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部縣

四川南部縣

南部縣隸屬四川省南充市,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全縣幅員面積2235平方公里,耕地91萬畝;轄78個鄉鎮(辦事處),1053個行政村,總人口130萬。縣境東接儀隴、蓬安,西鄰鹽亭、梓潼,南靠西充、順慶,北連閬中、劍閣。縣城地處國道212線、省道101線、204線及嘉陵江交匯處,與成都、重慶均相距280公里,三地連線呈等邊三角形;即將動工的蘭(蘭州)渝(重慶)鐵路在此建有中型客(貨)運站。

目錄

地理

歷史地理

南部歷史悠久,據考證早在新石器時期境內就已有人墾植。其上古屬梁洲地,春秋戰國時期屬巴國,後秦滅衛國,置巴郡。西漢初(公元前205年)置充國縣,南朝宋元嘉八年(公元433年)改為南國縣,梁武帝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因地處巴郡(閬中)以南而得名南部縣,後經多次分合更復,至明太祖洪武13年(1380年)復置南部縣至今。

南部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流先賢代不乏人。畫聖吳道子、詩聖杜甫、大書法家顏真卿等名流都曾流寓於此。先後出過驍將張巍、成都王譙縱、工部尚書李先復、大學士蒲宗孟等歷史名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裡曾是李先念、徐向前領導的川陝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南部縣山川秀麗,名勝眾多。如四川十大立佛之一的北宋禹跡山大佛、杜甫題詠的曉霞觀、元代古剎李封觀、皇娘墳、陳氏三狀元故里等古蹟和有“西南第一湖”之譽的升鍾水庫、紅岩子風景區等自然人文景觀早己蜚聲省內外,吸引著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全縣森林覆蓋率為41.3%,嘉陵江流經境內78公里,水能蘊藏量28萬千瓦。

自然地理

南部縣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四川省南部縣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地跨北緯31°04′—31°40′,東經105°27′—106°24′。縣境東鄰儀隴縣、蓬安縣,西連鹽亭縣、梓潼縣,南界順慶區、西充縣,北達劍閣縣、閬中。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西分布著大巴山余脈和劍門山余脈。地貌多以低山丘陵為主,海拔298—826米。主要河流嘉陵江由正北向東南貫穿境內,流長78公里;其支流西河由西北流向東南,流長202公里。

南部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由於秦嶺、大巴山脈形成天然屏障,北方冷空氣不易入境,所以境內冬無嚴寒,氣候溫和,季風顯著,雨量充沛;雖日照偏少,但四季分明。一般特徵是:春早,回暖不穩,少雨,常有春旱;夏熱,雨水集中,分布不均,常是旱澇交替,旱多於澇;秋短,降溫快,綿雨顯著;冬乾,少雨,氣候較溫。縣內四季起止時間大致為:春季3月1日至5月20日81天,夏季5月21日至9月15日共118天,秋季9月16日至11月25日共71天,冬季11月26日至2月28日共95天。由於各地位置和地形不同,四季起止時間也有差異,境內西北與東南相距較遠,季節一般相差10-15天。

政區地理

全縣幅員面積2235平方公里,東西相距89.7公里,南北相距59.5公里。其中縣城面積10餘平方公里,有耕地60118公頃,其中水田19523公頃、旱地40595公頃。

1978年8月,南部縣的新政、馬桑(今果山)、三元(今銀山)、平頭(今環山)劃入儀隴。1996年,南部縣面積3211.4平方千米,人口127萬人,轄32鎮41鄉:南隆鎮、建興鎮、盤龍鎮、定水鎮、王家鎮、謝河鎮、鐵佛塘鎮、石河鎮、東壩鎮、楠木鎮、伏虎鎮、大坪鎮、升鍾鎮、河壩鎮、長坪鎮、黃金鎮、大橋鎮、流馬鎮、大河鎮、萬年鎮、花罐鎮、雙佛鎮、升水鎮、神壩鎮、河東鎮、度門鎮、大王鎮、三官鎮、永定鎮、碑院鎮、老鴉鎮、富利鎮、群龍鄉、西河鄉、碾盤鄉、中心鄉、三清鄉、五靈鄉、柴井鄉、碧龍鄉、大富鄉、光華鄉、平橋鄉、窯場鄉、大堰鄉、馬王鄉、龍廟鄉、梅家鄉、興盛鄉、太華鄉、寒坡鄉、肖家鄉、四龍鄉、碾埡鄉、龍鳳鄉、千秋鄉、玉鎮鄉、小元鄉、柳驛鄉、石泉鄉、巨觀鄉、雄獅鄉、永紅鄉、柳樹鄉、保城鄉、雙峰鄉、皂角鄉、丘埡鄉、光中鄉、鐵鞭鄉、太霞鄉、店埡鄉、桐坪鄉。縣政府駐南隆鎮。

2004年9月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30號)同意將南部縣柴井鄉和度門鎮劃歸儀隴縣管轄。2004年9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4]228號)同意南部縣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南隆鎮文廟街8號遷至該鎮金葫路8號。2004年底,南部縣轄31個鎮、47個鄉。

2006年,高雲鄉併入盤龍鎮,董家鄉併入富利鎮,鳳台鄉併入定水鎮,水音鄉併入黃金鎮,義豐、龍鳳2鄉併入建興鎮。2006年末,全縣面積2235.56平方千米,總人口126萬人。轄31個鎮、41個鄉,47個社區、1053個行政村。縣城所在地南隆鎮,建城區面積1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萬人(統計數據來源《四川年鑑》2007卷)。

2010年4月12日,四川省政府批覆同意南部縣南隆鎮析出部分行政區域設定濱江和蜀北2個街道辦事處:設定濱江街道辦事處。轄原南隆鎮的后街、東街、前街、正街、東風路、三元街、南街、曉霞路、瑞安路、振興街南段等10個社區居委會所屬行政區域,濱江街道辦事處駐半邊街50號。設定蜀北街道辦事處。轄原南隆鎮的草市街、振興街、金魚嶺、金華街、新安路、蜀北、新華路、翻身街、北街、凌雲路、文廟街、新華路西段、金洞路等13個社區居委會所屬行政區域,蜀北街道辦事處駐蜀興街110號。調整後,南隆鎮轄長溝、烈女墳、青獅、湧泉、望南、席家、曉霞、金魚橋、五里店、幸福、大埡、向陽、新華、石子嶺、黑水塘、濠口、松雲、改清、羅家溝、陡口子、三清、巴岩店、清坪、天生橋、古井、龍王、老君、中心、響罈子、雙橋子、紅廟、太洪、望月、清泉、海會、宏農、清水、五面山、袁家橋等39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南隆鎮人民政府駐金星場。

至此,全縣轄2個街道、31個鎮、41個鄉:濱江街道、蜀北街道、南隆鎮、河東鎮、老鴉鎮、永定鎮、碑院鎮、謝河鎮、盤龍鎮、鐵佛塘鎮、石河鎮、王家鎮、富利鎮、楠木鎮、長坪鎮、東壩鎮、河壩鎮、定水鎮、大王鎮、黃金鎮、流馬鎮、建興鎮、三官鎮、伏虎鎮、雙佛鎮、花罐鎮、大橋鎮、大河鎮、萬年鎮、升鍾鎮、升水鎮、大坪鎮、神壩鎮、碾盤鄉、火峰鄉、群龍鄉、大富鄉、光華鄉、碧龍鄉、三清鄉、中心鄉、五靈鄉、平橋鄉、梅家鄉、龍廟鄉、馬王鄉、大堰鄉、窯場鄉、太華鄉、興盛鄉、寒坡鄉、肖家鄉、四龍鄉、碾埡鄉、千秋鄉、玉鎮鄉、小元鄉、柳驛鄉、石泉鄉、雄獅鄉、巨觀鄉、永慶鄉、永紅鄉、柳樹鄉、保城鄉、雙峰鄉、皂角鄉、丘埡鄉、光中鄉、鐵鞭鄉、太霞鄉、店埡鄉、桐坪鄉、西河鄉。縣政府駐蜀北街道。

人文地理

南部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但舊時代,由於戰爭頻繁,早期史志無人口統計,自明朝始有記載,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全縣有15448人,明末清初境內幾乎荒無人煙,康熙年間(1662-1722年),遂有湖廣填四川,境內人口劇增,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增至614889人。民國時期,人口逐年增長,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全縣人口為753519人。2005年,全縣人口為12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6.69萬人,非農業人口18.44萬人,其中男65.77萬人、女59.36萬人,男性比女性為110:100。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 一、全縣常住人口及戶籍人口

全縣常住人口[3]為929923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157559人相比,十年共減少227636人,減少19.67%,年平均減少2.17%。

全縣戶籍人口為1312216人。

二、家庭戶人口

全縣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318322戶,家庭戶人口為898600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54人減少0.72人。

三、性別構成

全縣戶籍人口中,男性人口為684888人,占52.19%;女性人口為627328人,占47.81%,戶籍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9.18。全縣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459723人,占49.44%;女性人口為470200人,占50.56%,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7.81下降為97.77。

四、年齡構成

全縣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83003,占19.68%;15-64歲人口為621638人,占66.85%;65歲及以上人口為125282人,占13.47%。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5.32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22個百分點。

五、民族構成

全縣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929463人,占99.8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60人,占0.15%。常住人口中涉及少數民族有36個,1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回族、彝族、藏族、壯族、苗族、羌族、傈僳族、哈薩克族、侗族。

六、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縣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26543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107715人;具有國中程度的人口為292419人;具有國小程度的人口為332662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951人上升為285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4704人上升為11583人;具有國中文化程度的由27124人上升為31446人;具有國小文化程度的由48624人下降為28028人。

全縣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8518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39697人,文盲率[5]由14.01%下降為12.88%,下降1.13個百分點。

資源地理

水利資源

南部縣水利資源豐富。有西南最大的人工湖、庫容13.39億立方米的升鍾水庫。南部境內河流屬嘉陵江水系。嘉陵江經蒼溪、閬中流入南部縣老鴉鎮,納曲水;中經火峰鄉、南隆鎮納清水河、狀元溪,經河東鎮納安溪,經瀘溪場納瀘溪,經柴井鄉納大回溪、小回溪,過報本寺入儀隴縣新鎮至環山鄉復入南部境,在王家鎮納西河後流入蓬安縣。境內流長78公里,落差33米,平均流量774立方米/秒,水力理論蘊藏量256334.7千瓦。全縣水電裝機2.78萬千瓦,到1996年止,嘉陵江境內幹流及其支流,水電裝機共12處27台,裝機總容量為19260千瓦。南部水力開發潛力巨大。1997年,在縣城嘉陵江紅岩子古渡口,已修建紅岩子電站,裝機9萬千瓦。嘉陵江一級支流西河,古稱西水。西河一源出自劍閣縣五指山南麓,一源出自江油縣皇堂埡,二源在江油鄧家壩合流,流經劍閣入南部境。南部境內流長202公里,中經西河、太霞、鐵鞭、保城、雙峰、升水等鄉鎮,在升水鎮碑埡廟處建起攔河大壩,是為西南最大水庫---升鍾水庫。西河加上沿途所納溪流,幾乎流經南部各鄉鎮,其升鍾水庫和盤龍電站給南部人民的水電之利,善莫大焉,可以說西河是南部人民的母親河。 南部境內地下水資源豐富,水電局採用徑流模數法求得全縣地下水儲量為6266.06萬立方米。南部全縣有井萬餘口,每口出水量一般為10-60立方米/晝夜,水質為軟水-微硬水,水溫10-27℃,無色,無臭,無味,適宜工業、農業和人畜飲用。其出水量大,水質較好的名泉有老鴉鎮碾埡村二組的一口井,井深18米,出水量1200立方米/晝夜;縣城南門橋大井,水量豐富,終年不竭,曾是城內居民主要飲用井水,今猶豎碑保護。

經濟

總量

南部縣在西部經濟百強縣中排名64位。農業基礎較好,工業經濟整體實力較強。先後被列為國家初級電氣化縣、優質棉基地縣、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全國綠化百佳縣、省勞務輸出基地縣、優質蠶繭基地縣,選育的脆香甜柚被評為國優果品。基本形成能源、化工、食品、機械、絲棉紡織、建築建材等六大支柱行業,水泵、汽車配件、鋁塑管材、絲綢、啤酒、炸藥等名優產品暢銷國內外。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初步核算,2007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87.4億元,比上年增長14.1%(簡稱增長,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6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36.2億元,增長23.4%;第三產業增加值22.6億元,增長14.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GDP9393元人民幣,按現行平均匯率(1美元對人民幣7.2293元)折算為1299美元。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建成各類公路6019公里,其中等級公路224公里,村通公路97.6%。裝機9萬千瓦的紅岩子電站併入國網發電。南部縣工業集中區共規劃占地面積約4平方公里,首期已徵用土地1100畝,其中淨用土地約800畝。河東科技園占地20平方公里,入駐企業32家。

農業

南部物產豐富,糧食作物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油料主產油菜,經濟作物主產棉花。解放前,由於反動統治者的剝削壓迫,加之南部地處丘陵,土地瘦薄,生產條件差,耕作粗放,所以產量極低。那時主要農作物年均單產水稻150公斤左右,小麥70多公斤,玉米不到100公斤,紅苕50-75公斤(五折一)油菜60來公斤,棉花僅5.5公斤。 解放後,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發展農業的方針政策,興修水利,推廣良種,農業生產得以飛躍發展,單產大幅度增長。現水稻畝產達549公斤,小麥216公斤,玉米262公斤,紅苕182公斤(五折一),油菜100公斤,棉花75公斤。1983年,南部縣結束了吃返銷糧的歷史,1990年被列為國家優質棉基地縣,1996年被列為四川省商品糧基地縣。南部養殖業歷史悠久,在農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生豬是農民飼養的主要家畜,為家庭副業收入的大宗。解放前,畜禽發展緩慢,品種老化,生豬年出欄數隻5萬多頭。解放後,國家扶持農民發展養殖業,1987年南部被國家列為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1996年出欄生豬超過100萬頭。南部盛產水果,桃、李、桔、柚,品種多樣,味道純正,尤其是在馬王鄉培育的“脆香甜柚”被評為 國優果品,更是享譽省內外。南部縣的氣候、土壤適宜發展蠶桑生產。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即有先民栽桑養蠶。1995年產繭高達500萬公斤,南部被四川省列為發展蠶桑生產的基地縣。

交通

南部縣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員面積2235平方公里,人口125萬人,轄84個鄉鎮(辦事處)1千多個村。全縣公路里程達6051公里,其中通車裡程達1460公里,等級公路達到705公里;河道運輸116公里。全縣鄉鎮通車率達到100%。縣境東界儀隴、蓬安,南接順慶、西充,西連鹽亭、梓潼,北鄰劍閣、閬中。國道212線和省道成南線。南渠線共178.05公里穿越其境,縣道207.14公里和鄉道600公里密布全縣,村道2300餘公里延伸到千家萬戶,17條出境公路與相鄰縣、市、區相通;境內大河小溪縱橫交錯,嘉陵江縱貫縣城106公里,北通川北門戶廣元,南下西南重鎮重慶,西河環繞縣內213公里匯入嘉陵江,已經建成的南廣高速即將通車,成德南高速2012年通車,還有蘭渝鐵路也將成為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南部歷來被視為四川的“北道孔衢,東西要害”,是川北地區交通樞扭和物資集散地。

公交線路

1路:一小--西門橋--狀元橋--金都大酒店--一環路北口--看守所--三中--蜀北市場

2路:一小--西門橋--狀元橋--金都大酒店--二中--交管所--蜀北車站---蜀北市場--棉紡廠--縣城新區

3路:一小--南街--三元街--草市街--交警隊--蜀北車站---蜀北市場--三中--新區管委會--德仁中學

4路:中醫院--西門橋--車站--福利院--化工廠--五里子

5路:濱江路--一小--金都大酒店--益民廣場--交管所--蜀北車站---蜀北市場--棉紡廠--新區--德仁中學--大埡--金星場

6路:西門橋--52隊車站--草市街--交警隊--蜀北車站---蜀北市場--棗兒場--龍王村

8路:廣電中心--52隊車站--新南花園--二橋--河東工業園區--河東鎮

專線:城區——老鴉

南部縣的公交價格2012年2月前除5路外價格都是0.5元,2012年春節全部漲價為1元。

52隊車站為長途客運站,2011年修建了城西客運站(縣內短途),代替了原蜀北客運中心。 

在南部縣城打計程車 一般都是4.5元起價。

城建

經過建國後50年的發展,南部縣的城鎮建設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崛起在嘉陵江畔的南部縣城,象一顆晶瑩的明珠,閃爍在川北大地。 具有近兩千年歷史的南隆古鎮,自古以來都是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它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城東火峰山,城北炮台山,像兩位忠實的哨兵,長年守衛著這座不斷壯大的城市。自北向東繞城而過的嘉陵江,像一位慈祥的母親,用她那長長的手臂擁抱著建築高大、街道寬敞的南部城。 在美麗的自然環境中,作為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縣城,更是有著鮮明獨特的現代魅力。在城市改造方面,自一九九二年以來,縣城累計投入資金7.5億元,新建城市幹道8條、9000餘米,新建、改建一般街道20餘條、20000餘米。開發改造居民小區7個,統拆舊房24.2萬平方米,開發商品房98萬平方米,並大規模地進行了綠化美化等配套設施建設,使城市框架初具規模,城市功能日趨完善。而今,城市街道已發展到153條,城市人口已愈20萬,城市面積也已達24平方公里。城區內高樓鱗次櫛比,街道寬闊平直,道旁綠樹成蔭,入夜華燈通明。那由五十米寬、四公里長的蜀北大道和四十米寬的振興街、金華街、二環路所構成的縣城新區骨架,充分顯示出了南部縣城的豪邁大氣;那以金泰(五星級)、紅電(四星級)、金都(三星級)、陵江(三星級)、長青(三星級)、銀峰、藍天、白雲、天一園等為代表的大酒店所提供的全方位星級服務,則又襯托和展示出了南部縣城的現代化都市風貌;還有那寬闊的新世紀廣場,則在鬧市中為市民提供了另一片天空。同時,近兩年來,縣城還以創建文明衛生城市為主要內容,切實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並先後建成了南充市第一個省級衛生縣城和市級文明縣城。

旅遊

一、主題定位

川東北地區度假旅遊和會議旅遊目的地

二、總體布局

一個支撐中心,一個亞中心,六個節點,三個片區,三條主線,兩條環線

1、一個支撐中心:南部縣城南隆鎮

2、一個亞中心:升水鎮

3、六個節點:雙峰、保城、鐵鞭、碑院,大堰

4、三大片區

(1)以升鍾湖為主體的西部片區,定位為“度假和水上運動旅遊區”。

(2)以禹跡山為主體的東部片區,定名為“禹跡山風景名勝區”,範圍包括現在的禹跡山、火峰山、紅岩子、凌雲山、曉霞觀等,定位為“宗教文化觀光與休閒遊樂旅遊區”。

(3)以八爾灘為主體的南部片區,範圍包括八爾灘、觀音山石刻、馬王鄉民居大院、皮影等,定位為“生態觀光旅遊與會議度假旅遊”。

5、三條主線

南部--大橋--升鍾;南部--東壩--大堰;南部--碑院

6、二條環線

1)川東北小環線:成都--綿陽--梓潼--閬中--遂寧--成都:歷史文化觀光與度假旅遊線。

2)川東北大環線:成都--樂至--遂寧--南充--廣安--南部--儀隆--巴中--南江--廣元--劍閣--綿陽--成都:革命老區與將帥故里旅遊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