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倫永安長公主

固倫永安長公主,是清孝端文皇后(科爾沁部莽古斯之女,乳名哲哲,於1614年嫁於清太宗皇太極)所生,清太宗皇太極的第八個女兒。初封固倫公主(固倫,系蒙古語,意為國家),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下嫁圖什業圖和碩親王巴雅斯呼朗。順治十四年(1657年)封固倫長公主。順治十六年(1659年)封昌樂長公主,復改永安長公主。公主在科爾沁草原上生活了40餘年,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正月十五日未時薨,享年59歲,謚端貞。

個人簡介

固倫永安長公主(1634—1692):固倫長公主。皇太極的第八女。其母為皇太極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待氏哲哲,與皇太極的二女、三女同母。後金天聰八年(1634)閏八月十六日生。初固倫公主。祟德六年(1641)許配給蒙古科爾沁部土謝圖親王額駙博爾濟吉特氏巴達禮之長子巴雅斯護朗。順治二年(1645)12歲時出嫁。十四年(1657)二月被封為固倫長公主,十六年被封為固倫昌樂長公主,後改為固倫永安長公主。康熙十一年(1672)五月,巴雅斯護朗襲其父爵為土謝圖親王,是年八月去世。二十一年(1692)正月公主去世,時年59歲。賜謚端貞長公主。

公主園寢

固倫永安長公主陵,位於科爾沁右翼中旗高力板鎮東南5公里處,霍林河北岸二階台地上。陵園由陵墓、陵廟兩座建築物組成,占地面積5公頃。近1000米長的院牆全部由青磚砌成,琉璃瓦蓋帽。正殿是七間陵堂;左右各有5間廂房,是護衛和喇嘛的住宅及勤雜間。正殿和廂房全是飛檐翹脊、前廊後廈的磚瓦結構拱頂式建築。後院的格格陵,是一座普通的磚瓦結構的起脊平房。陵園東側有一座叫作泰卜台廟的小廟,有十幾名喇嘛專事祭祀活動。
陵園的正堂內設有陵丘(是象徵靈柩的用磚石構建的一座直徑約3米,高約2米左右圓形圓頂的墳丘狀建築物。內部空洞點有長明燈,一年四季晝夜不斷),祭壇,誦經台,泥塑的樹、鳥等。
該陵園在幾百年間保存完好,香火不斷。這是因為有王府精心保護和充裕的經濟來源支持所致。為了保護好陵園,王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在陵園一側建立專為陵園服務的小廟,以保障四季香火不斷。由王府派出20名護衛,在一名排子達(相當於小隊長)的率領下,專門保衛陵園及周圍屯落的安全。陵園設有由排子達掌管的事務管理處,負責處理陵園的日常事物。王府劃撥200方(約折9萬畝)荒地為陵園領地,收繳的租賃費使用自便。陵園因為有著豐厚的資金來源,可根據需要對園中設施及時進行維修,所以才能使其長期完好地保存下來。1948年,在“割除封建,破舊立新”的政策推動下,陵園被徹底拆除。
1958年大躍進中,在陵園遺址上開荒種地時,挖出了兩尊漢白玉石碑。碑文以滿文、蒙古文、漢文三種文字書寫。其中的一尊現為吉林省博物館收藏,另一尊流失民間。現收集到的一尊石碑上的碑文,記述了墓主的身世,下嫁到科爾沁的經歷,薨卒年月,下葬地址及贈碑者的身份等情況,但沒有明確的落款。按碑文內容推斷,此碑應是康熙皇帝所贈。因為碑文里有“太宗(指皇太極)之女、世祖(指順治帝)之妹、朕(指康熙自己)之姑也……”這樣一段話。
這座公主陵及其出土的石碑,進一步證實了當年科爾沁部與後金經過幾戰幾和之後,繼而發生多起姻緣關係,直至結成政治聯盟的歷史。

兄弟姊妹

愛新覺羅•豪格,長子,肅武親王。
愛新覺羅•洛格,早殤
愛新覺羅•洛博會,早殤。
愛新覺羅•葉布舒,四子,輔國公。
愛新覺羅•碩塞,五子,承澤裕親王。
愛新覺羅•高塞,六子,鎮國愨厚公。
愛新覺羅•常舒,七子,輔國公品級。
八子,早殤。
愛新覺羅•福臨,九子,清世祖,順治帝。
愛新覺羅•韜塞,十子,輔國公。
愛新覺羅•博穆博果爾,十一子,襄昭親王。

長女:固倫敖漢公主,母繼妃烏喇那拉氏,嫁蒙古敖漢部郡王班第。
次女:固倫溫莊長公主,名馬喀塔,母孝端文皇后,先嫁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之子額哲,再嫁額哲弟阿布奈。
三女:固倫端靖長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爾沁部奇塔特。
四女:固倫雍穆長公主,名雅圖,母孝莊文皇后,嫁蒙古科爾沁部弼爾塔哈爾。
五女:固倫淑慧長公主,名阿圖,母孝莊文皇后,先嫁正黃滿洲旗人索爾哈,再嫁蒙古巴林部色布騰。
六女:固倫公主,母側妃博爾濟吉特氏,嫁滿洲旗旗人夸札
七女:固倫淑哲長公主,母孝莊文皇后,嫁鑲黃滿洲旗旗人喇瑪思。
八女:固倫永安長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爾沁部巴雅斯護朗。
九女:母側妃博爾濟吉特氏,嫁博爾濟吉特氏哈尚。
十女:縣君,母庶妃納喇氏,嫁滿洲旗人瓜爾佳氏輝塞。
十一女:固倫端順長公主,母懿靖大貴妃,嫁博爾濟吉特氏噶爾瑪索諾木。
十二女:鄉君品級,母氏闕,嫁博爾濟吉特氏班第。
十三女:母庶妃納喇氏,嫁滿洲旗人瓜爾佳氏哈拉。
十四女:和碩恪純長公主,母庶妃察哈爾奇壘氏,嫁吳三桂之子吳應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