黃豆面,直接把黃豆面倒到鍋中翻炒,炒成金黃色,並有一點點糊味(註:有糊味不=炒成黑色!)大概炒五分鐘左右,出鍋

3。把紅豆沙倒出來,放半小碗水,攪拌均勻,待用

4。待面蒸好(要攤在盤子中,且要蒸熟),在案上灑一層黃豆面,把江米麵放在上面擀成一個大片,將紅豆沙均勻抹在上面(最邊上要留一段不要抹),然後從頭捲成卷,再在最外層多撒點黃豆面5。用刀切成小段(切粘面的時候在刀上沾上清水,就不會粘刀了),在每個小段上在糊一層黃豆面,然後放在盤子裡,這樣,一盤好吃的驢打滾就出鍋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