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皰疹詳解

根據省司法警察醫院專家所說:單純皰疹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由單純皰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感染所致。單純皰疹的臨床特徵為皮膚黏膜成簇出現單房性的小水皰,主要發生於面部或生殖器等局部,易於復發;病原體是一種病毒,多發生在上唇或面部,症狀是局部先發癢,然後出現水泡狀的隆起,內含透明的液體,有微痛,一兩周后結痂自愈。HSV可導致宮內感染,胎兒出生時可呈各種形式的先天畸形或發育障礙,是所謂的“TORCH”綜合徵的常見病因之一。
純皰疹分為初發性和復發性。
1、初發性皰疹潛伏期為2~12天,平均6天。初發性的雖然可以治療,但是病毒仍然會長時間地蟄伏於體內。除少數全身播散性感染或皰疹性腦炎患者病情嚴重外,單純皰疹大多呈局部皮膚黏膜的皰疹糜爛性損害,全身症狀一般較輕。不過,相對而言,初發性皰疹患者的全身症狀往往比復發性皰疹明顯。初發性皰疹皮膚黏膜損害常需2~3周癒合。
2、患者在初發性皰疹的基礎上,很可能因為發熱、紫外線照射、創傷、情緒激動、緊張、風吹、月經、胃腸功能失調等激惹因素而活化,表現為復發性皰疹,並常反覆發作。許多復發性皰疹患者在發病前可有前驅症狀,如局部感覺異常等。
初發性皰疹經治療或自行緩解後,病毒仍能長期蟄伏於體內,可因發熱、紫外線照射、風吹、月經、創傷、情緒激動、緊張、胃腸功能失調等激惹因素而活化,表現為復發性皰疹,並常反覆發作。許多復發性皰疹患者在發病前可有前驅症狀,如局部感覺異常等。復發性皰疹患者病損大多於1周內即可消失。
在臨床上,根據皰疹病損部位的分布的解剖特點,單純皰疹可以分為以下十類:
1.皮膚皰疹(cutaneousherpes)多見於復發性皰疹或成人初發性皰疹。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尤好發於皮膚黏膜交界處,以唇緣、口角、鼻孔周圍多見,故也稱為“唇皰疹”。皮膚皰疹起病時,局部發癢,繼而灼熱或刺痛、充血發紅、出現米粒大的水皰,數個或十數個成簇;水皰彼此並不融合,但可同時出現多簇水皰群。水皰壁薄、皰液清亮,短期內自行潰破,糜爛。初發性皰疹患者,尤其病毒在皮膚明顯外傷處侵入而發生的外傷性皮膚皰疹(traumaticherpes),發病期間常伴發局部淋巴結炎及發熱,有的可達39~40℃,但大多病情不重;2~10天后病損皮膚乾燥結痂,整個病程為2~3周。皮損部位一般不會遺留瘢痕,可能存在局部色素沉著,但短時期內即可逐漸消退。
2.口腔皰疹(oralherpes)皰疹和潰瘍出現在口腔黏膜、舌部、齒齦、咽部、甚至淋巴結腫大。口腔皰疹多見於5歲以下幼兒,但成人亦可罹患,尤好發生於有口-生殖器性交行為者。近年來,由於性觀念的變化,此類口腔皰疹的罹患者臨床上常能見到。
3.生殖器皰疹(genitalherpes)主要為HSV-2亞型感染所致,生殖器、會陰及外陰部周圍的大腿和臀部皮膚均可受累,出現皰疹、潰瘍,及點狀或片狀糜爛。男性患者多發生在龜頭、包皮、陰莖等處,亦可累及陰囊。患者可感局部疼痛不適。皰疹病毒感染所致前列腺炎、膀胱炎少見;但患者精液內仍可能檢出病毒,HSV-2隱性感染可能導致男性不育。
女性患者則多見於大、小陰唇,陰蒂,陰道,宮頸,亦可波及尿道。一般而言,倘損害僅局限於宮頸,患者症狀可不明顯,皰疹性宮頸炎可僅表現白帶增多,甚至無症狀;但外陰部皰疹損害常常導致局部及全身症狀,如局部疼痛、感覺異常、尿路刺激症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發熱等。
生殖器皰疹患者的肛門直腸也可受累,尤見於有肛交史者,又稱皰疹性直腸炎。由於部位特殊,容易夾雜化膿性繼發性感染,故皰疹性直腸炎的症狀多較重,患者有肛門直腸痛,排便時尤為加重,常伴里急後重、發熱、腹股溝淋巴結炎、反射性尿瀦留、便秘等;或患者因疼痛而畏懼排便,導致便秘及排尿困難。查體可見肛周潰瘍,有的患者雖肛門外觀未見異常,但直腸鏡檢可發現直腸近端黏膜皰疹,膿皰疹或瀰漫性糜爛損害。嚴重的生殖器皰疹患者可並發無菌性腦膜炎或骶神經根脊髓炎,後者可導致神經痛。
由於外陰部的解剖特點,與其他部位皮膚黏膜皰疹相比,生殖器皰疹的病程較長,初發患者可達3~6周、且生殖器皰疹的復發更為常見。部分患者潰瘍面癒合後可能導致陰唇粘連、尿道狹窄等後遺症。孕婦罹患生殖器皰疹時還可能導致流產,早產或新生兒皰疹感染。有研究認為,在宮頸癌等癌症的發生機制中,雖然人乳頭狀瘤病毒的感染更為重要,但仍可能與單純皰疹病毒的感染存在某種相關關係。
需要強調的是,無論男女,許多生殖器皰疹患者病情很輕,可能無明顯症狀,成為未能及時就醫的原因之一,並從而進一步傳播給其性伴侶。
4.眼皰疹(ocularherpes)表現為皰疹性角膜炎或伴髮結膜炎;大多為單側性,常伴患側眼瞼皰疹或水腫及耳前淋巴結腫大。受損角膜有樹枝狀潰瘍,可導致角膜穿孔、虹膜睫狀體炎或前房積膿,嚴重者可致盲。
5.濕疹樣皰疹(eczemaherpeticum)系原有慢性濕疹、皮炎等慢性皮膚病的患者,合併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並發病後所致,易誤診為原有濕疹的加重。濕疹樣皰疹是一種水痘樣皮疹(varicelliformeruption),初期表現為皮膚小水皰,但以後可融合、出血或轉為膿皰,有的皰中央可呈臍凹樣;伴局部淋巴結腫大及發熱,可因繼發細菌感染,或因發生病毒血行播散,累及腦組織或其他重要臟器而致病情進一步惡化,病死率可達10%~50%。
6.皰疹性甲溝炎(herpeticwhitlow)皰疹病變發生於末端指節,並深入至甲床形成蜂房樣壞死;故局部疼痛劇烈,呈跳痛樣,可伴腋下淋巴結腫大,病程7~10天。經常裸手接觸皰疹患者的醫務工作者易有罹患本病的危險。
7.皰疹性腦炎(herpeticencephalitis)無論初發性,或是復發性皰疹感染,均可能導致皰疹性腦炎。皰疹性腦炎主要累及顳葉和腦幹,常形成出血性壞死灶,以顳葉症狀為重;可先損及一側,隨後延及對側,並波及腦膜。本病可以是病毒血症的後果,但往往系皰疹病毒經鼻咽部沿嗅神經直接侵入腦部所致;故患者可無病毒血症過程,腦脊液中亦難以檢出病毒,且僅約1/4的皰疹性腦炎患者伴有唇皰疹出現,臨床診斷有時頗感困難。
患者起病急、畏寒、發熱、頭痛、噁心、嘔吐、譫妄、驚厥、昏迷;查體可見腦膜刺激症、錐體束征、感覺缺失、視神經盤水腫;腦脊液檢查壓力升高、外觀清亮、蛋白質中度增高、糖量正常或偏低、白細胞數中度增高、多在0.4×109/L以下,以淋巴細胞為主,早期也可多為中性粒細胞;腦電圖及腦掃描提示顳葉等腦局限性損害或呈腦組織瀰漫性病變。皰疹性腦炎患者約有2/3死於起病後2周內,倖存者亦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8.新生兒皰疹感染(neonatalHSVinfection)一般源於患生殖器皰疹的母親,故新生兒皰疹感染主要為HSV-2亞型感染所致。新生兒皰疹感染主要發生於圍產期,大多系在患母陰道娩出過程中受染;或在母親妊娠期感染皰疹後,病毒經宮頸進入宮腔,導致胎兒宮內感染。宮內感染的胎兒可早產,或出生時呈各種形式的先天畸形,或出生後身體、智力發育障礙,即所謂“TORCH”綜合徵。其得名於弓形蟲病(toxoplasmosis,即“T”)、其他病毒其英文名稱的首字母縮寫在一起,即為“TORCH”。“TORCH”綜合徵是生殖保健醫學目前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詳見“巨細胞病毒感染”。
新生兒感染皰疹病毒後,可呈無症狀隱性感染,也可引起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臨床表現。輕者僅為口腔、皮膚、眼部皰疹,重者則呈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
新生兒全身性皰疹感染的臨床表現可為發熱、黃疸、呼吸困難、肝脾腫大、出血傾向、抽搐、昏迷。在此類患兒中,有1/3並無皮膚皰疹損害,故可能因而被誤診為新生兒敗血症或其他疾病,病死率可高達95%,倖存者亦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9.全身播散性皰疹感染(disseminatedHSVinfection)患者多為新生兒,已如上述;但亦可發生於原發性或繼發性免疫功能抑制者(例如愛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患者),臨床表現嚴重,病死率可達70%,或呈慢性化過程。
10.HSV感染和愛滋病毒感染在生殖器單純皰疹患者人群中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此類患者合併感染其他性傳播疾病(包括愛滋病毒感染)的機率較高;其部分原因在於HSV感染造成的生殖器皮膚黏膜糜爛損害,增加了其他性傳播疾病病原體的入侵機會。基於明顯的原因,愛滋病毒感染者中的HSV感染率也高於一般人群。由於愛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不僅導致皰疹復發率較高,而且皰疹病情也較重,常表現為面部與外陰部皮膚黏膜的持久性、破壞性損害,甚至毀形。
凡體表部位具有典型皰疹損害者診斷不難;對損害僅存在於腔道深處,如生殖道、呼吸道、直腸的患者,倘疏於全面仔細的體檢,則有可能誤診;對僅系內臟皰疹損害,而身體淺表等易暴露部位未出現皰疹的病例如皰疹性腦炎,臨床正確診斷殊屬不易。因此,注意蒐集流行病學資料:例如皰疹患者接觸史、高危人群(如多性伴性行為者),以及既往皰疹病史,對提示診斷線索有重要幫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