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本位制

複本位制的對稱。以一種金屬作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歷史上曾實行過的單本位制有銀本位制和金本位制兩種類型。

正文

 
單本位制的核心內容是只有一種金屬(金或銀)作為貨幣材料,由國家法定其(金幣或銀幣)名稱及其所含金屬重量,具有無限法償效力,可以自由鑄造和流通。而流通中的輔幣則限制鑄造,並實行有限法償,以保證本位貨幣的主導地位。與複本位制相比,單本位制具有相對穩定性,其主要表現是國內流通的通貨價值對金屬不發生貶值,外匯行市也相對穩定。
銀本位制 又稱銀單本位制,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白銀作為法定的價格標準和最後支付手段的一種貨幣制度。銀本位制產生的時間較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帝國就有銀幣流通,持續時間較長,直到19世紀時墨西哥、日本、印度等少數國家還保持銀本位制,1935年中國才廢除銀本位制。銀本位可分為銀幣本位和銀兩本位。前者是將銀鑄成特定形狀的本位幣,實行銀幣流通的貨幣制度;後者則是以銀的重量單位──"兩"作為價格標準,實行銀塊流通的貨幣制度。銀本位制下,本位幣可以自由鑄造與熔化,具有無限法償效力,並可以自由輸出輸入。
金本位制 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黃金作為法定的價格標準或貨幣單位的一種貨幣制度。英國於1816年率先實行,19世紀70年代以後歐美各國和日本等相繼仿效,金本位製成為世界範圍內占主導地位的貨幣制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金本位制中止施行,10年後又以新的形式在各國先後恢復,但在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中全部崩潰。主要形式有:①金幣本位制,法律確定金鑄幣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是金本位制的典型形式。其特徵是金幣可以自由鑄造和熔化;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或黃金;黃金在國際上可以自由輸出和輸入。因此它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單本位制。②金塊本位制,又稱生金本位制。是銀行券只能兌換金塊的金本位制。其特徵是規定本位貨幣的含金量,但不鑄造金幣,國內不流通金幣,只發行代表一定重量黃金的銀行券流通;銀行券可以有限制地兌換金塊;規定黃金官價,允許黃金自由輸入,外匯自由交易。③金匯兌本位制,又稱虛金本位制,是銀行券只能兌換外匯的金本位制。其特點是將本國貨幣與另一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掛鈎,實行固定匯率,並在該國存放外匯準備金;銀行券在國內不能兌換黃金和金幣;銀行券可以兌換外匯,國家通過無限制兌換外匯來維持本國貨幣的穩定。因此金匯兌本位制本質上是一種經濟附庸國的貨幣制度,多為殖民地、附屬國和戰敗國所採用。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