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衛生習俗

在洗小淨的過程中,如不慎走了下氣,整個小淨還要從頭開始洗。 回族洗大小淨有一個特點,就是從上到下,從右到左,講究順序,不亂洗,以免洗淨的地方再濺上髒水。 同時,回族在洗大淨時,要求各個部位,甚至一根毛也要洗到。

我國回族人民不僅非常重視沐浴,而且還有很多特殊的有趣的講究。《古蘭經》中講到:“信教的人們呀,當你們。禮拜的時候,你們要洗臉,洗兩手至兩胳肘,摩頭,洗腳至踝骨。如果你們失去了大淨,就要洗全身。如果你們患病,或旅行,或從廁所來,或接觸了女人,而你們沒得到水,這時你們可以用淨土摸臉和手。”現在不僅信教的回族民眾常洗大小淨,就是不信教的回族也洗大小淨,這已經形成了一種風俗習慣,它的益處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沐浴,不僅使人乾淨、衛生,同時還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有利於身體的生長和發育,協調排除廢物,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還可以降壓、鎮咳,消除緊張勞動、工作之後的疲勞,振奮精神,是一種很好的調節精神的方法。
回族的沐浴,可分為大淨小淨。“沐”即小淨,“浴”即大淨

一、沐浴

(一)小淨

小淨,回民通常稱“阿卜代斯”(波斯語)。小淨的洗法有以下幾道程式:

1.洗兩手至腕部;

2.洗兩便,回族民眾叫“淨下”,淨下時,須蹲成南北方向,用右手拿湯瓶,左手洗之,從前到後,洗淨為止。淨下之後,再洗手和腕,洗時可打上肥皂洗得千乾淨淨。過去回民不敢用肥皂,主要是怕肥皂裡面有死驢死馬以及豬的脂肪,現在有了清真肥皂,回民亦廣泛使用。

3.漱口。用左手拿湯瓶倒水,右手掬水人口,仰面灌喉之後吐出,連續三次。有些回族漱口前用牙刷先刷牙,有的漱口時還刮刮舌頭。總之通過漱口、刮舌,使口腔內部清潔。

4.嗆鼻。左手拿湯瓶倒水,右手掬水吸人鼻腔內再噴出,連續三次,以嗆淨鼻涕為宜。

5.洗臉。即從前額髮際處至下頜,兩邊至雙耳,從上到下,連續三次。

6.洗兩手至兩肘。右手拿湯瓶倒水,左手掬水先洗右手至肘,然後再用右手掬水洗左手至肘。

7.抹頭、抹耳、抹頸。右手拿湯瓶倒水,左手掬水後再給右手倒一部分,然後兩手從前額髮際處抹到腦後,隨著將兩手心從頭兩旁抹至前額,再把兩大拇指放於耳外,兩食指放在耳內,從上向下抹,最後用兩手背從脖頸上抹下。

8.洗腳至兩踝骨。先右後左,洗右腳時,從小拇指開始,依次洗到大拇指。洗左腳時,從大拇指開始,依次洗到小拇指,最後洗遍全足。洗完腳再把手沖一下,最後口含一點壺裡的剩餘水。

壞小淨的主要是大小便和下氣、嘔吐、出血昏迷、休克等等。在洗小淨的過程中,如不慎走了下氣,整個小淨還要從頭開始洗。

(二)大淨

大淨,回族民眾通常稱之為務蘇里(阿拉伯語),大淨就是用清潔的水洗滌全身。大淨一般是在以下幾種情況後洗,如性交、泄精、夢遺、婦女來月經、分娩等。有的洗過大淨以後,雖然沒有出現以上情況,但如超過七天,須重新洗大淨,回族民眾稱作“換個新鮮水”。特別是回族出遠門旅行,參加婚禮、葬禮或過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等重要活動時,都必須洗大淨。大淨的洗法是,先按程式洗小淨,接著依次洗頭、洗兩耳、嗆鼻、洗臉、洗兩肘,然後用吊罐的水開始沖洗。沖洗從上至下分三截洗。第一,先洗肚臍以上,其順序是先洗右肩右臂,後洗左肩左臂,先前胸,後背心。第二,洗肚臍以下,膝蓋以上,先洗右臀後洗左臀。第三,膝蓋至足。這一截還是從右到左,先洗右小腿,後洗左小腿,先右腳,後左腳,洗右腳時,從小拇指開始,洗左腳時從大拇指開始。洗完腳要用乾淨毛巾擦全身,至此整個大淨就算結束。回族洗大小淨有一個特點,就是從上到下,從右到左,講究順序,不亂洗,以免洗淨的地方再濺上髒水。同時,回族在洗大淨時,要求各個部位,甚至一根毛也要洗到。如果在洗大淨過程中,因遺忘少洗了一個部位,那整個大淨則無效,還要從頭開始洗。因此,回族對沐浴非常認真,也很重視。回族民眾沐浴後,一個個面目清秀,容光煥發,身心愉快。回族經常堅持大淨,特別是用吊罐沐浴,科學衛生。

現在,回族民眾自己講,沐浴除了講究衛生習俗外,每洗一個部位,都要聯想或體會到一個實際行動。比如洗手的時候,要想到戒偷盜、賭博和拿不義之財,而要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洗臉的時候,要想到顧全人的體面,戒絕乾一切不要臉和見不得人的事。漱口的時候,要想到不能造謠中傷,胡言亂語,誣陷他人,更不能前面說,後面犯,人前一套,人後一套,要說有益於大眾的話,說實話,說公道話,說不傷害別人感情的話。抹頭抹耳時,要想到不能聽亂七八糟的髒話和壞話,不偏聽偏信閒言碎語,不在背後搞別人的鬼,不捉弄人。要聽善言,要做好事。洗腳的時候,要想到不能走邪道、搞一些歪門邪道的事,要走正道。總之,洗大淨的時候,要想到戒絕一切與人不善的事,要一塵不染,表里一致,做一個乾乾淨淨、正正派派的人。

(三)土淨

 

土淨,回民在通常情況下都用水洗大小淨,但在以下幾種特殊情況下可用土淨。一是患疾病者,用水洗大小淨,會嚴重損傷身體,此時可用土淨;二是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無法得到水,例如有深井而無打水器具,臨江河但不能涉及,或發現少量水只供飲用救命等,在這種情況下可用土淨;三是時間緊迫,需要馬上參加殯禮等一些重要活動時,來不及用水大小淨,方可用土淨。

現在一般回族民眾很少用土淨,主要是一些篤信宗教的回族民眾和宗教職業人員使用。

土淨比較簡單,不像用水大小淨那樣細緻複雜,其方法和程式是,雙手放到清潔的黃土、石頭或沙子上,使兩手真正沾上土。然後提起兩手,兩掌合拍,去其浮土,以手抹面,上自髮際處,下至頷底,兩旁至耳,全面抹到。抹面後,雙手再撲土、沙石之類,先以左手抹右手,自指背起抹至肘止。反手撲內臂,至腕而止。一般不抹手掌,因為手掌已沾上了土,最後用右手再抹左手至肘。

二、衣食住等方面的衛生習俗

飲食

回族在飲食上很講究衛生。總的來看,主要是根據伊斯蘭教規,以“淨潔為相宜,污濁的受禁止”為原則。穆罕默德也說過:“食一口不潔之物,等於廢四十日的功修。”由於受伊斯蘭教的這些影響,長期以來,回族養成了忌吃自死物、血、豬肉等,忌吃病死的禽、畜類。養成了飯前洗手、飯後漱口的良好習慣。過去回民開的小飯館門口都備有湯瓶,顧客來吃飯時先洗手,現在由於吃飯的人太多,這一習俗,逐步受到限制。

回民吃牛、羊、雞;兔等肉,要請懂得宰牲規戒的人來宰,並且要求宰牲的人洗大淨。有的地方為了紀念亡人,炸油香、蒸饅頭用的麵粉,必須是洗過大淨人磨的。如果宰雞,還要提前三天或七天把雞拴起來,餵清潔乾淨的食物,回族民眾叫“空雞”,以便防止雞吃糞便等不潔之物。

回民更講究水的潔淨,家裡用的井窯一般都有蓋,防止髒東西掉進去。如果到河裡去挑水,上水誰扔了髒物要等水流百步以後才挑。回族民眾認為“水流百步淨”。

回族民眾的飯館、茶館也比較乾淨,注意打掃衛生,以乾淨、衛生出名,深受顧客歡迎,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

服飾

上的衛生習俗。《古蘭經》說:“你當洗滌你的衣服。”衣服是一個人的外表情況的反映。衣服髒了不但外表不美觀,旁人接近後有一種難聞的氣味,使人討厭。如果衣服舊了,但洗得乾乾淨淨,穿得整整齊齊,會使人產生一種舒適感。回民一般都有保持衣服清潔衛生的良好習慣。他們為了保持清潔,防止齷齪,喜歡白色衣冠。他們感到白色一旦被沾污,容易發現,促使你儘快洗滌乾淨。所以,回民喜歡穿白衣,十分注意衣服上的污垢,一些經常上寺禮拜的老人,更是講究,如果衣服或褲頭、襯褲上有了尿滴以後,儘快換下來洗滌。據調查了解,北方的回族老人,他們在小便後用土疙瘩擦淨龜頭,以防尿滴在褲子上。

回族還注意勤剪指甲,勤剃頭髮,不許留長指甲和長頭髮,從小孩剛滿月就開始剪指甲。除賽來費耶教派的回族人蓄長發外,回族老人一般不願留長髮,喜歡剃光頭,這樣容易洗滌乾淨。他們還很注意修鬍鬚,上嘴唇上的鬍鬚剪得一般齊而且比較短。還常拔腋下毛,常剃臍下毛,怕藏污垢生虱。其實,拔腋下毛、臍下毛是很不科學,也不衛生的,現在年輕的回族都不喜歡這樣做,這是對的。

家庭

人一生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家庭住宅里度過的,其衛生條件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人的健康。回民在很早以前就有灑掃室堂庭院的習慣。一般來說,回民的門前屋後都修得整整齊齊,院子打掃得乾乾淨淨,院子裡的東西放得井井有條。在西北和東南沿海,有許多回民家庭院子裡的各樣農具、用具等,各有各的位置。糞成方、草成垛,井窖有蓋,雞羊有圈。

回族婦女更是講究衛生,屋子裡窗明几淨,門帘潔白,耀人眼目。桌子、板凳、爐台、鍋台以及家中的盆盆罐罐,大小物件錚亮錚亮,光可照人,從窖里提水的小水桶一般都掛在牆上,擔水用的大水桶不用時反扣在固定、乾淨的地方。碗、碟、勺等反扣在明亮的碗架上,筷子也插到筷籠子里。

回民在打掃完室內衛生以後,還點上一炷衛生香,使人產生一種舒適感,有利於身心健康。

相關詞條

回族 沐浴 《古蘭經》 禮拜大淨 小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