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辨員

嗅辨員

嗅辨員主要是用鼻子對臭雞蛋味、霉腐味、糞臭味甚至異常的香味等進行辨別,劃定異味級別,確認是否在規定的異味排放標準內。嗅辨員在國外被稱為“聞臭師”。嗅辨員的判定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其確認異味超標,有關部門將依法責令治理。

嗅辨員的產生背景

惡臭廣泛產生於工農業生產、市政污水、污泥處理以及垃圾處置過程。許多惡臭物質會危害人們的健康甚至生命。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室內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迫切希望有一個安全舒適健康的生活空間。為此,針對環境中存在的異味污染及因排污、垃圾消納等造成的環境惡臭污染監測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行業。由於惡臭物質的種類多,特別是由多種氣味摻雜在一起,使有些儀器也不能識別,而需要通過人的嗅覺感官來加以判斷,判斷其環境的影響和污染程度。對惡臭的辨別催生了一種新職業———嗅辨員。

嗅辨員考試

五種標準臭液——花香、汗臭、水果香、糞便臭味、甜膠臭,主考人將五條無臭紙中的三條的一端浸入無臭液1厘米,另外二條浸入一種標準臭液1厘米,同時交被測者嗅辨,當被測者能正確嗅辨出沾有臭液的紙條,再依次嗅辨其他四種標準臭液。

嗅辨員的培訓

對惡臭監測分析人員的培訓包括對嗅辨員、採樣人員和儀器分析人員的培訓。對嗅辨員的挑選,只要做到按標準的規定挑選合格的嗅辨員並由組織者安排培訓,即可完成嗅辨任務。

1、人員培訓分三個部分

① 嗅辨員應了解惡臭物質的化學常識和感官體會,運用感官評價的基本原理將惡臭樣品配成水溶液。

② 訓練嗅辨員對不同惡臭的描述能力。

③ 嗅辨的正確性根據由幾個不同嗅辨人員的獨立報告的惡臭事件實例與存儲的氣象數據吻合程度來確定。

2、培訓中應掌握的內容

由專職嗅辨員組織和實施的嗅辨測試是嗅辨實驗成敗的關鍵,因此在專職嗅辨員的培訓中還應強調掌握以下幾點:

① 掌握實驗的總體安排、事前的準備工作和實驗後數據統計工作。

② 確定實驗室樣品的初始和終端的稀釋倍數,在實驗過程中注意掌握實驗的節奏,防止嗅覺疲勞和 “中毒”現象。克服疲勞和 “中毒”現象的有效辦法就是組織者掌握高濃度樣品的最初稀釋倍數以及掌握及時中止實驗和嗅辨員休息的時間,確保嗅辨員在實驗期間的嗅覺靈敏度。

嗅辨員工作內容

根據國家規定,嗅辨員的錄取條件為18-45周歲之間,滿足不吸菸、不喝酒,不能塗化妝品、不能有鼻炎,甚至不能穿剛剛塗完鞋油的皮鞋。嗅覺器官無疾病,嗅覺檢測合格等條件,再經過特殊培訓,保證應聘者能分辨出花香、汗臭、甜鍋巴氣味、成熟水果香和糞臭這5種單一氣體,隨後才能上崗。如無特殊情況,可連續三年承擔嗅辨員工作。

對於需要辨別的氣味,嗅辨員並不到異味現場,而是由技術人員(判定師)現場採樣後交給嗅辨員,嗅辨員用鼻子對異味的種類和級別進行辨別,再對照技術規範要求,確定異味是否超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