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與超越

內容介紹

《困境與超越:教育局長角色研究》主要內容:教育局長是我國基層教育行政管理群體,他們的管理行為無疑對基礎教育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本研究以縣教育局長為研究對象,聚焦於教育局長管理實踐困境,採用定量分析和質的研究兼而有之的混合方法,集中對教育局長管理角色進行了深入分析與研究,得出教育局長面臨角色困境基本結論。從社會角色理論觀點來看,本研究實質上反映了社會結構、組織性質對社會角色的影響,呈現出基層教育行政管理者政府系統、教育系統和社會系統三個工作系統中的角色複雜性和角色勝任之艱巨。
本研究屬於實證研究。一方面採用問卷調查、深度訪談以及互動參與等研究方法,呈現出教育局長群體的職責、基本社會特徵、多元角色期望以及現實中的角色形象,構成認識縣教育局長基本知識框架。研究表明,從大樣本的情況看,教育局長是一個中年男性為主的建立後期和維護時期;他們是縣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是通過組織正式任命負責管理縣域教育事業;他們不是一個專業化的群體,既有在教育系統工作多年的校長、副局長擔任此職,也有很多是從政府其他職能部門轉任,在任職條件上也沒有特殊的要求;他們承擔的職責廣泛而繁重,具體而艱巨;教育系統內、政府以及社會對他們有不同的要求與認識,形成了多元的角色期待,而他們自身的角色認知也處於矛盾狀態,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真正的教育領導者,另一方面又壓力重重,充滿了困惑。
另一方面,本研究以質的研究範式,集中對11位縣教育局長進行了深度訪談。研究通過“我”這個研究工具對11位縣教育局長深度訪談材料的整理、分析和理解,細緻呈現出教育局長在工作實踐過程中遭遇的種種困境,以及他們對這些困境的體會、感悟和認知。研究表明,教育局長每天要面對大量而艱難的溝通協調工作,這些溝通協調大多集中在政府系統內,屬於對上和橫向的聯繫工作,缺少這方面的溝通協調教育工作簡直“寸步難行”;研究表明,教育局長“整天忙的都是和教育沒有多大關係的事”,“不務正業”是他們工作常態。這些“不務正業”包括大量的檔案簽批、開不完的會議,層出不窮的接待檢查,到處要工程、籌款,建學校,忙布局調整、危房改造,承擔著無限責任,處理著學校與家長的糾紛;研究表明,教育局長在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間面臨著衝突、掙扎與困境,每天糾結於學生的身心健康與考試成績之間身心疲憊;研究表明,教育局長在工作實踐中面臨多方面壓力,高考、安全與穩定構成三大高壓線,同時經費籌措的壓力,人際關係的壓力以及教育系統自身管理的壓力等也大量存在,這些壓力通過政府、社會以及教育組織內部、自我施壓等方式表現出來,教育局長不堪重負。
本研究在定量分析和質的研究兩方面材料互相印證的基礎上,以開放系統理論為基本框架,借鑑角色理論,特別是默頓角色叢概念、明茨伯格經理人角色理論以及教育組織理論等相關理論觀點和概念,深入分析了教育局長管理實踐困境的多方面成因。研究認為,教育局長面臨的實踐困境是由內外兩方面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外在因素主要體現在制度方面,而內在因素則體現出教育局長職位本身的要求。內外兩方面相互作用構成當前我國縣教育局長實然角色內涵。
在此分析基礎上,研究得出基本結論,認為教育局長管理實踐困境實質上反映了教育局長的角色困境。按照本研究中的角色的定義,角色是在一定社會文化背景下處於某具體社會地位的個體,依據社會的客觀期望,藉助自己的主觀理解和能力在與周邊群體進行互動過程中,為適應社會環境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而默頓角色叢概念進一步表明,每一個具體的社會地位,不僅有單一相關的角色,而且還有一系列相關的角色,形成角色叢。研究表明,教育局長工作所處的具體的社會文化背景是複雜的,他們的工作系統也不是單一的。作為研究結果之一,本研究構建出教育局長工作系統圖以及在不同工作系統中的角色叢模型,教育局長在政府系統、教育系統以及社會系統中呈現出的角色叢深刻揭示出教育局長的角色本質特徵和內涵。研究的重要發現就是,教育局長在不同的組織系統中承擔著組織跨界人角色,發揮著“連線銷”的作用。在此發現基礎上,研究認為,教育局長的角色困境是普遍而客觀存在的。
本研究還對11位教育局長面對困境的不同感受和體會進行了分析,歸納出外部困境型、內部困境型、內外交困型和超越困境型四種實踐類型,借鑑蓋茨爾斯社會系統理論和組織跨界人概念對差異原因進行了分析。這一分析不僅反映出教育局長角色本身對個體能力、價值觀等方面的需求傾向,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個體性格傾向在角色塑造過程中的作用。
本研究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其一是借鑑社會開放系統理論與角色叢理論,結合教育局長工作實踐,通過深入系統分析,構建了教育局長工作系統模型,提出教育局長在不同工作系統中承擔著不同的角色,形成了角色叢,具有角色複雜性特徵。其二是借鑑組織跨界人概念,提出了教育局長在政府系統與教育系統當中承擔著組織跨界人角色,發揮著在不同系統與不同角色之間的“連線銷”作用的重要觀點;其三是指出政府系統與教育系統具有異質性,教育局長作為兩個系統中的“關鍵角色”,角色困境異常顯著。
研究最後指出,困境中的教育局長,作為區域教育發展的領導者和指揮官,無疑會對區域內基礎教育健康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對這一群體的關注、理解與支持,不僅體現出人本價值觀,更是對我國基礎教育長期健康發展負責的表現。為此,本研究建議繼續加強教育局長系列研究,並積極在政策、體制建設以及教育局長隊伍建設方面採取必要的措施。

作者介紹

從春俠,1970生,回族,河北大廠人;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副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兼職碩士導師;長期從事教育行政管理幹部教學組織和培訓工作,多歡擔任教育部規劃內重點培訓項目一全國地市、縣市教育局長培訓班班主任,並負責該項目中“參與式教學一教育局長能力建設與提升”課程開發與教學工作;曾參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等國家重大課題研究,主持國家教育行政學院2006-2008年度重點課題“教育局長能力建設研究”並順利結題。目前正在從事此項課題深化研究工作,並已正式作為國家教育行政學院2010-2011重點課題立項。
相繼在《中國教育報》、《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發展研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及《中國小管理》等核心刊物發表學術文章30多篇,並有多篇被《教育理論與實踐》、人犬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編著三部。
研究領域集中在教育行政管理,教育領導學。

作品目錄

序教育家:教育局長的人生理想/1緣起複雜的使命模糊的角色忙碌而寂寞的群體/1第一章引論/1第一節研究背景/3 一、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趨勢與基本特徵/3 二、當前教育的社會地位與作用/5 三、社會不斷發展變革的挑戰/6 四、農村教育現狀/8第二節文獻述評/9 一、基層教育行政組織研究/10 二、教育局長研究述評/10 三、中國小校長角色研究/15第三節理論基礎/17 一、角色理論以及角色相關概念/17 二、蓋茨爾斯社會系統理論/20 三、明茨伯格的經理人角色理論/21 四、教育組織理論/22第四節研究價值與意義/25 一、理論價值與意義/25 二、實踐價值與意義/26第五節研究架構與主要內容/26第二章研究過程/30第一節問題聚焦過程/30第二節研究方法的選擇/32第三節研究對象的確定/34第四節資料的收集與整理/39第五節研究者的反思/43 一、關於信度與效度/43 二、關於推廣度/46 三、關於倫理道德/47 四、研究者自身的成長與感悟/48第三章教育局長角色形象研究/50 第一節縣教育局概況/50 一、教育局職能定位/51 二、教育局機構設定與人員狀況/52 三、教育局長工作職責/53第二節教育局長群體基本社會特徵/55第三節相關群體視角:教育局長社會期望與形象/61 一、教育系統內的教育局長:專家型教育領導者/61 二、政府領導者眼中的教育局長:素質全面的執行者/62 三、社會民眾眼中的教育局長:理想的化身,現實的寄託/66第四節局內人觀點:教育局長角色認知與自畫像/70 一、教育局長自我角色認知/70 二、教育局長自我形象特徵/74小結/75第四章教育局長的現實困境(一):兩個典型案例/77第一節焦慮中的教育局長/77 一、上任伊始/78 二、工作開展/79 三、工作過程中的問題、壓力與困惑/80 四、工作感悟/82第二節困惑中的教育局長/84 一、任副職工作11年:得心應手/85 二、任正職1年:內心的累/85 三、工作重點/87 四、自我反思:能力上的缺陷?/88小結/90第五章教育局長的現實困境(二):困境與壓力/92第一節艱難的溝通協調/92 一、溝通協調工作為何如此之多/93 二、溝通協調工作為何如此艱難/95第二節“不務正業”/96第三節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糾結/99第四節壓力與高壓線/101 一、三個高壓線/102 二、其他壓力/106 三、壓力表現渠道/110小結/112第六章教育局長困境成因分析/114第一節困境成因分析:制度/115 一、人、財、事分離的行政管理模式/115 二、權力過分集中主要領導/116 三、“大一統”的政策傾向/118 四、政校關係不順/118 五、時代特徵的變化/119第二節困境成因分析:職位/120 一、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惡性循環”/121 二、教育組織特徵加大了教育局長工作難度/122第三節困境成因分析:角色/126 一、開放系統中的教育局長角色定位/127 二、教育局長在工作系統中的角色叢/129 小結/132第七章教育局長工作困境差異分析/133第一節外部困境型/133第二節內部困境型/136第三節內外交困型/138第四節超越困境型/139第五節教育局長工作困境差異分析/142小結/145第八章發現與建議/146第一節研究發現與基本結論/146第二節政策建議/149 一、給各級政府的建議/149 二、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建議/152 三、給縣教育局長的建議/153第三節不足及進一步研究建議/155結語/156主要參考文獻/157後記/161附錄一覽附錄1:縣教育局長以及相關群體訪談提綱/163附錄2:11位訪談對象基本情況一覽表/165附錄3:一位教育局長對工作職責與任務的闡述/166附錄4:教育局長調查問卷/168附錄5:教育局長該啥模樣/171附錄6:教育局長角色相近性研究/174附錄7:教育局長自畫像/177附錄8:台灣縣教育局長壓力源列表/181附錄9:L教育局長一天工作寫實/183附錄10:C教育局長一周工作日誌/186附錄11:課題相關成果/188附錄12: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專業化路徑研究/195表格一覽表1:76位農村縣教育局長基本情況/34表2:教育局機構設定與人員狀況/52表3:教育局長工作職責/54表4:教育局長基本社會特徵/56表5:11位已離任縣教育局長職前身份、在職時間及去向/59表6:表4和表1相關數據比較/60表7~表11:教育局長角色認知狀況/71圖示一覽圖1:作為社會系統的組織模式/20圖2:經理承擔的角色/22圖3:研究架構/29圖4:社會開放系統理論:政府、教育局、學校系統關係示意圖/128圖5:工作系統中教育局長角色叢圖解/130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