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圖印花稅票

(1)財政部統一印製發行的嘉禾圖印花稅票 ①山東地方版嘉禾圖印花稅票 “山東省制”嘉禾圖印花稅票。

嘉禾圖印花稅票
民國八年(1919年)前,北洋政府財政部因軍閥混戰,財政十分困難,商借款項時乃以印花稅票作抵押。自民初發行第一套長城圖印花稅票以來,壹分、貳分、壹角領具發售較多,財政部門伍角、瑩元所剩量大,且條件甚嚴,無法私售。各銀行知大面額印花稅票用途甚狹,要求以置分、武分小面額票作抵押,財政部又元法解決。此後幾年財政枯竭,愈演愈烈,各地請領軍政各費急如星火,無法應付。有價證券供過於求,克斥市面,私相販賣,弊端叢生。民國十二年(1923年)特此提議財政部議決整定之策,決定以換用新票為根本解決途徑,經批准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丸月一日起發行嘉禾圖印花稅票。該票亦稱 “麥穗圖”,是民國初期正式發行的第二套印花稅票,有財政部統一印製發行和地方印製發行兩種情況。該印花稅票發行量小,使用時間較短,只行用於北洋軍閥政府所控制的十多個省和地區。
(1)財政部統一印製發行的嘉禾圖印花稅票
部頒嘉禾圖印花稅票全套共三枚:壹分棕色、貳分綠色、壹角紅色,均為單色印製,規格均約為26mmx24mm,齒孔為14度。三枚印花稅票圖案一致,中間由四枝雙向雙句對頂勾藤花紋組成一亞葫蘆型圖案,中間印有雙行約六號楷體字“中華民國“、“印花稅票“字樣,兩邊各飾有一株麥穗圖案,左上橫橢圓形內印有英文面額縮寫小字如“1ct”、“2cts”、“10cts”,右上橫橢圓形內印有中文“壹分”、“貳分”、“壹角”與之相對應,下面分鏡各省區名以資識別,有“黑龍江”、“吉林”、“奉天”、“熱河”、“察哈爾”、“京兆”、“直隸”、“山西”、“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新疆”等。上述各省區發行嘉禾圖印花稅票時往往加蓋縣、市、地區等印章。如直隸嘉禾圖加蓋“天津”、“清苑”等;山東嘉禾圖加蓋“歷城”、“博山”等;河南嘉禾圖加蓋“鄭縣”、“武安”等;江西嘉禾圖加蓋“省會“、“豫意“等等。(2)地方印製發行的嘉禾圖印花稅票
在財政部發行嘉禾圖印花稅票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少數地方也仿效印製了嘉禾圖印花稅票。
①山東地方版嘉禾圖印花稅票
“山東省制”嘉禾圖印花稅票。詼票圖案與財政部發行的山 東嘉禾圖印花稅票基本相同,稍有不同的是其右下角和左下角各印一長方形框,內分鏡“山東”、“省制”幾個等錢體字型,竟分綠色、成分棕色、宣角棕紅色,規格約為27mmX24mm,齒孔為II度。多見加蓋山東各地、縣、市如“濟南”、“青島”、“福山”、“蓬萊”、“長山”、“激縣”、“昌邑”等地名,也有供婚約書上專門貼用加蓋紅喜“字的印花稅票。
②吉林地方版嘉禾圖印花稅票
該票有壹分新藍色、貳分黃色、壹角紅色、壹元玫瑰紅色四種,規格約為28mmX25mm,齒孔為10.5度,圖案與部頒嘉禾圖基本相符,但在上面兩個豎橢圓形中分別嵌有面額“堂”、“分”(貳分、壹角、壹元票與之類同)兩字,中下方半圓形花紋內印有英文面值“1CENT”(貳分、壹角、壹元票與之類同)。該票上多見加蓋吉林各 屬地區如“濱江”、“長綏”等地名,尤其以加蓋“濱江”極為豐富,並有倒蓋、偏蓋、漏蓋和字型大小等區別。此種印花稅票)直使用到偽滿時期,曾發現貳分面值票加蓋“大滿洲國暫作壹分”印花稅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