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野麻灣西瓜

嘉峪關野麻灣西瓜

嘉峪關野麻灣西瓜,甘肅省嘉峪關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嘉峪關地區因光熱資源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瓜果養分和糖分的積累,加之用清純的祁連山雪水灌溉,所生產的西瓜外型美觀、瓤色鮮紅、口感鬆軟甘甜,沙潤清爽;糖分含量高、皮薄質脆、品質優良;單瓜重量均勻、耐儲運;商品率佳、產量高。 2011年08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嘉峪關野麻灣西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嘉峪關野麻灣西瓜 嘉峪關野麻灣西瓜

嘉峪關野麻灣西瓜果個在25—40厘米(指最大橫徑面直徑)之間,瓜型圓圓或近圓形,平均單瓜重4—5千克;表皮油潤光亮;口感鬆軟甘甜、果肉沙潤清爽、瓤色鮮紅、著色在98%以上;產量高、品質優良,商品瓜多,無藥害、碰傷、病蟲等缺陷。

內在品質

嘉峪關野麻灣新鮮西瓜中每千克含糖量95—97克、維生素C含量為33—49毫克、維生素B1含量為0.16—0.2毫克、維生素B2含量為0.18—0.25毫克,水分含量為87—89.7%,可溶性固形物為10—12%。

藥用價值

西瓜皮最重要的作用是作為防治疾病的藥物,真正體現它“廢物不廢”的價值。西瓜皮在醫籍上還有“西瓜翠”、“西瓜青”、“西瓜翠衣”的稱謂。它入藥的部分是西瓜的最外表皮,氣微味淡,是清熱、解暑、止渴、利尿的佳品,常用於對暑熱煩渴、小便短少、口舌生瘡的治療。《丹溪心法》中有用西瓜皮燒灰“治口瘡甚者”的記載;《本草匯言》中有用它燒灰塞填牙縫、治牙痛的驗案。

用西瓜皮與皮硝混合製成的白色結晶,藥物學上叫“西瓜霜”,是口腔科的主要用藥。其作用是治療喉風、喉痹、口瘡、牙疳等病症,多研末吹喉外用或沖入湯藥中內服。醫籍《喉痧症概要》中用於退炎消腫、治咽喉腫痛白腐的“玉鑰匙”,《治喉捷要》中用於治白喉的“瓜霜散”,都是以西瓜霜為主藥製成的經久不衰的喉科要方。

等級分類

嘉峪關野麻灣西瓜產品分級分為甲級、乙級二個等級,符合上述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指標及安全要求的定為甲級西瓜,次於上述標準的,定為乙級西瓜,甲級以上產品允許使用“嘉峪關野麻灣西瓜”地理標誌。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甘肅省嘉峪關市野麻灣西瓜生產地域內土壤類型主要為灌淤土,土質為沙壤土,地勢平整,質地疏鬆、土壤透氣保水力強。富含鉀、磷、鎂、鈣、鋅等多種元素,有機質含量在1.2%以上,pH值為7.2—8.5,土壤中沒有任何農藥殘留和超標的重金屬離子,適宜西瓜的生長發育。種植的西瓜色正味濃,具有品質優良,糖分含量高,深受人們的好評。

水文情況

嘉峪關市屬典型的大陸性荒漠氣候,自然降水稀少,工業和農業用水主要依靠祁連山冰雪融化形成地面河流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有討賴河水、雙泉水。其中討賴河水是我市農業主要灌溉用水,平均年徑流量為6.58億立方米。雙泉水年溢出量1324.512立方米(5月—9月底)。地下水源地有大草灘、黑山湖、北大河三處,全市地下水儲存量為7.318億立方米/年,補給量1.636億立方米/年。西瓜生產區域內農業生產水資源充足,屬井水灌溉區,保灌率100%。區域內年降水量平均為85.3毫米,氣候乾燥,病蟲害少,而且西瓜種植區域遠離工業污染,產地環境和地域特徵得到了保護。

氣候情況

嘉峪關野麻灣西瓜 嘉峪關野麻灣西瓜

嘉峪關市全年太陽總輻射量在145.1—145.6千卡/厘米2年,日照總時數2976.6—3053.4小時左右。在西瓜生長期(4—8月份),西瓜產區平均氣溫為15℃,大於10℃的積溫在2695.9℃—2956.7℃間,6—8月平均溫度在22℃以上。在西瓜膨大期,光熱資源充足、日照時間長,日較差大(10.2℃—13.9℃)完全可以滿足西瓜糖分形成期對溫度(20—28℃之間)的需要,白天養分積累多,夜晚消耗少,有利於糖分的形成和積累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民間“早穿皮襖晚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說法就是晝夜溫差大的真實寫照,因此種植的西瓜沙甜、脆爽。

歷史淵源

嘉峪關市新城鎮野麻灣村有30多年種植西瓜的歷史,在西瓜種植方面積累了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主栽品種為京欣和超甜京欣。

1980年,嘉峪關市實施農業優種工程,推廣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發展了包括野麻灣村西瓜在內的一批專業村和專業鎮。

2000年,嘉峪關市委、市政府提出“兩高一優”、“兩品一游”城郊型農業發展思路,實施“千元田”、“萬元院”工程,發展優質林果種植2.2萬畝,高效產業占農業產業的65%以上。其後,嘉峪關野麻灣西瓜通過最初的露地土壟種植栽培方式到一砂、一砂一膜、一砂兩膜、三膜覆蓋等種植模式的改進以及品種的更新換代,產量和品質得到大幅度提高,西瓜上市時間也提前了1個月,每年6月至9月,消費者均可吃到甘甜可口的露地栽培“嘉峪關野麻灣西瓜”。

生產情況

2009年,嘉峪關野麻灣西瓜種植面積為800公頃,產量達6.2萬噸,占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居民人均純收入6957元,其中人均從西瓜中獲純收入3356元。

嘉峪關野麻灣西瓜 嘉峪關野麻灣西瓜

2018年,野麻灣村共種植西瓜600餘畝,參與種植農戶150餘戶,每畝地的西瓜數量達到1000餘個,畝產量超過7000斤。

產品榮譽

2011年08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嘉峪關野麻灣西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5年,嘉峪關野麻灣西瓜獲得無公害認證。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嘉峪關野麻灣西瓜種植區域主要位於嘉峪關市區東北,距嘉峪關市區30千米。位處酒泉盆地西緣,西北黑山與西南文殊山系的鱉蓋山相對崎形成峪口。東經98°4′—98°36′,北緯39°38′—40°38′,海拔高度1412—1474米,地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自然坡降12.5‰,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南倚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北臨金塔縣,西接玉門市。新城鎮下轄橫溝、野麻灣、長城、新城、中溝、觀蒲、泥溝7個村。各村分布相對較為集中。西瓜雖然在新城鎮各村均有種植,但主要以野麻灣村為輻射區域的長城村、新城村、中溝村等5村種植為主且品質獨特。

質量技術要求

3.1育苗設施規格

3.1.1拱棚(塑膠棚):脊高1.2—1.6米,跨度2—3米,長度不限。

3.1.2陽畦:高0.6—1.2米,跨度2—3米,長度不限。

3.2栽培方式

地膜栽培和沙田栽培。

3.3品種選擇

選擇優質、高產、適應性廣、抗病性強、商品性好的品種。

3.4種子質量

3.5育苗

3.5.1育苗前的準備

3.5.1.1育苗床:在育苗前10—15天選擇沒種過瓜菜的背風向陽處地塊,按寬1.2米下挖10厘米,整平整細,每平方米用30毫升福馬林加水噴霧,扣上棚膜升溫並滅菌。

3.5.1.2營養土的配製:取10厘米以下無病蟲的田園土和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按6:4混合,每立方米加200千克草木灰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克混勻過篩,用塑膠薄膜蓋嚴堆悶5天,裝入10×10厘米的營養缽中,整齊的擠緊排列在苗床上,並澆透水,扣嚴棚升溫。

3.5.2種子處理

3.5.2.1福馬林浸種:用40%福馬林150倍液浸種30分鐘,用清水洗淨後催芽。

3.5.2.2多菌靈浸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30分鐘,用清水洗淨後催芽。

3.5.2.3溫燙浸種:將種子放入60℃溫水中,燙種浸種30分鐘,順向不斷攪動,待自然冷卻後繼續浸泡6—8小時,再進行催芽。

3.6催芽

將處理過的種子放在25—30℃下催芽,每天早晚用溫水淘洗,待芽突破種皮約0.5厘米時播種。

3.7播種

3.7.1播種期:4月初為西瓜育苗播種的最佳時間。

3.7.2播種量:根據西瓜栽培密度1200株/畝左右計算播種量。

3.7.3播種方法:先用小木棍在育苗缽中心扎一小洞,再將種子芽向下點種,點播完畢,覆蓋營養土1.5厘米,上面再撒一層多菌靈藥沙(每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克與2千克細沙混合拌勻)。

4.苗期管理

播種後迅速將溫度升至25—30℃,待80%的種子頂土時,再撒一層營養土,並保持床面濕潤,以防幼苗戴帽出土。苗子出齊後,白天保持20—25℃,夜

間15℃左右,並注意降濕,移栽前10天,白天20℃以下,夜間10℃以下,濕度50%左右。

4.1壯苗指標

子葉完好,真葉4片、色深,節間短、粗壯。株高13厘米左右,苗齡45天。

5.定植

5.1定植前的準備

5.1.1整地施肥:畝施腐熟的優質農家肥6000千克,草木灰1000千克,過磷酸鈣100千克,混合後撒在地表,深翻均勻澆足水,待墒情適宜時,作壟,壟高30厘米,水塘寬50厘米,旱塘寬180厘米左右,並鋪上地膜(70厘米或90厘米),壓緊壓實。

嘉峪關野麻灣西瓜 嘉峪關野麻灣西瓜

5.2移栽

移栽前2天,噴60%琥.乙膦鋁(DTM)可濕性粉劑350倍液。移栽前1天,淺澆一次水。

5.3移栽方法

晚霜過後,選擇晴天在壟面靠水塘一邊,按株距45—50厘米打穴,穴深同苗坨。將瓜苗帶泥坨放入穴內,填土澆水,水滲下後封嚴穴。畝定植1000—1200株。

5.4田間管理

5.4.1緩苗期

移栽3天后進行查苗補苗和扶苗培土,同時澆緩苗水。

5.4.2開花期

緩苗後在根瓜開花前結合澆水畝追施磷二銨15千克,硫酸鉀5千克。

5.4.3結瓜期

西瓜一般不留根瓜,生產中大都留第二、三個瓜,而且是一株一瓜。

5.4.3.1整枝壓蔓:西瓜整枝方式分為單蔓整枝和雙蔓整枝,單蔓整枝只留主蔓,雙蔓整枝保留主蔓和基部的一條強壯側蔓,其餘逐級全部去掉。當蔓長到40厘米時晴天下午,地上挖一小坑,將蔓壓在坑內,埋土固定,以後

隔5節壓一次。壓蔓應本著瓜前重壓,瓜後輕壓的原則。

5.4.4摘心和翻瓜:生長勢強的品種在瓜座穩後,留足葉片摘心。為了使瓜型端正顏色好看,在晴天下午將瓜輕輕翻動,使陰面見光。至採收共進行3次即可。

5.4.5人工輔助授粉:第二雌花開放後,在上午9點以前采雄花進行人工授粉,若雄花太少,也可用保果靈沾雌花柱頭。

5.5肥水管理

當幼瓜長到雞蛋大時,結合澆水,按畝一次追施磷二銨20千克,腐熟餅肥50千克,每7—10天進行一次,在採收前15天停止澆水和追肥,以保證西瓜質量。

5.6採收

西瓜成熟後要及時採收,採收時輕拿輕放,最好分大小裝入紙箱,以免碰傷或壓壞。

5.7危險物的管理

農藥和化肥等應按規格妥善保管,不得在田間存放或與產品混放,以免造成污染。

6.病蟲害防治

西瓜主要病害:猝倒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蔓枯病。

6.1農業防治

6.1.1合理輪作:與大田作物或非瓜類作物實行5—6年輪作,至少也要間隔3年。以防瓜類枯萎病重茬侵染。

6.1.2選用抗病品種:京欣一號、超甜抗裂京欣、綠欣系列、西農八號、特大慶紅寶、新紅寶等對枯萎病有較好抗性的品種。

6.1.3清潔田園:對病葉、病枝、病果要集中統一進行處理,不得隨意亂扔。

6.1.4培育無病壯苗:育苗時,要嚴格種子處理和苗床消毒以免病菌感染幼苗。

6.2藥劑防治:優先選用生物製劑和粉塵劑,並注重輪換交替用藥。

主要病蟲害的防治見
農藥名稱 劑型 主要防治對象 用藥量或稀釋倍數 施藥方法 每季最多 施用次數 安全間隔期(天 )
多菌靈 50%可濕性粉劑 50%可濕性粉劑 25%可濕性粉劑 50%SC 枯萎病、蔓枯病 枯萎病 枯萎病 枯萎病、蔓枯病 500倍 500克 8克 10毫升 灌根 藥土蓋種 土壤處理 土壤處理 1 1 1 1 10 10 10 10
福美雙 甲霜靈 75%可濕性粉劑 25%可濕性粉劑 猝倒病 8-10克 8-10克 藥土蓋種 藥土蓋種 1 1
普力克 防毒礬M8 66.5%水劑 64%水劑 猝倒病 1000-1500倍 400-500倍 噴霧 噴霧 3 3 7 7
甲基托布津 粉銹寧 農抗120 武夷黴素 70%可濕性粉劑 70%可濕性粉劑 2%水劑 2%水劑 白粉病、炭疽病 白粉病 白粉病 白粉病 700倍 2000倍 200倍 200倍 噴霧 噴霧 噴霧 噴霧 3 3 3 3 10 7 10 10
炭疽福美 施保功 80%可濕性粉劑 50%可濕性粉劑 炭疽病 炭疽病 800倍 400-600倍 噴霧 噴霧 1—2 2 3 3
菌克毒克 吡蟲啉 苦參 溴氰菊酯 2%水劑 0.9%水劑 1%乳油 2.5%乳油 病毒病 美洲斑潛蠅 蚜蟲 蚜蟲 200-250倍 3000倍 500倍 2000倍 噴霧 噴霧 噴霧 噴霧 2-3 1 2 2 2 7 5 7
蟲蟎克 阿維菌素 綠乳寶 10%可濕性粉劑 1.8%乳油 乳油 蚜蟲 美洲斑潛蠅 美洲斑潛蠅 2000倍 2000倍 1000倍 噴霧 噴霧 噴霧 1—2 1-2 3 5 5 7

內吸磷(1059)、蘇化203、殺螟磷、磷胺、異丙磷、三硫磷、氧化樂果、磷化鋅、水胺硫磷、久效磷、克百威、三氯殺蟎醇、涕滅威、滅多威、氟乙醯胺、有機汞製劑、砷製劑、西力生、賽力散、潰瘍淨、五氯酚鈉等及其它高毒高殘留農藥。

專用標誌使用

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嘉峪關野麻灣西瓜標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