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牙子

嘎牙子

嘎牙子是黑龍江出產的一種無鱗、食肉、野生魚類,主要靠捕食小魚小蝦生存,個頭較大的身長可達到二十多公分,體重半斤左右;小的只有十幾公分,二三兩重。嘎牙子魚身體呈黃色,上有黑色不規則斑紋。這種魚不僅出產在北方的諸多江河中,南方的各條河流中幾乎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不過,在南方人們叫它昂刺魚。因為它的背部和前腹部長有三支粗硬帶齒的刺,因此又叫它三刺魚。

基本信息

簡介

嘎牙子嘎牙子
嘎牙子,學名黃桑魚。在黑龍江,這嘎牙子可了不得,人人皆知,人人皆夸。黑龍江人,沒有吃過嘎牙子的,說出來,讓人笑掉大牙。嘎牙子好,可做法只有一種,醬燜。其它任何做法,都會破壞嘎牙子的形狀,得到亂七八糟的結果。因為這嘎牙子的肉細嫩之極,即使醬燜,也得先將醬湯熬開,然後小心翼翼地放入,收湯以後,也得小心翼翼地將魚剷出。否則,就成了一鍋魚醬。在我吃過的所有的魚中,嘎牙子是最嫩的一種。海魚里有一種九兔,吃起來象豆腐,但那是軟,不是嫩。與嘎牙子的鮮嫩比較起來,天壤之別。
黃顙魚俗稱黃蠟魚、昂刺魚、黃丁魚,是我國江河湖泊常見的淡水經濟魚類

功效

昂刺魚是一種闊嘴、瘦身、周身粘滑、長有“鬍鬚”的小型野生經濟魚類。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小刺,多脂。蛋白質含量16.1克,脂肪0.7克,鈣、磷含量居江河魚類之冠,有益體強身、發奶之功效。

各地別稱

有很多種叫法,上海人叫“昂牛”;蘇州人稱為“汪釘頭”;東北人叫“嘎牙子”;而昂刺魚則是寧波人的叫法。所有這些叫法,或是取其魚之顏色,或是取其魚胸鰭、背鰭尖如長針之形,或是取其群游時發出“嘎嘎”之聲。而四川人卻以“黃臘丁”呼其名,細想起來,這三個字的確涵蓋了這種魚的色、形、聲,川人語言之簡練名不虛傳。不過最絕的還數湖南人 “黃鴨叫”

醬燜嘎牙子

簡介

做法:燜
口味:醬香味
難度:初級入門
人數:2人份
準備時間:5分鐘
烹飪時間:<15分鐘

做法

將嘎牙子洗淨備用,東北大醬用少許水稀釋
將鍋燒熱放入食用油,不用等著熱,就馬上放入乾紅辣椒、八角小火炸上色
然後放入生薑蔥段和大醬,小火炒香,在放少許醬油、花椒粉
放入嘎牙子輕輕翻炒,讓魚身都沾滿醬汁
放入清水沒過嘎牙子,然後大火燒開,小火燜15分鐘左右,最後大火將湯汁收濃,撒香菜出鍋

小常識

嘎牙子,學名黃顙魚。 嘎牙子是黑龍江人的叫法,是因為其群游時會發出“嘎嘎”之聲。嘎牙子在黑龍江很有名,人人皆知,屬於黑龍江淡水魚中比較名貴的一種魚,魚肉中不像鯽魚那樣滿是小刺,魚肉非常細嫩並無小細刺,並且味道非常鮮美,可以用來做湯,燉製,不過黑龍江有一個最有名的吃法“醬燜”。“醬燜”里的醬不是醬油的醬,而是東北大醬。東北人對大醬有種特別的感情,所以好多東北菜里都需要用大醬做調料,用大醬燉出來的魚和做出來的菜有種特別的香味,是別的調料無法取代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