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西學堂

四川中西學堂,創建於1896年6月18日,是中國西部第一所近現代高等學校。四川中西學堂採納康有為1895年在《公車上書》中的主張,改經史子集四部之學為七科之學,分科立學和分科治學。

基本簡介

光緒二十二年五月初八日(1896年6月18日),中國西部第一所近現代高等學校四川中西學堂在成都正式誕生了。歷來地理環境閉塞的四川,居然也辦起了得風氣之先,與東部沿海京津地區、長江三角洲並駕齊驅的中國最早的高等學校之一。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時任四川總督兼廣東巡撫鹿傳霖的大力推動。

根據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光緒朝宮內檔案》記載,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十月二十六日,四川總督兼廣東巡撫鹿傳霖在經過充分醞釀後,向光緒皇帝奏報四川中西學堂籌辦情況,請求立案。

鹿傳霖首先陳述了創辦四川中西學堂的緣由:“講求西學,興設學堂,實為今日力圖富強之基。川省僻在西南,囿於聞見,尤宜創興學習,以開風氣,業經具奏在案”。

考慮四川地區學習“西文西藝”在師資和教材方面的困難,鹿傳霖親自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物色張羅後奏報:“隨即咨請總理衙門先派熟諳英法語言文字者各一員咨送來川充當教習,並向南北洋咨取套用書籍,派委員赴上海添購各種洋書以備肄習,購覓地基建修學堂房舍。飭成綿道於土厘項下先籌撥銀五萬兩作創辦經費”。

最後,奏摺(上左圖)請求光緒皇帝“仰懸天恩敕下總理衙門立案,議定章程,飭行遵照”。

光緒皇帝對鹿傳霖奏摺的御批是“該衙門議奏”。

清廷和鹿傳霖的反應都是夠快的。兩個月後,光緒二十一年(1895)十二月,清廷以複議轉發御史陳其璋條奏的方式,要求各省大學堂克日興辦,限六個月內完成。其實,在當年,四川中西學堂“現已選擇生徒,借地開館肄習以免曠誤。當即議立章程,選取年幼聰穎子弟、文義清通者三十人,於六月初八日開堂教授,並派略通西學之員監管學堂”。鹿傳霖不等清廷頒發章程,即自行制定了《四川中西學堂》六條章程,就辦學宗旨、培養目標、班級劃分、課程設定、校務管理、入學條件,作出了具體規定。四川中西學堂開出了10類26門自然科學課程,並實行學分制。在現在看來,應為學年學分制的雛形。四川中西學堂採納康有為1895年在《公車上書》中的主張,改經史子集四部之學為七科之學,分科立學和分科治學。

由於鹿傳霖辦學有成,引起清廷重視,兩年後,軍機處以火票形式,點名表彰了包括四川在內的一些省份,要求各省督撫“已設學堂者量為拓展,未設學堂者擇要仿行”。而在1898年譚嗣同等發起、熊希齡任提調(校長)的湖南時務學堂,其辦學章程即《湖南開辦時務學堂大概章程》中,其學制和學生管理條款中,明確指出:“照四川中西學堂例”。

鹿傳霖的辦學方略,為其繼任者岑春煊、奎俊和錫良等發揚並完善,直到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四川中西學堂與尊經書院,奉旨(上右圖)合併為四川通省大學堂,次錦江書院併入。

因此,同時代有識之士,把鹿傳霖和張之洞、孫家鼐作為積極開辦新學的代表人物並列,是實至名歸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