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屯田

3世紀中國元代徵調西域穆斯林來華屯聚牧養、建立家業的歷史事跡。自1219年崛起於中國漠北的蒙古貴族成吉思汗首次西征,到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達,滅亡阿拔斯王朝,蒙古貴族先後3次大舉入侵西域,征服了蔥嶺以西、黑海以東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和各民族。每次戰爭勝利後,大批中亞各族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被編入蒙古各部的“探馬赤軍”,來華參加蒙古征服中國的戰爭。按蒙古人規定,“探馬赤軍”的任務為“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

基本信息

概述

13世紀中國元代徵調西域穆斯林來華屯聚牧養、建立家業的歷史事跡。自1219年崛起於中國漠北的蒙古貴族成吉思汗首次西征,到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達,滅亡阿拔斯王朝,蒙古貴族先後3次大舉入侵西域,征服了蔥嶺以西、黑海以東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和各民族。每次戰爭勝利後,大批中亞各族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被編入蒙古各部的“探馬赤軍”,來華參加蒙古征服中國的戰爭。按蒙古人規定,“探馬赤軍”的任務為“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元朝建立後,元世祖於至元十年(1273)下令“探馬赤軍,隨地入社,與編民等”。此後,大批回回軍士在社的編制下進行農墾,取得普通農民身份。少部分人仍過著兵農合一的生活,即“屯戍”人口。入社編民有的聚族而居,有的同其他民族雜居。其分布地區,從屬於當時軍隊駐防需要而散處於西北、西南及中原各地,主要是:(1)河西:包括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河西走廊的張掖、酒泉等地,是一個重要的農墾區。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曾下令“免回回人屯戍河西者銀稅”。陝西也有回墾區,今寧夏納家戶、長安拉家村都是回族聚居區。(2)雲南:當時在金沙江流域的中慶、威楚、武定、鶴慶、大理,屬盤江流域的曲靖、澄江、臨安;怒江和隴川流域的金齒及滇東北的昭通等地,都有回回軍士屯田其間。至元十年“探馬軍隨處入社”後,許多回回軍戶脫離行伍定居于田土之上,今雲南回族聚居區許多村莊所保留的名稱,即是由當時的屯田組織延續下來的。(3)河南山東一帶: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下令徵調散居各地的回回炮手到開封一帶屯田,又以“河洛、山東居天下腹心,則以蒙古探馬赤軍列大府以屯之”,大批穆斯林遂在這一帶安家落戶。(4)江南各地:這裡元代有探馬赤軍屯戍,當有回回屯戍農戶。明初隨沐英入雲南的回回軍士多為江南人。以上各地回回農戶都是穆斯林,他們在各地都建有禮拜寺。規模較大的寺內,已設“三掌教”制度,“回回哈的”在社會上尤有影響。穆斯林一詞譯作“木速蠻”、“木速兒蠻”、“謀速魯蠻”等多種名詞廣泛流行。元代回回屯田戶,是元代東來穆斯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元代回回的重要社會階層,對伊斯蘭教在中國各地的普遍傳播,對回回民族“大分散、小集中”地域分布狀況的形成等,都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羅萬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