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刀會[文學戲曲]

單刀會[文學戲曲]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單刀會》,正名《魯子敬設宴索荊州 關大王獨赴單刀會》,是元代大戲曲家關漢卿的雜劇作品。劇本寫三國時關羽憑藉智勇單刀前赴魯肅所設宴會,最終安全返回的故事。全劇共四折。《單刀會》現傳版本有《元刻古今雜劇三十種》本、明萬曆間脈望館鈔校本、《元人雜劇全集》本、《孤本元明雜劇》本。

作品信息

【名稱】單刀會

【年代】元代

【作者】關漢卿

【體裁】雜劇

作品原文

第一折

(沖末魯肅上,雲)三尺龍泉萬卷書,皇天生我意何如?山東宰相山西將,彼丈夫兮我丈夫。小官姓魯,名肅,字子敬。見在吳王麾下為中大夫之職。想當日俺主公孫仲謀占了江東,魏王曹操占了中原,蜀王劉備占了西川。有我荊州,乃四沖用武之地,保守無虞,分天下為鼎足之形。想當日周瑜死於江陵,小官為保,勸主公以荊州借與劉備,共拒曹操。主公又以妹妻劉備。不料此人外親內疏,挾詐而取益州,遂並漢中,有霸業興隆之志。我今欲索取荊州,料關公在那裡鎮守,必不肯還我。今差守將黃文,先設下三計,啟過主公,說:關公韜略過人,有兼併之心,且居國之上游,不如索取荊州。今據長江形勢,第一計:趁今日孫、劉結親,已為唇齒,就江下排宴設樂,修一書以賀近退曹兵,玄德稱主於漢中,贊其功美,邀請關公江下赴會為慶,此人必無所疑;若渡江赴宴,就於飲酒席中間,以禮索取荊州。如還,此為萬全之計;倘若不還,第二計:將江上應有戰船,盡行拘收,不放關公渡江回去。淹留日久。自知中計,默然有悔,誠心獻還;更不與呵,第三計:壁衣內暗藏甲士!酒酣之際,擊金鐘為號,伏兵盡舉,擒住關公,囚於江下。此人是劉備股肱之臣,若將荊州復還江東,則放關公還益州;如其不然,主將既失,孤兵必亂,乘勢大舉,覷荊州一鼓而下,有何難哉!雖則三計已定,先交黃文請的喬公來商議則個。(正未喬公上,雲)老夫喬公是也。想三分鼎足已定:曹操占了中原;孫仲謀占了江東;劉玄德占了西蜀。想玄德未濟時,曾問俺東吳家借荊州為本,至今未還。魯子敬常有索取之心,沉疑未發;今日令人來請老夫,不知有甚事,須索走一遭去。我想漢家天下,誰想變亂到此也呵!(唱)

【仙呂】【點絳唇】俺本是漢國臣僚。漢皇軟弱;興心鬧,惹起那五處兵刀,並董卓,誅袁紹。

【混江龍】止留下孫、劉、曹操,平分一國作三朝。不付能河清海晏,雨順風調;兵器改為農器用,征旗不動酒旗搖;軍罷戰,馬添膘;殺氣散,陣雲消;為將帥,作臣僚;脫金甲,著羅袍;則他這帳前旗卷虎潛竿,腰間劍插龍歸鞘。人強馬壯,將老兵驕。(雲)可早來到也。左右報復去,道喬公來了也。(卒子報雲)報的大夫得知:有喬公來到了也。(魯雲)道有請。(卒雲)老相公,有請!(末見魯,雲)大夫,今日請老夫來,有何事乾?(魯雲)今日請老相公,別無甚事,商量索取荊州之事。(末雲)這荊州斷然不可取!想關雲長好生勇猛,你索荊州呵,他弟兄怎肯和你甘罷?(魯雲)他弟兄雖多,兵微將寡。(末唱)

【油葫蘆】你道“他弟兄雖多兵將少”,(雲)大夫、你知博望燒屯那一事么?(魯雲)小官不知,老相公試說則。(末唱)赤緊的將夏侯惇先困了。(雲)這隔江鬥智你知么?(魯雲)隔江鬥智,小官知便知道,不得詳細,老相公試說則。(末唱)則他那周瑜、蔣乾是布衣交,那一個股肱臣諸葛施韜略,虧殺那苦肉計黃蓋添糧草。(雲)赤壁鏖兵,那場好廝殺也!(魯雲)小官知道。老相公再說一遍者。(末雲)燒折弓駑如殘葦,燎盡旗幡似亂柴。半明半暗花腔鼓,橫著撲著伏獸牌。帶鞍帶轡燒死馬,有袍有鎧死屍骸。哀哉百萬曹軍敗,個個難逃水火災!(唱)那軍多半向火內燒,三停在水上漂。若不是天交有道伐無道,這其間吳國盡屬曹。

(魯雲)曹操英雄智略高,削平僭竊篡劉朝。永安宮裡擒劉備,銅雀春深鎖二喬。(唱)

【天下樂】你道是“銅雀春深鎖二喬”,這三朝、恰定交,不爭咱一日錯便是一世錯……(魯雲)俺這裡有雄兵百萬,戰將千員,量他到的那裡!(末唱)你則待要行霸道,你待要起戰討。(魯雲)我料關雲長年邁,雖勇無能。(末唱)你休欺負關雲長年紀老。

(雲)收西川一事,我說與你聽。(魯雲)收西川一事,我不得知。你試說一遍。(末唱)

【那吒令】收西川白帝城,將周瑜來送了。漢江邊張翼德,將屍骸來當著。船頭上魯大夫,幾乎間唬倒。你待將荊州地面來爭,關雲長聽的鬧,他可便亂下風雹。

(魯雲)他便有甚本事?(末唱)

【鵲踏枝】他誅文丑逞粗躁,刺顏良顯英豪。他去那百萬軍中,他將那首級輕梟。(魯雲)想赤壁之戰,我與劉備有恩來。(末唱)那時間相看的是好,他可便喜孜孜笑裡藏刀。

(魯雲)他若與我荊州,萬事罷論;若不與荊州呵,我將他一鼓而下。(末雲)不爭你舉兵呵,(唱)

【寄生草】幸然是天無禍,是咱這人自招。全不肯施恩布德行王道,怎比那多謀足智雄曹操?你須知南陽諸葛應難料!(魯雲)他若不與呵,我大勢軍馬,好歹奪了荊州。(末唱)你則待千軍萬馬惡相持,全不想生靈百萬遭殘暴!

(魯雲)小官不曾與此人相會;老相公,你細說關公威猛如何?(末雲)想關雲長但上陣處,憑著他坐下馬、手中刀、鞍上將,有萬夫不當之勇。(唱)

【金盞兒】他上陣處赤力力三綹美髯飄,雄赳赳一丈虎軀搖,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個活神道。那敵軍若是見了,唬的他七魄散、五魂消。(雲)你若和他廝殺呵。(唱)你則索多披上幾副甲,剩穿上幾層袍。便有百萬軍,擋不住他不刺刺千里追風騎;你便有千員將,閃不過明明偃月三停刀。

(魯雲)老相公不知,我有三條妙計索取荊州。(末雲)是那三條妙計?(魯雲)第一計:趁今日孫、劉結親,以為唇齒,就於江下排宴設樂,作書一封,以賀近退曹兵,玄德稱主於漢中,贊其功美,邀請關公江下赴會為慶,此人必無所疑;若渡江赴宴,就於飲酒中間,以禮索取荊州。如還,此為萬全之計;如不還,第二計:將江上應有戰船,盡行拘收,不放關公回還。淹留日久,自知中計,默然有悔,誠心獻還;更不與呵,第三條計:壁衣內暗藏甲士,酒酣之際,擊金鐘為號,伏兵盡舉,擒住關公,囚於江下。此人乃是劉備股肱之臣,若將荊州復還江東,則放關公歸益州;如其不然,主將既失,孤兵必亂,領兵大舉,乘機而行,覷荊州一鼓而下,有何難哉!這三條計決難逃。(末雲)休道是三條計,就是千條計,亦近不的他。(唱)

【金盞兒】你道是"三條計決難逃";一句話不相饒,使不的武官粗懆文官狡。(魯雲)關公酒性如何?(末唱)那漢酒中劣性顯英豪,圪塔的揪住寶帶,沒揣的舉起鋼刀。(魯雲)我把岸邊戰船拘了。(末唱)你道是岸邊廂拘了戰船,(雲)他若要回去呵,(唱)你則索水面上搭座浮橋!

(魯雲)老相公不必轉轉議論,小官自有妙策神機。乘此機會,荊州不可不取也。(末雲)大夫,你這三條計,比當日曹公在灞陵橋上三條計如何?到了出不的關雲長之手。(魯雲)小官不知。老相公試說一遍我聽咱。(末唱)

【尾聲】曹丞相將送路酒手中擎,餞行禮盤中托,沒亂煞侄兒和嫂嫂。曹孟德心多能做小,關雲長善與人交。早來到灞陵橋,險唬殺許褚、張遼;他勒著追風騎,輕輪動偃月刀。曹操有千般計較,則落的一場談笑。(雲)關雲長道:“丞相勿罪!某不下馬了也。”(唱)他把那刀尖兒斜挑錦征袍。(下)(魯雲)黃文,你見喬公說關公如此威風,未可深信。俺這江下,有一賢士,複姓司馬,名徽,字德操。此人與關公有一面之交,就請司馬先生為伴客,就問關公平昔智勇謀略,酒中德性如何。黃文,就跟著我去司馬庵中相訪一遭去。(下)

第二折

(正末扮司馬徽領道童上,未雲)貧道複姓司馬,名徽,字德操,道號水鑒先生。想漢家天下,鼎足三分。貧道自劉皇叔相別之後,又是數載。貧道在此江下結一草庵,修行辦道,是好悠哉也呵!(唱)

【正宮】【端正好】本是個釣鰲人,到做了扶犁叟;笑英布、彭越、韓侯。我如今緊抄定兩隻拿雲手,再不出麻袍袖。

【滾繡球】我則待要聚村叟,會詩友,受用的活魚新酒,問甚么瓦缽瓷甌。推台不換盞,高歌自摑手;任從他陰晴昏晝,醉時節衲被蒙頭。我向這矮窗睡徹三竿日,端的是傲煞人間萬戶侯,自在優遊。(雲)道童,門首覷者,看有甚么人來。(道童雲)理會的。(魯肅上,雲)可早來到也,接了馬者。(見道童科,魯雲)道童,先生有么?(童雲)俺師父有。(魯雲)你去說:魯子敬特來相訪。(童雲)你是紫荊?你和那松木在一搭里。我報師父去。(見末,雲)師父弟子孩兒……(末雲)這廝怎么罵我!(童雲)不是罵;師父是師父,弟子是徒弟,就是孩兒一般。師父弟子孩兒……(末雲)這廝潑說?有誰在門首?(童雲)有魯子敬特來相訪。(末雲)道有請。(童雲)理會的。(童出見魯,雲)有請!(魯見末科)(末雲)稽首。(魯雲)區區俗冗,久不聽教。(末雲)數年不見,今日何往?(魯雲)小官無事不來,特請先生江下一會。(末雲)貧道在此江下修行,方外之士,有何德能,敢勞大夫置酒張筵?(唱)

【倘秀才】我又不曾垂釣在磻溪岸口,大夫也,我可也無福吃你那堂食玉酒;我則待溪山學許由。(雲)大人請我呵,再有何人?(魯雲)別無他客,止有先生故友壽亭侯關雲長一人。(末唱)你道是舊相識壽亭侯,和咱是故友。

(雲)若有關公,貧道風疾舉發,去不的!去不的!(魯雲)先生初聞魯肅相邀,慨然許諾;今知有關公,力辭不往,是何故也?想先生與關公有一面之交,則是筵間勸幾杯酒。(末唱)

【滾繡球】大夫,你著我筵前勸幾甌,那漢劣性怎肯道折了半籌?(魯雲)將酒央人,終無惡意。(末唱)你便休題安排著酒肉,他怒時節目前見鮮血交流。你為漢上九座州,我為筵前一醉酒,(雲)大夫,你和貧道,(唱)咱兩個都落不的完全屍首。(魯雲)先生是客,怕做甚么?(末唱)我做伴客的少不的和你同病同憂。(魯雲)我有三條計索取荊州。(末唱)只為你千年勳業三條計,我可甚“一醉能消萬古愁”,提起來魂魄悠悠。

(魯雲)既是先生故友,同席飲酒何妨?(末雲)大夫既堅意要請雲長,若依的貧道兩三樁兒,你便請他;若依不得,便休請他。(魯雲)你說來,小官聽者。(末雲)依著貧道說,雲長下的馬時節,(唱)

【倘秀才】你與我躬著身將他來問候。(雲)你依的么?(魯雲)關雲長下的馬來,我躬著身問候。不打緊,也依的。(未唱)大夫,你與我跪著膝連忙的勸酒;飲則飲、吃則吃、受則受。道東呵隨著東去,說西呵隨著西流。(雲)這一樁兒最要緊也!(唱)他醉了呵你索與我便走。

(魯雲)先生,關公酒後德性如何?(末唱)

【滾繡球】他尊前有一句言,筵前帶二分酒,他酒性躁不中撩鬥,你則綻口兒休提著索取荊州。(魯雲)我便索荊州有何妨?(末雲)他聽的你索取荊州,(唱)他圓睜開丹鳳眸,輕舒出捉將手;他將那臥蠶眉緊皺,五蘊山烈火難收。他若是玉山低趄,你安排著走;他若是寶劍離匣,你則準備著頭。枉送了你那八十一座軍州!

(魯雲)先生不須多慮,魯肅料關公勇有餘而智不足。到來日我壁間暗藏甲士,擒住關公,便插翅也飛不過大江去。我待要先下手為強。(末雲)大夫,量你怎生近的那關雲長?(唱)

【倘秀才】比及你東吳國魯大夫仁兄下手,則消得西蜀國諸葛亮先生舉口,奏與那有德行仁慈漢皇叔。那先生撫琴霜雪降,彈劍鬼神愁,則怕你急難措手。

(魯雲)我觀諸葛亮也小可。除他一人,也再無用武之人。

(末雲)關雲長他弟兄五個,他若是知道呵,怎肯和你甘罷!

(魯雲)可是那五個?(末唱)

【滾繡球】有一個黃漢升猛似彪;有一個趙子龍膽大如斗;有一個馬孟起,他是個殺人的領袖;有一個莽張飛,虎牢關力戰了十八路諸侯,騎一匹畢月烏,使一條丈八矛,他在那當陽坂有如雷吼,喝退了曹丞相一百萬鐵甲貔貅,他瞅一瞅漫天塵土橋先斷,喝一聲拍岸驚濤水逆流。那一夥怎肯干休!(魯雲)先生若肯赴席呵,就與關公一會何妨?(末雲)大夫,不中,不中!休說貧道不曾勸你。(唱)

【尾聲】我則怕刀尖兒觸抹著輕犛了你手,樹葉兒提防打破我頭。關雲長千里獨行覓二友,匹馬單刀鎮九州;人似巴山越嶺彪。馬跨翻江混海獸。輕舉龍泉殺車胄,怒扯昆吾壞文丑;麾蓋下顏良劍標了首,蔡陽英雄立取頭。這一個躲是非的先生決應了口,那一個殺人的雲長,(雲)稽首。(唱)我更怕他下不的手!(末下)

(道童雲)魯子敬,你愚眉肉眼,不識貧道。你要索取荊州,不來問我?關雲長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兩隻手送與你那荊州來。(魯雲)道童,你師父不去,你去走一遭去罷。(童雲)我下山赴會走一遭去,我著老關兩手送你那荊州、(唱)

【隔尾】我則待拖條藜杖家家走,著對麻鞋處處游。(雲)我這一去,(唱)惱犯雲長歹事頭,周倉哥哥快爭鬥,輪起刀來劈破了頭,唬的我恰便似縮了頭的烏龜則向那汴河裡走。(下)

(魯雲)我聽那先生說了這一會,交我也怕上來了。我想三條計已定了,怕他怎的?黃文,你與我持這一封請書,直至荊州,請關公去來。著我知道,疾去早來者。(下)

第三折

(正末扮關公領關平、關興、周倉上,雲)某姓關,名羽,字雲長。蒲州解良人也。見隨劉玄德,為其上將。自天下三分,形如鼎足:曹操占了中原;孫策占了江東;我哥哥玄德公占了西蜀。著某鎮守荊州,久鎮無虞。我想當初楚漢爭鋒,我漢皇仁義用三傑,霸主英雄憑一勇。三傑者,乃蕭何、韓信、張良;一勇者,暗嗚叱吒,舉鼎拔山、大小七十餘戰,逼霸主自刎烏江。後來高祖登基,傳到如今,國步艱難,一至於此!(唱)

【中呂】【粉蝶兒】那時節天下荒荒,恰周、秦早屬了劉、項,分君臣先到鹹陽。一個力拔山,一個量容海,他兩個一時開創。想當日黃閣烏江,一個用了三傑,一個誅了八將。

【醉春風】一個短劍下一身亡,一個靜鞭三下響。祖宗傳授與兒孫,到今日享、享。獻帝又無靠無依,董卓又不仁不義,呂布又一衝一撞。

(雲)某想當日,掩弟兄三人,在桃園中結義,宰白馬祭天,宰烏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唱)

【十二月】那時節兄弟在范陽,兄長在樓桑,關某在蒲州解良,更有諸葛在南陽;一時出英雄四方,結義了皇叔、關、張。

【堯民歌】一年三謁臥龍網,卻又早鼎分三足漢家邦。俺哥哥稱孤道寡世無雙,我關某匹馬單刀鎮荊襄。長江,今經幾戰場,卻正是後浪催前浪。(雲)孩兒,門首覷者,看甚么人來。(關平雲)理會的。(黃文上,雲)某乃黃文是也。將著這一封請書,來到荊州,請關公赴會。早來到也。左右,報復去:有江下魯子敬,差上將拖地膽黃文,持請書在此。(平雲)你則在這裡者,等我報復去。(平見正末,雲)報的父親得知:今有江東魯子敬,差一員首將,持請書來見。(正末雲)著他過來。(平雲)著你過去哩。(黃文見科)(正末雲)兀那廝甚么人?(黃慌雲)小將黃文。江東魯子敬,差我下請書在此。(正末雲)你先回去,我隨後便來也。(黃文雲)我出的這門來。看了關公英雄一個神道相。魯子敬,我替你愁哩!小將是黃文,特來請關公。髯長一尺八,面如掙棗紅。青龍偃月刀,九九八十斤。脖子裡著一下,那裡尋黃文?來便吃筵席,不來豆腐酒吃三鍾。(下)(正末雲)孩兒,魯子敬請我赴單刀會,走一遭去。(平雲)父親,他那裡筵無好會,則怕不中么?(正末雲)不妨事。(唱)

【石榴花】兩朝相隔漢陽江,上寫著道“魯肅請雲長”。安排筵宴不尋常,休想道“畫堂別是風光”。那裡有鳳凰杯滿捧瓊花釀,他安排著巴豆、砒霜!玳筵前擺列著英雄將,休想肯“開宴出紅妝”。

【鬥鵪鶉】安排下打鳳牢龍,準備著天羅地網;也不是待客筵席,則是個殺人、殺人的戰場。若說那重意誠心更休想,全不怕後人講。既然謹謹相邀,我則索親身便往。

(平雲)那魯子敬是個足智多謀的人;他又兵多將廣,人強馬壯。則怕父親去呵,落在他彀中。(正末唱)

【上小樓】你道他“兵多將廣,人強馬壯”;大丈夫敢勇當先,一人拚命,萬夫難當。(平雲)許來大江面,俺接應的人,可怎生接應?(正末唱)你道是隔著江,起戰場,急難親傍;我著那廝鞠躬、鞠躬送我到船上。

(平雲)你孩兒到那江東,旱路里擺著馬軍,水路里擺著戰船,直殺一個血胡同。我想來,先下手的為強。(正末唱)

【麼篇】你道是先下手強,後下手殃。我一隻手揪住寶帶,臂展猿揉,劍掣秋霜。(平雲)父親,則怕他那裡有埋伏。(正末唱)他那裡暗暗的藏,我須索緊緊的防。都是些狐朋狗黨!(雲)單刀會不去呵,(唱)小可如千里獨行,五關斬將。

(雲)孩兒,量他到的那裡?(平雲)想父親私出許昌一事,您孩兒不知,父親慢慢說一遍。(正末唱)

【快活三】小可如我攜親侄訪冀王,引阿嫂覓劉皇,灞陵橋上氣昂昂,側坐在雕鞍上。

【鮑老兒】俺也曾撾鼓三冬斬蔡陽,血濺在沙場上。刀挑征袍出許昌,險唬殺曹丞相。向單刀會上,對兩班文武,小可如三月襄陽。

(平雲)父親,他那裡雄赳赳排著戰場。(正末唱)

【剔銀燈】遮莫他雄赳赳排著戰場,威凜凜兵屯虎帳,大將軍智在孫、吳上。馬如龍,人似金剛;不是我十分強,硬主張,但提起廝殺呵磨拳擦掌。

【蔓菁菜】他便有快對付能征將,排戈戟,列旗槍,對仗,我是三國英雄漢雲長,端的是豪氣有三千丈。

(雲)孩兒,與我準備下船隻,領周倉赴單刀會走一遭去。(平雲)父親去呵,小心在意者!(正末唱)

【尾聲】須無那臨潼會秦穆公,又無那鴻門會楚霸王,遮莫他滿筵人列著先鋒將,小可如百萬軍刺顏良時那一場嚷。(下)

(周倉雲)關公赴單刀會,我也走一遭去。志氣凌雲貫九霄,周倉今日逞英豪。個個開弓並蹬駑,人人貫甲與披袍。旌旗閃閃龍蛇動,惡戰英雄膽氣高。假饒魯肅千條計,怎勝關公這口刀!赴單刀會走一遭去也。(下)(關興雲)哥哥,父親赴單刀會去了,我和你接應一遭去。大小三軍,跟著我接應父親去。到那裡古剌剌彩磨征旗,撲鼕冬畫鼓凱征鼙,齊臻臻槍刀如流水,密匝匝人似朔風疾。直殺的苦淹淹屍骸遍郊野,哭啼啼父子兩分離。恁時節喜孜孜鞭敲金鐙響,笑吟吟齊和凱歌回。(下)(關平雲)父親兄弟都去也,我隨後接應走一遭去。大小三軍,聽吾將令;甲馬不許馳驟,金鼓不許亂鳴,不許交頭接耳,不許語笑喧譁;弓駑上弦,刀劍出鞘,人人敢勇,個個威風。我到那裡:一刃刀,兩刃劍,齊排雁翅;三股叉,四楞鐧,耀日爭光;五方旗,六沉槍,遮天映日;七稍弓,八楞棒,打碎天靈;九股索,紅綿套,漫頭便起;十分戰,十分殺,顯耀高強。俺這裡雄兵浩浩渡長江,漢陽兩岸列刀槍。水軍不怕江心浪,旱軍豈懼鐵衣郎!關公殺入單刀會,顯耀英雄戰一場。匹馬橫槍誅魯肅,勝如親父刺顏良。大小三軍,跟著我接應父親走一遭去。(下)

第四折

(魯肅上,雲)歡來不似今朝,喜來那逢今日?小官魯子敬是也。我使黃文持書去請關公,欣喜許今日赴會,荊襄地合歸還俺江東。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後,令人江上相候,見船到便來報我知道。(正末關公引周倉上,雲)周倉,將到那裡也?(周雲)來到大江中流也。(正末雲)看了這大江,是一派好水呵!(唱)

【雙調】【新水令】大江東去浪千疊,引著這數十人駕著這小舟一葉。又不比九重龍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別,我覷這單刀會似賽村社。(雲)好一派江景也呵!(唱)

【駐馬聽】水涌山疊,年少周郎何處也?不覺的灰飛煙滅,可憐黃蓋轉傷嗟。破曹的檣櫓一時絕,鏖兵的江水猶然熱,好教我情慘切!(帶雲)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

(雲)卻早來到也,報復去。(年報科)(做相見科)(魯雲)江下小會,酒非洞裡之長春,樂乃塵中之菲藝,猥勞君侯屈高就下,降尊臨卑,實乃魯肅之萬幸也!(正末雲)量某有何德能,著大夫置酒張筵?既請必至。(魯雲)黃文,將酒來。二公子滿飲一杯。(正末雲)大夫飲此杯。(把盞科)(正末雲)想古今咱這人過日月好疾也呵!(魯雲)過日月是好疾也。光陰似駿馬加鞭,浮世似落花流水。(正末唱)

【胡十八】想古今立勳業,那裡也舜五人、漢三傑?兩朝相隔數年別,不付能見者,卻又早老也。開懷的飲數杯,(雲)將酒來。(唱)盡心兒待醉一夜。(把盞科)(正末雲)你知“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么?(魯雲)既然將軍言“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借物不還者謂之怨。想君侯文武全材,通練兵書,習《春秋》、《左傳》,濟拔顛危,匡扶社稷,可不謂之仁乎?待玄德如骨肉,覷曹操若仇雦,可不謂之義乎?辭曹歸漢,棄印封金,可不謂之禮乎?坐服於禁,水淹七軍,可不謂之智乎?且將軍仁義禮智俱足,惜乎止少個"信"字,欠缺未完。再若得全個“信”字,無出君侯之右也。(正末雲)我怎生失信?(魯雲)非將軍失信,皆因令兄玄德公失信。(正末雲)我哥哥怎生失信來?(魯雲)想昔日玄德公敗於當陽之上,身無所歸,因魯肅之故,屯軍三江夏口。魯肅又與孔明同見我主公,即日興師拜將,破曹兵於赤壁之間。江東所費巨萬,又折了首將黃蓋。因將軍賢昆玉無尺寸地,暫借荊州以為養軍之資;數年不還。今日魯肅低情曲意,暫取荊州,以為救民之急;待倉廩豐盈,然後再獻與將軍掌領。魯肅不敢自專、君侯台鑒不錯。(正末雲)你請我吃筵席來那,是索荊州來?(魯雲)沒、沒、沒,我則這般道。孫、劉結親,以為唇齒,兩國正好和諧。(正末唱)

【慶東原】你把我真心兒待,將筵宴設,你這般攀今覽古,分甚枝葉?我跟前使不著你“之乎者也”、“詩云子曰”,早該豁口截舌!有意說孫、劉,你休目下番成吳、越!

(魯雲)將軍原來傲物輕信!(正末雲)我怎傲物輕信?(魯雲)當日孔明親言:破曹之後,荊州即還江東。魯肅親為代保。不思舊日之恩,今日恩變為仇,猶自說“以德報德,以直報怨”!聖人道:“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今將軍全無仁義之心,枉作英雄之輩。荊州久借不還,卻不道“人無信不立”!(正末雲)魯子敬,你聽的這劍戒么?(魯雲)劍戒怎么?(正末雲)我這劍戒,頭一遭誅了文丑,第二遭斬了蔡陽,魯肅呵,莫不第三遭到你也?(魯雲)沒、沒,我則這般道來。(正末雲)這荊州是誰的?(魯雲)這荊州是俺的。(正末雲)你不知,聽我說。(唱)

【沉醉東風】想著俺漢高皇圖王霸業,漢光武秉正除邪,漢王允將董卓誅,漢皇叔把溫侯滅,俺哥哥合情受漢家基業。則你這東吳國的孫權,和俺劉家卻是甚枝葉?請你個不克己先生自說!

(魯雲)那裡甚么響?(正末雲)這劍戒二次也。(魯雲)卻怎么說?(正末雲)這劍按天地之靈,金火之精,陰陽之氣,日月之形;藏之則鬼神遁跡,出之則魑魅潛蹤;喜則戀鞘沉沉而不動,怒則躍匣錚錚而有聲。今朝席上,倘有爭鋒,恐君不信,拔劍施呈。吾當攝到,魯肅休驚。這劍果有神威不可當,廟堂之器豈尋常。今朝索取荊州事,一劍先交魯肅亡。(唱)

【雁兒落】則為你三寸不爛舌,惱犯我三尺無情鐵。這劍飢餐上將頭,渴飲仇人血。

【得勝令】則是條龍向鞘中蟄,唬得人向座間躲。今日故友每才相見,休著俺弟兄每相間別。魯子敬聽者,你內心休喬怯,暢好是隨邪,休怪我十分酒醉也。

(魯雲)臧宮動樂。(臧宮上,雲)天有五星,地攢五嶽。人有五德,樂按五音。五星者:金、木、水、火、土。五嶽者;常、恆、泰、華、嵩。五德者:溫、良、恭、儉、讓。五音者:宮、商、角、徵、羽。(甲士擁上科)(魯雲)埋伏了者。(正未擊案,怒雲)有埋伏也無埋伏?(魯雲)並無埋伏。(正末雲)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段!(做擊案科)(魯雲)你擊碎菱花。(正末雲)我特來破鏡!(唱)

【攪箏琶】卻怎生鬧炒炒軍兵列,上來的休遮當,莫攔截。(雲)當著我的,呵呵!(唱)我著他劍下身亡,目前流血!便有那張儀口,蒯通舌,休那裡躲閃藏遮。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的相別。(魯雲)你去了倒是一場伶俐。(黃文雲)將軍,有埋伏哩。(魯雲)遲了我的也。(關平領眾將上,雲)請父親上船,孩兒每來迎接哩。(正末雲)魯肅,休惜殿後。(唱)

【離亭宴帶歇指煞】我則見紫袍銀帶公人列,晚天涼風冷蘆花謝,我心中喜悅。昏慘慘晚霞收,冷颼颼江風起,急颭颭雲帆扯。承管待、承管待,多承謝、多承謝。喚梢公慢者,纜解開岸邊龍,船分開波中浪,棹攪碎江心月。正歡娛有甚進退,且談笑不分明夜。說與你兩件事先生記者:百忙裡稱不了老兄心,急切里倒不了俺漢家節。(下)

題目:孫仲謀獨占江東地

請喬公言定三條計

正名:魯子敬設宴索荊州

關大王獨赴單刀會

作品賞析

劇情簡介

《單刀會》劇情是:三國時,魯肅為了索還荊州,請關羽赴宴,暗中設下埋伏,並請關羽故人司馬徽前來陪宴勸酒,司馬徽拒絕,並告誡魯肅不可魯莽行事。關羽接到請書後明知是計,仍舊帶周倉一人單刀赴會,關平、關興帶大軍在江邊接應。席間二人言辭交鋒,魯肅不能取勝。關羽智勇雙全,震住魯肅,令他不敢動用埋伏的軍士,最後安然返回。

《單刀會》不像關漢卿其它雜劇那樣在關目設定上注重情節的曲折多變,追求波瀾起伏、跌宕生姿,而是注重抒情寫意,在烘托渲染、鋪墊蓄勢中展現人物性格,抒發了一種強悍豪邁的激情。

一般的雜劇,往往是寫出一個曲折的激變過程,在動態中,在情節的發展演進中展示人物性格。《單刀會》卻比較獨特,戲劇場面過去一半而主要人物還未出場,情節也幾乎沒有進展。

分折賞析

第一折寫魯肅定計索還荊州,請來喬公商議。喬公出場後所唱,首先是對漢家天下衰亡表示哀惋感嘆,繼之以八支曲辭和對白表現他對魯肅計策的批評。其中提到曹操計降關羽的失敗,禮讚關羽的所向無敵,這是初步描繪關羽形象:

〔金盞兒〕他上陣處赤力力三綹美髯飄,雄赳赳一支虎軀搖,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個活神道。那敵軍若是見了,唬的他七魄散、五魂消。你則索多披上幾副甲,剩穿上幾層袍。便有百萬軍,當不住他不刺刺千里追風騎,你便有千員將,閃不過明明偃月三停刀。

不僅勾勒出關羽威武雄偉的形象特徵,而且寫出了關羽豪邁雍容的大將風度和精神氣概。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徵“三綹美髯”和“一丈虎軀”,作動態摹寫,而不是靜態描繪,這樣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就是一個有著虎虎生氣的聲容俱肖的活人。

第二折寫魯肅拜訪司馬徽,繼續商議索取荊州,再次受到反對。劇作家通過司馬徽的唱白繼續寫關羽的精神氣概,把第一折里已描繪出的英雄畫像再施以濃墨重彩,把第一折中所表達的激情和意興進一步加深和強化。司馬徽是隱居修道之人,他與關羽曾有一面之交,作為關羽的朋友,他的禮讚顯得更具體,更切實。作為“傲殺人間萬戶侯”的隱士,他對魯肅的調侃嘲諷,別具幽默風趣。本來,一個險惡的陰謀正在醞釀,一場危機即將來臨,可是緊張的氣氛卻被輕鬆的諧謔沖淡,被已經籠罩舞台的呼之欲出的關羽形象沖淡了。“他圓睜開丹鳳睜,輕舒出捉將手。他將那臥蠶眉緊皺,五雲山烈火難收。他若是玉山低趄,你則安排著走。他若是寶劍離匣,你則準備著頭,枉送了你那八十一座軍州。”這是司馬徽在魯肅說完“我便索取荊州有何妨”之後唱出的。曲辭以輕鬆幽默的語言描摹關羽發怒時的情態以及可能招致的人亡地失的嚴重後果,警告魯肅不可輕舉妄動。雖多有誇飾之詞,卻很符合人物的個性特徵,所以神情畢肖。第一折著重寫了關羽的威猛,戰場上的萬夫不當之勇;第二折則著重寫了關羽性情暴烈,尊前筵上的“不中撩鬥”。這比第一折所進行遠距離的觀照和概括更進了一步,是從相知較深的朋友的角度進行比較細緻的具體描摹。前兩折是對關羽作的側面的間接描寫,為關羽的正式出場作了充分的鋪墊。

第三折寫關羽毅然接受魯肅邀請,決定單刀赴會。首先,以他上場後的道白和四支曲辭,揭示出他那豐富的不同於一般猛將武夫的內心世界。他緬懷楚漢相爭的歷史,述說天下三分的現實,追思先人功業,感慨萬端。此折的主要事件是關羽接受“請書”。通過他所唱的八支曲辭及對白,表現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心,抒發了臨危不懼的豪邁情懷。關羽對他面臨的局勢有清醒的估計,有相應的對策:“你道是先下手強,後下手殃。我一隻手揝住寶帶,臂展猿猱,劍制秋霜。”他單刀赴會的決心和勇氣不僅來自對蜀漢事業的忠誠,也來自他的謀略和膽識。

第四折寫關羽在單刀會上的鬥爭,是全劇高潮。這才開始正面描寫關羽與魯肅之間的戲劇衝突,直接表現關羽的大智大勇的英雄氣概。可是,在關羽和魯肅面對面的衝突即將揭開之前,劇作家卻再次延緩情節,再次不惜篇幅展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讓關羽在赴會途中,面對滔滔江水,觸景生情,坦露襟懷:

〔新水令〕大江東去浪千疊,引著這數十人,駕著這小舟一葉,又不比九重龍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烈,我覷這單刀會似賽村社。(雲)好一派江景也呵!

〔駐馬聽〕水涌山疊,年少周郎何處也?不覺的灰飛煙滅!可憐黃蓋轉傷嗟,破曹的檣櫓一時絕,鏖兵的江水猶然熱,好教我情慘切!(雲)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

在關羽眼中,這似闖虎狼之穴的單刀會不過是鄉村社日的迎神賽會罷了!這是刻畫劇中人物的現實感受,進而又著力刻畫人物的歷史感受、展示人物更為豐富的內心世界。劇作家盡情地揮灑筆墨,讓他的主人公那么深情地去追憶、去緬懷,去尋覓歷史的變遷,從而把關羽的思想性格揭示得更為深刻。其實,這大段的抒情,與其說是關羽“多情”,毋寧說是關漢卿自己“多情”,是劇作家本人在抒發自己的感情,“以意興之所至為之”,“但摹寫其胸中之感想與時代之情狀”(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因此,於面對面衝突到來之前,看似“閒筆”,卻甚致力。

情節結構

從《單刀會》全劇情節結構看,充分顯示出關漢卿的美學追求和藝術匠心。要把豐富的內容涵納到有限的一本四折之中,把人物寫活,不能不進行巧妙的調度安排。關漢卿圍繞題旨進行了巧妙的布局謀篇。第一、二兩折的反覆陳述,起到鋪墊和蓄勢的作用,渲染烘托出關羽的英雄氣概和蓋世威風,為關羽正式出場造成咄咄逼人的氣勢。第三折關羽出場亮相,正面描寫關羽其人,使前兩折的渲染烘托落到了實處;但這一折仍不寫關羽與魯肅的直接衝突,只是從關羽個人角度著筆,所以這一折連同第四折的開頭,對於直接衝突的高潮來說,仍然是鋪墊和蓄勢。第四折開頭,從時間上看,只寫了渡江赴會的短暫時刻;從內容上說,只寫了關羽的引吭高歌,動作性並不明顯。劇作家卻有意延宕劇情,忙裡偷閒,著意揭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因為這樣的時刻最能表現人物思想性格和精神風貌,所以劇作家才於此濃施筆墨,盡情揮灑。這樣安排,對題材的思想內涵,起到進一步深入開掘的作用;對劇情的進展則起到進一步蓄勢的作用,使後面直接衝突的高潮的到來顯得水到渠成,自然而有力度。

抒發感情

《單刀會》情節結構方面的這種特點,與它很強的抒情性的特點正相適應。可以看出,《單刀會》的主旨不是要再現一個“有一定長度”的故事,也不是要刻畫發展的、複雜的人物性格,而是要抒發某種感情,表達某種時代感受。

這種感情就是對歷史上英雄豪傑之士的愛慕和嚮往之情,這種感受就是民族矛盾尖銳時,受壓抑民族的鬱悶和不平。無論是喬公、司馬徽,還是關羽,他們在劇中的唱段都表達了這種感情,不僅內容相似,而且語調也是相同的。從情節進展角度看,幾乎沒有什麼進展。從戲劇動作角度看,動作極微,所以這樣寫,完全是情感強化和深化的需要。又如戲劇的結局,關羽以智勇取勝,其實這在前三折中已作了預示和說明:前兩折便預示了魯肅必敗的結局,第三折中關羽的道白則說明了他將採取的對策。這樣安排,不僅使觀眾知道已經發生、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且還交待了將要發生的事情,劇作家並不著意於情節的曲折和動作的緊張。這樣雖不能使觀眾傾服於情節的出乎意料,卻使人注意體味劇中情境的設定和人物內心情感波瀾的展示。這也許是劇作家藝術匠心之所在。劇中著意表現的是人物的情感體驗,進一步講,是劇作家自己的情感體驗。

作者簡介

關漢卿

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一作一齋)、己齋叟。大都(今河北安國)人。大約生於公元1220年前後(金代末年),卒於公元1300年前後(元成宗大德初年)。與馬致遠、白樸、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居首,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賈仲明《錄鬼簿》弔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關漢卿也是著名散曲作家,今存套曲14、小令35(一說57),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描繪都市繁華與藝人生活,羈旅行役與離愁別緒,以及自抒抱負的述志遣興。

太平歌詞版

第一折:黃文下書
三國紛紛起狼煙
刀兵滾滾民不安
曹孟德占了中原地
那皇叔劉備駕坐在西川
東吳坐定了孫權主
他占了江東的半邊天
這一日 孫權駕坐在銀安殿
那滿朝文武都來站班
皇門官站丹墀一聲喊
叫了聲文武要你們聽言
哪一家有本出班奏
沒有本 捲簾朝散請駕回還
言還未盡人答應
出來了東吳的大夫官
姓魯名肅字子敬
撩袍端帶上銀安
口尊主公臣把計獻
為只為 山西蒲州的關美髯
他霸占荊州為基業
絕不該藐視東吳地不安
有微臣江邊以上設擺酒宴
那約請關公到在了這邊
酒席前埋伏些個兵和將
單等飲酒之時我對著他言
他若是還了荊州地
我奉送關羽轉回還
牙崩半個說個不字
我教他赴會容易回去的難
孫仲謀聽罷忙把書寫
往下有語便開言
哪一家大膽敢把書下
聘請蒲州的關美髯
你們如若是請得他把江過
職上增職官加官
言還未盡有人答應
來了個小黃文走上了銀安
口尊主公臣願往
萬死不辭我過趟江邊
孫權說 你若是到了這荊州地來你是見了關公
必須隨機應變巧答言
小黃文答應一聲臣遵旨
午門外翻身上了馬行轅
穿街越巷來得快
哎 不多時出離了城外就到了江邊
甩鐙離鞍下了坐騎
艄公搭笤開了船
提錨撤篷船離岸
小黃文站在船頭四下觀
(我是)觀則見 觀則見那金霧東發現
那霧氣招展是狼煙
遠觀高山接連不斷
那樹木城寨少人煙
水勢洶湧驚人膽
一片汪洋上下翻
長江水無風三尺浪
耳聽得啪啦啦啦水打船幫響連天
遍天以外飛俊鳥
渺茫茫一行一行的打漁的船
對對鸕鶿來取水
這不許多的鴛鴦落在了江邊
風吹蘆葉刷拉拉拉響
那旁閃出萬朵蓮
正催此船留神看
遠遠望見荊州關
城樓上兒郎高吶喊
呔 來者是誰
你少要多言
我這裡有 雷霆炮石與滾木
那強弓火炮不容寬
只嚇得黃文高拱手
尊列位
我本是東吳派來的下書官
廖化這裡把城樓下
前行來至在大帳前
報報報 現有東吳下書人來到
關雲長座上把令傳
你命他隨令進大帳
那小黃文 手捧著吳書就跪落了金川
頭一本 黃文下書請關羽
到下回 單刀赴會五月十三
第二折:單刀赴會
那東走涪陵下行船
魯子敬擺酒宴約請聖賢
那膽大黃文把書下
下至在荊州的關羽的帳前
那關平接書關公看
那朗朗大話寫在上邊
上寫著 魯肅頓首拜
拜上了亭侯虎駕前
咱們兩國本是交界地
兩家和好莫結怨
我在江邊設擺一小宴
約請亭侯到我這邊
你若是來你是真君子
若不來 怎稱三國的將魁元
關夫子看罷了沖沖怒
罵了聲東吳的黃口蠻
哪裡是請某去赴宴
分明為了這荊州關
叫黃文我修書不及你轉拜魯肅
明日裡紅日東升我到你那邊
黃文回國我且不表
馬良先生到帳前
尊亭侯 酒不是好酒是矢羽
宴無好宴確是個鴆宴
依我說赴宴不如不去的好
怕的是酒席宴前起了禍端
關夫子聽罷微含笑
先生膽小你是個文官
曾記得 無關連斬六員將
那刀劈秦琪黃河灘
虎牢關前戰呂布
力斬華雄酒未寒
大江大浪某過了多少
小小溝渠怎把船翻
馬良聞聽朝後退
義子關平到了帳前
尊父帥 明日裡多帶那人弓馬
怕是怕 酒席宴前就起了狼煙
關夫子聽罷蠶眉皺
蠢子大膽你少要多言
我若是明日裡多帶人弓馬
只怕東吳小看咱
明日裡 單刀一口去赴宴
我只帶周倉將一員
吩咐已畢天色晚
那紅日滾滾墜了西山
喚從人 搭過了爺家春秋案
那高秉燈燭把書觀
先觀一套是姜呂望
那水旱埋伏一十八篇
再觀二套封神榜
孫武子雷炮分兵就到了帳前
觀書觀到了二更後
夫子爺後賬去安眠
一夜無書暫且不表
紅日東升五月十三
小關平備好了赤兔馬
赤兔馬 備上了紫金鞍
夫子爺 滴水檐前上了馬
有周倉 手提著大刀跟在了後邊
主僕二人來得快
有一道長江把路攔
甩鐙離鞍下了坐騎
江邊上 官兵預備了大官船
船得順風走得快
好似彎弓箭離弦
關雲長虎駕船頭坐
慢閃鳳目把江景觀
但則見 碧靛靛的青天紅撲撲的日
巍聳聳高山疊翠翠的盤
孤零零江亭黑漆漆的樹
疏落落村莊一目然
遠方觀山遠方遠
影影綽綽霧漫漫
一望四野天連著水
日照波光萬丈灘
緊緊波濤層疊疊的浪
蕩蕩微風穩又穩的船
周倉吶喊好大的水
關雲長觀水手捻長髯
長江水非是長江水
好疑似 當年殺賊的血一般
二十年前征天下
捨死忘生為了江山
年少周郎今何在
慣戰的呂溫侯又在哪一邊
青山綠水依然在
不覺老夫兩鬢殘
我不言關羽他觀江的嘆
我再把東吳表一番
那藍旗官稟報關羽至
那有魯肅帶領人馬到江邊
那來到了江邊仔細地看
從上水風吹如梭來了一隻船
那一桿大旗飄火焰
斗大的關字露了半邊
那青紗帳罩定了一員的將
殺氣騰騰甚是威嚴
那烏紫盔一頂在頭上戴
面如重棗一個樣般
他臥蠶眉配定了定了丹鳳眼
胸前飄撒五綹長髯
那綠緞子羅袍翻荷葉
內襯鎧甲鎖連環
他肋下挎定了昆武劍
虎頭戰靴二足穿
在身背後站定了一員將
殺氣騰騰甚是威嚴
那鑌鐵盔一頂在頭上戴
二龍斗寶鑲在了上邊
在手中托偃月刀刀青龍龍通口口含漆珠共一寶在那寶刀之上掛金環
猛聽得倉啷啷一聲響
倒把江水全都震翻
魯肅觀完了兩員的將
雖然不怕心也膽寒
那魯肅這裡是暗傳的令
東吳將官要你們聽言
那自古常言說得倒好
我誆虎容易擒虎難
那單聽金鐘一聲響齊心努力到帳前
那哪一家把關羽與我拿住我職上增職官上加官
那哪一家放走了周關兩員的將我殺去了人頭掛高桿
我不言魯肅暗傳的令
我再表關羽這隻船
它趕上順風走得快
不多一時到了江邊
他主僕二人把船來下
魯肅上前忙請安
那恕未遠迎當面恕罪
關羽說某家來的多魯莽望求大夫多海涵
那他二人攜手攬腕把寶帳進
慌了魯肅把座安
吩咐一聲擺酒宴
有從人一趟一趟往上端
可是真有那山中走獸雲中的雁陸地牛羊海底鮮
酒過三旬菜過五
關羽起身便開言
你聘請關某來赴宴
有何軍情講在面前
那魯子敬就說想當初皇叔不得地
借了我們荊州一座關
那現如今皇叔已得西川地
你借我們荊州就該還
他關羽說國家大事大哥來執掌並不與某我的相干
那魯肅聞聽面帶著笑
亭侯您那不必把我們瞞
你弟兄桃園三結義烏牛白馬祭地天
口稱是仁義禮智信
叫我看仁義禮智信不全
那別說一座荊州的地
皇叔江山你也敢擔
那一句話問得關羽無話講
周倉一旁開了言
他未曾說話哇呀呀叫
叫一聲魯肅你聽言
想當初曹操領兵有百萬
要滅你東吳下江南
眼看你國破家亡死無存身地
多虧我國臥龍賢
赤壁鏖兵一場戰借來了東風燒了戰船
若無有我國東風颳三陣
焉有你東吳的錦江山
你要要荊州荊州在
借我們東風趕多暫還
酒席宴前若有那東風颳三陣
我立時還你的荊州關
若無有東風颳三陣
項上的人頭你不用安
關羽聞聽心中喜面帶著怒
甚等之人少要多言
你言多語失傷和氣
別忘了擺酒容易他請客難
他一旁說話翻了臉刷拉拉三尺青鋒提在手間
他一把手抓住了魯子敬
叫一聲魯肅你聽言
我主僕二人吃醉了酒
來來來快送我們回到江邊
他說著話拉著魯肅往外走
周倉提刀隨在後邊
他一行人等來得快
不多一時到了江邊
關羽說我今天來赴宴為何鐵鏈拴我的船
周倉一見火往上撞
急忙就把那個大刀懸
大刀一落錨鏈斷
聖賢爺周倉上了船
把那魯肅推了一個面朝天
抱腕點手開言道
叫一聲魯肅你聽言
我今天赴了你的宴
明天請你到我這邊
你要敢來真君子
若不來枉為三國將魁元
說罷吩咐開船走
魯肅起身便開言
叫一聲丁奉徐勝兩員的將
陳武潘張將二員
快快開船將他們趕
逮住關羽轉回還
正要開船去追趕從江東來了關平廖化將二員
關羽大船放過去他與東吳擺戰船
這就是五月十三赴了一次單刀會
願諸位您是合家歡樂大發財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