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詞語解釋]

四十不惑[詞語解釋]

四十不惑,是成語,出自《論語》。在古漢語中是指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不會因為無知困惑,對人生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也指人到了四十歲就沒有什麼可以顧慮、疑惑的了。

基本信息

出處

孔子孔子

出自《論語·第二章·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作家三盅說:所謂不惑,追求過,放棄過;奮進過,頹廢過;勇敢過,退縮過;膚淺過,深刻過;天真過,世故過;普通過,二逼過。一切知覺終將在重複中變得麻木。快樂最大的天敵是重複,重播快樂,導致索然無味。同樣,痛苦的N次方可以降低痛感。人生體驗會隨年齡增長而漸弱,得以沉澱的無非就是諸如此類平靜的感悟。

解讀

對或的解釋對“或”的解釋
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
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難點辨析

這裡要注意一點,四十不惑的意思並非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什麼也不迷惑了。

四十不惑的真正意思應該是: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了(主要指價值判斷即判斷是非、善惡、好壞、美醜……)。四十不惑是指到了40歲後,你應該明白自己要做的事,並不要改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