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集編

《四書集編》,是南宋真德秀撰寫的古籍。

〖四書集編〗二十六卷。
南宋真德秀(1178-1235)撰。德秀字景元,更為景希,號西山,世稱西山先生,福建浦城人,慶元進士,歷江東轉運副使、知泉州、潭州、福州,所至有政聲;入翰林學士,拜參知政事,於時政多所建言,奏疏不下數十萬字;學宗朱熹,嘗言“三綱五常,扶持宇宙之棟乾,奠安生民之柱石”,慶元黨禁之後,程朱理學得以復興,多出其力,卒謚“文忠”。著《大學衍義》諸書。德秀早年從師於朱熹弟子詹體仁,對朱子推崇備至,曾有“巍巍紫陽,百代宗師”之語。朱子撰《四書章句集注》。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四書合而為一帙,自此,四書地位日顯。其章句多出新意,其集注雖參取舊說.而亦多與先儒異,建構起自己以“天理論”為核心的完整的理學思想體系。其所以去取之意,散見於《或問》、《朱子語類》、《朱子文集》中,不能一一盡載。而《或問》諸書又多屬一時未定之說,門人記錄亦有失真之處,故先後異同,重複顛舛,讀者往往病其不一。德秀乃撰此書,博採朱子有關《四書章句集注》之說,條列以後,分附於四書各章之後,以備與《章句》、《集注》之說互相發明,而顯現朱子之意。間或附以自己的心得及創見以折衷其訛異。於自序中說明曰:“《大學》、《中庸》之書,至於朱子而理盡明,至予所編而說始備。雖從《或問》、《輯略》、《語錄》中出,然銓擇刊潤之功亦多,間或附以己見,學者倘能潛心焉,則有餘師矣。然又須先熟乎諸書,然後知予用功深,採取精。”此編分《大學》一卷,《中庸》一卷,《論語》十卷,《孟子》十四卷。其中唯《大學》、《中庸》為德秀手定,據《大學章句》序後《題記》稱,告成於寶慶三年(1227)八月。而《論語》、《孟子》雖已點校,集編則末成;後劉承因德秀舊例,補輯成書,始成完帙。此書是研究《四書章句集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參考、輔助材料;而德秀間或所附的心得與創見,則可備考索南宋末年理學發展情況及德秀理學思想。另外,此書亦開創了後儒羽翼朱子《四書章句集注》的先河,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所言:“自是以後,踵而作者汗牛充棟。然其學皆不及德秀,故其書亦終不及焉。”
有《通志堂經解》本,《四庫全書》本及《浦城遺書》本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