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珍藏本

內容介紹

《四書·五經(大全集)(珍藏本)(超值白金版)》內容簡介:“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儒家思想的經典著作,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傳世寶典。“四書”之名,始於南宋大儒朱熹把《論語》、《孟子》和《大學》、《中庸》匯集刊刻,問行於世,並稱“四書”。
其中,《論語》是我國最早的語錄體散文,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文字簡約含蓄,語言精練生動,內容涉及文史哲、社會理想、文化教育和為人處世等諸多方面,是聖哲孔子精神和風采的集中體現;《孟子》是孟子的講學語錄,著力闡述仁政理論,強調民心在政治、軍事中的決定作用,其思想深邃,辭鋒犀利,譬喻精闢,氣勢如虹;《大學》和《中庸》都是《禮記》中的篇章,作者分別為曾參和子思,講的都是思考宇宙哲理、認識生活現象、培育人格修養的探索社會規律的道理。

作者介紹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漢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據《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的祖上本是宋國(今河南商丘一帶)貴族,他的五世祖孔父嘉在宋國內亂中被殺死在宋國,其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追殺,從宋國(今河南商丘夏邑縣)逃到了魯國。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四書》中。
孔子是五行造身,兩儀成性。其餘聖人得金氣多者則剛明果斷,得木氣多者則樸素質直,得火氣多者則發揚奮迅,得水氣多者則明徹圓融,得土氣多者則鎮靜渾厚,得陽氣多者則光明軒豁,得陰氣多者則沉默精細。氣質既有所限,雖造其極,終是一偏底聖人。此七子者,共事多不相合,共言多不相入,所同者大根本大節目耳。
孔顏窮居,不害其為仁覆天下,何則?仁覆天下之具在我,而仁覆天下之心未嘗一日忘也……
相傳孔子號儒童菩薩。或曰:“吾夫子萬代斯文之祖,而童之。童之者,幼之也。幼之者,小之也。彼且幼小吾師,何怪乎儒之闢佛也!又僧號比丘。丘,夫子諱也。比者,並也。僧,佛弟子,而與夫子並。彼且弟子吾師,何怪乎儒之闢佛也!”是不然。童者,純一無偽之稱也。文殊為七佛師,而曰文殊師利童子;善財一生得無上菩提,而曰善財童子;乃至四十二位賢聖,有“童真住”,皆嘆德之極,非幼小之謂也。故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若夫比丘者,梵語也。梵語比丘,此雲乞士,亦云破惡,亦云怖魔。比非比並之謂,丘非丘陵之謂,蓋僅取音不取字也。例如梵語南無,此雲歸命,南不取南北之南,無不取有無之無也。噫!使夫子而生竺國,必演揚佛法以度眾生;使釋迦而現魯邦,必闡明儒道以教萬世。蓋易地則皆然。大聖人所作為,凡情固不識也。為儒者不可毀佛,為佛者獨可毀儒乎哉?
孔子年輕時做過魯國高官,治國極好,貪官紛紛逃往它國,它國領袖也變得很敬畏魯國。
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育,相傳所收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出自此處 。孔子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有說法為《春秋》為無名氏所作,孔子修訂)。
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姜廣輝認為,“面對春秋時期諸侯爭戰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現實,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樣創造出一個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過天啟和神諭來規範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而是回首歷史,到上古“聖王”那裡去尋找智慧。孔子自謂 “述而不作”,實際是以“述”為“作”,通過對歷史傳統作當代詮釋,來實現價值的疊加和轉換。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分子。

作品目錄

大學大學章句序經一章康誥章盤銘章邦畿章聽訟章格物致知章誠意章正心章齊家章治國章平天下中庸天命章時中章鮮能章行明章不行章大智章予知章服膺章可均章問強章素隱章費隱章不遠章素位章行遠章鬼神章大孝章無憂章達孝章問政章誠明章盡性章致曲章前知章自成章無息章大哉章自用章三重章祖述章至聖章經綸章尚綱章論語學而篇第一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長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鄉黨篇第十先進篇第十一顏淵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憲問篇第十四衛靈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陽貨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張篇第十九堯曰篇第二十孟子梁惠王上樑惠王下公孫丑上公孫丑下滕文公上滕文公下離婁上離婁下萬章上萬章下告子上告子下盡心上盡心下詩經關雎葛覃卷耳桃天兔置茉苡漢廣鵲巢草蟲甘棠行露殷其雷摞有梅江有汜野有死麇柏舟綠衣燕燕終風擊鼓匏有苦葉谷風式微北門北風靜女新台柏舟牆有茨桑中蝃蛛相鼠載馳淇奧考槃碩人氓竹竿芄蘭河廣木瓜黍離君子於役君子陽陽揚之水中谷有蕹兔爰采葛大車將仲子叔于田女日雞鳴有女同車山有扶蘇東門之墇風雨子衿出其東門野有蔓草溱洧雞鳴東方未明南山甫田盧令敝笱猗嗟汾沮洳園有桃陟岵十畝之間伐檀碩鼠蟋蟀山有樞揚之水綢繆杕杜鴇羽無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車鄰蒹葭黃鳥晨風無衣渭陽東門之扮東門之池東門之楊墓門月出株林澤陂羔裘素冠隰有萇楚匪風蜉蝣下泉七月鴟鴞東山破斧伐柯鹿鳴四牡採薇杕杜湛露菁菁者莪鴻雁鶴鳴白駒黃鳥斯乾無羊巧言巷伯谷風蓼莪大東北山鼓鍾鴛鴦青蠅隰桑苕之華何草不黃文王生民板江漢執競噫嘻載芟良耜有駢玄鳥尚書堯典大禹謨皋陶謨益稷甘誓湯誓伊訓盤庚說命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牧誓洪範康誥酒誥多士無逸蔡仲之命立政顧命呂刑文侯之命秦誓禮記敖不可長別於禽獸禮尚往來刑不上大夫晉獻公殺世子申生魯莊公及宋人戰於乘丘曾子易簀有子之言似夫子公子重耳對秦客杜蕢揚觶衛獻公出奔戰於郎苛政猛於虎魯人有周豐也者不食嗟來之食晉獻文子成室季孫之母死陽門之介夫死趙文子與叔譽觀九原昔者仲尼與於蠟賓昔者先王未有宮室玉不琢,不成器古之教者大學之法凡學之道樂本樂論樂施樂言樂象魏文侯樂化易經乾卦第坤卦第二屯卦第三蒙卦第四需卦第五訟卦第六師卦第七比卦第八小畜卦第九履卦第十泰卦第十一否卦第十二同人卦第十三大有卦第十四謙卦第十五豫卦第十六隨卦第十七蠱卦第十八臨卦第十九觀卦第二十噬嗑卦第二十一賁卦第二十二剝卦第二十三復卦第二十四無妄卦第二十五大畜卦第二十六頤卦第二十七大過卦第二十八坎卦第二十九離卦第三十鹹卦第三十一恆卦第三十二逐卦第三十三大壯卦第三十四晉卦第三十五明夷卦第三十六家人卦第三十七睽卦第三十八蹇卦第三十九解卦第四十損卦第四十一益卦第四十二央卦第四十三骺卦第四十四萃卦第四十五升卦第四十六困卦第四十七井卦第四十八革卦第四十九鼎卦第五十震卦第五十一艮卦第五十二漸卦第五十三歸妹卦第五十四豐卦第五十五旅卦第五十六巽卦第五十七兌卦第五十八渙卦第五十九節卦第六十中孚卦第六十一小過卦第六十二既濟卦第六十三未濟卦第六十四春秋左氏傳多行不義必自斃言不由衷石碚大義滅親鄭莊公量力而行季梁退楚軍齊大非耦懷璧其罪城下之盟噬臍何及曹劌論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風馬牛不相及也驪姬之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泓水之戰重耳流亡貪天之功燭之武退秦師崤之戰先聲奪人無以復加各自為政趙盾弒其君楚莊王問鼎莫餘毒也鞭長莫及結草報恩疲於奔命病入膏肓不辯菽麥祁奚無偏無黨有備無患馬首是瞻舉棋不定上下其手跋山涉水斷章取義賓至如歸包藏禍心多難興邦尾大不掉數典忘祖晏子論治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心腹之患食言而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