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橋

因果橋

2010年12月27日,一個陰霾的星期一,湖南省衡南縣松江鎮因果村一輛載有20名小學生的三輪“校車”不幸墜入冰冷的河水中,14名小學生魂斷橋下。當此盛世農村校車悲劇頻頻令人痛惜,但願痛定思痛之後,“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不只是一句口號。

以河為名

因果橋,位於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松江鎮因果村村口的因果河上及因果國小必經之路上。

然而在公元2010年12月27日之前,當人們聽到“因果橋”“因果河”的名字時,或許只會與佛教因果輪迴之說聯繫起來,而不會想到世上還真有這么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橋與小河。
這座於民國16年(1927年)落成的石拱橋,據說當年起名“因果”,就與“今生種因,來生結果”啟發世人修橋補路多多行善有關。
這樣一座再普通不過、橋面寬僅4米、連護欄都沒有的簡易石拱橋,如果不是以河為名,又怎么會起了一個一旦讓你看見就永遠不會忘記的獨特橋名?這或許也是一種注定因果吧?
網友詩曰:因果橋下因果河,因果河育因果村,因果村裡有花朵,花朵魂斷因果橋。

以事聞名

在公元2010年12月27日這一天清晨7時40分,大霧籠罩著因果河,一輛媒體口中的農用車失控衝出因果橋墜入河中已經相當不幸,而更不幸者,這輛只有三個輪子的車上乘客除了那成年駕駛者之外,還有20名來因果村國小上課的鄰村小學生。

冰冷的因果河水,很快奪去了其中14個鮮活的幼小生命(其中最大的只有11歲、最小的年僅6歲),除了那6個萬幸獲救的孩子,他們再也沒有機會看見2011年的曙光。
因果國小,因果河,因果橋,是巧合嗎?這一系列的因果讓我們思考,我們到底播下了什麼樣的“因”,才結下了今天這個“果”?
讓這些孩子掉進因果河的真正的因與果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無辜“校車”名。
悲劇發生,輿情沸沸,主流媒體上最醒目的標題就是“黑校車”與“超載”,果然牆倒眾人推。事後最直接、也最容易找到的責任方就是那輛所謂的“黑校車”及其車主,卻幾乎沒有輿論會關注到這座因果橋過於簡陋的現狀,在事故形成過程中的至關重要影響,儘管事後6位被免職的地方官員中有3人是交管方面的。
然而,在同等條件下,別說是一輛三輪送讀車,即使是四隻輪子的合規校車,就一定能避免悲劇的發生嗎?即使是用3個小時才趕到的救援車,就一定能做到安全通過這樣的因果橋嗎?
在這起“交通肇事案”塵埃落定之後,鄉間村頭這樣的橋還有多少?

尷尬因果

曾幾何時,來自國家財政和社會公益力量的連年巨額投入讓農村的孩子受益良多,很多村落都設有自己的學

美國黃色校車與悍馬相撞後校車只有輕微損傷美國黃色校車與悍馬相撞後校車只有輕微損傷
校,孩子們走出家門不遠就能步入課堂,接受教育。這是國家政策給農村帶來的福蔭,也是“希望工程”帶來的福蔭。然而,自從2001年開始,全國農村興起了中國小布局調整浪潮,凡是10人以下的鄉村國小和教學點,一律被撤併,代之以幾個村落合校辦學,曾經修建的大量“希望國小”因此而閒置。當學校撤併了,財政負擔減輕了,辦學條件改善了,但相應的綜合教育管理卻滯後了。當孩子們的求學半徑被人為增大時,儘管有些學校採取寄宿制來解決孩子上學遠的難題,但也派生出家長經濟負擔加重、寄宿學生營養不足、低齡學童不適應等問題。走讀,成了當下農村孩子求學的常規選擇,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頂風冒雨長途跋涉在求學路上。當孩子們對“校車”的需求因學校財力不濟而陷入困境時,家長們便無奈地選擇了廉價的麵包車、三輪車甚至拖拉機充當孩子上學的交通工具。或許,從那一刻起,孩子的安全也就失去了保障,在求學的路上,生命隨時會遭遇危險。在如此艱難的求學困境裡發生衡南縣“三輪校車”墜河的慘劇,有著看似偶然的必然性,14個如花般燦爛生命的逝去,再一次強烈地呼喚農村校車安全的到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