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視窗

單一視窗

“單一視窗”(single-window system)指的是指參與國際貿易和運輸的各方,通過單一的平台提交標準化的信息和單證以滿足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的要求,也就是說,所有的進出口手續可以一站式辦理,貨物清關流程更加便捷、順暢。

基本信息

概念

單一視窗如果按照聯合國貿易便利化和電子商務中心33號建議書做出的解釋,單一視窗大概是這樣一個概念:它是指參與國際貿易和運輸的各方,通過單一的平台提交標準化的信息和單證以滿足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的要求。

背景

2017年5月24日,由李克強總理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單一視窗”要在年底前覆蓋所有口岸。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建立進出境申報、物流監控、企業資信等數據共享平台,凡可通過口岸部門間聯網查驗的證件、資料不再要求企業提供,最大限度實現申報、查驗、稅費支付等各環節無紙化。

目前,中國共有17個城市在貨物清關服務方面實現了“單一視窗”,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在年底前覆蓋所有口岸。

四要素

單一視窗通常要具備四個要素:

一是一次申報,也就是說貿易經營企業只需要一次性向貿易管理部門提交相應的信息和單證;

二是通過一個設施申報,該設施擁有統一的平台,對企業提交的信息數據進行一次性處理;

三是使用標準化的數據元,貿易經營企業提交的信息應為標準化的數據;

四是能夠滿足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需要。

三模式

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單一視窗主要分為三種模式:

一種是單一機構模式,就是由一個機構來處理所有的進出口業務,該機構系統在收到企業進出口貿易申報數據後直接進行各項業務處理;

二是單一系統模式,是由一個信息系統處理所有的業務;

三是公共平台模式,通過大家建立的共同平台實現申報數據的收集和反饋,企業僅需要填制一張電子表格就可以向不同的政府部門申報,申報內容經各政府部門業務系統處理後自動反饋結果到企業的計算機中。

與電子口岸

從單一視窗的概念以及它的基本要素來看,跟我們中國所推動的電子口岸建設是十分相近或者說是相似的。但是中國的電子口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它考慮到了地域的不同、管理體制的不同,分為中央層級跟地方層級兩個平台,相互協作,互為補充,但是它要完成的目標和國際上提倡的單一視窗提倡的目標是一致的。也可以這么說,我國的電子口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單一視窗工程。

制約瓶頸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目前試點上線的“單一視窗”實質上是由地方政府主導的,由口岸辦協調,但與口岸各部門和單位在層級上相同,既無從屬關係,也無法律上的充分授權,致使檢驗檢疫部門對參與過程中自己的權責和任務不十分明確。

二是檢驗檢疫自身信息化建設存在諸多問題,尚無法滿足“單一視窗”的需要。首先,主幹業務系統CIQ2000,系統架構老舊;其次,為了彌補CIQ2000的不足,導致各類補丁式的專門業務系統出現,但缺乏明確統一的標準;第三,現有許多業務體系未能充分釋放信息技術對業務的驅動力,同時在扁平化管理上的不足,導致對大量事務性工作的代替程度不高。

三是現有監管模式和工作流程還不能完全適應“單一視窗”建設和檢驗檢疫業務發展的需要。

四是中國現有的檢驗檢疫法律法規主要是基於傳統的有紙貿易而制定的,在當今網際網路時代,許多規定已不能完全適用;同時在“單一視窗”新的口岸管理模式下,檢驗檢疫職能和定位也需要進一步的加以明確。

五是長期以來由於傳統層級管理模式、過於依賴實驗室的支撐以及缺乏系統性持續的人才培養。

專家建議

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口岸管理改革的新形勢,給檢驗檢疫部門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檢驗檢疫只有以變革的思維,不斷轉變職能,理清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質檢工作的制度體系和技術體系建設,才能適應我國“單一視窗”建設的需要,促進檢驗檢疫事業的不斷發展。

以“網際網路思維”構建和完善檢驗檢疫法律法規體系。一方面,針對電子簽章電子證單、安全認證、責任認定、智慧財產權等問題,儘快制定、修改和完善現有法律法規,從而形成一個較為靈活的、與電子貿易相匹配的檢驗檢疫法律框架體系;另一方面,進一步明確檢驗檢疫在口岸執法中的職能以及在“單一視窗”建設中的權利和義務,從而使檢驗檢疫法律法規具備更高的透明度、適用性和可預見性。

以需求為導向,重構檢驗檢疫電子政務體系。要從滿足企業的需求和執法監管的需要出發,進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總體規劃設計,按照相關國際通用標準,建立和完善統一的規範標準,對現有檢驗檢疫電子系統進行全面的梳理整合,同時,將業務改革和信息化建設深度融合,充分體現信息化的驅動作用,提升工作效能;要加快建立質檢信息資源已分享資料夾,逐步實現質檢業務與其他口岸機構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互換,積極參與“單一視窗”建設,以最終融入集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電子支付為一體的現代口岸一體化服務體系為目標,達到重新建構檢驗檢疫電子政務系統的目的。

創新監管方式和再造工作流程,適應“單一視窗”建設的需要。堅持底線思維,以便利企業和有效監管為原則,適應“單一視窗”建設的需要,創新模式、再造流程。要突出重點,以風險管理、分類管理等為理念,進口“檢疫前置,檢驗後移”,出口“監管為主,檢驗為輔”,實現監管模式由“橄欖型”向“啞鈴型”轉變,對現有流程進行全面梳理和再造,實現工作流程由“串聯式”向“並聯式”轉變,減少層級管理和中間環節。

重視人才引進,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圍繞檢驗檢疫業務和“單一視窗”建設的人才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和引進,同時加強與國內外專業機構的合作和交流,不斷提高檢驗檢疫技術執法,以及運用和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能力。

總之,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設僅僅靠依賴個別機構,無法持續推動“單一視窗”建設的實質性向前發展。而現階段檢驗檢疫的主要任務就是以變革的思維,加快完善自身建設,以積極的姿態做好充分的準備,適應“單一視窗”全面發展的需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