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建忠[浦東新區關工委幹部]

喬建忠[浦東新區關工委幹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喬建忠,男,1953年4月出生,現任浦東新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他自1997年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以來,愛崗敬業,在幫困助學、挽救失足青年、組織老幹部宣講革命傳統、開展老少結對活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1998年,浦東新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被市教委評為“上海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1999年,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2000年和2001年,連續兩次被中國關工委評為“全國宣傳工作先進集體”;2002年以來,多次被市關工委評為先進集體。

主要事跡

一、情系貧困學生,熱心幫困助學

2004年,喬建忠到雲南省楚雄州所屬的姚安縣開展幫困助學活動。姚安縣是國家重點扶貧縣,由於山區交通不暢、資源匱乏、經濟極端落後。他到那之後深深地被貧困景象所震驚。那裡許多小學生每月的一伙食費只有10元,一個學期的學費只有200元,但就這200元錢許多學生還無力承擔,不得不輟學。回來後,他把這些情況如實向老幹部作了介紹,希望老同志們發揚革命光榮傳統,為貧困學生獻愛心。喬建忠同志想方設法與楚雄州駐滬辦事處的領導取得了聯繫,辦事處的同志提供了急需幫困助學、品學兼優的學生名單。他又根據完全自願的原則,採取個人結對與支部集體認養兩種形勢開展幫困助學活動。老同志們紛紛慷慨解囊,從微薄的養老金中拿出一部分錢,共捐款4萬餘元,資助了200多名貧困學生讀書。老同志們說:“我們過去吃苦,流血犧牲,就是為了讓下一代過上好日子,有飯吃,有書讀。但由於地區差別,國家許多地方很窮,我們有責任幫助他們。”喬建忠將老同志們的善舉寫成稿子在新聞媒體宣傳後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在離休幹部張尚瓊同志牽線搭橋下,居住在高橋鎮的台胞孫惠英女士,將平時節衣縮食省下來的18萬元錢,寄給了雲南姚安縣教育局,資助了107名學生上學。浦東新區老幹部的愛心,如雨露滋潤著姚安山區貧困學生的心靈。他們激動地表示,一定要刻苦學習、健康成長,將來長大了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用實際行動報答上海爺爺奶奶們的關愛之情。姚安縣縣政府、教育局有關領導專門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

喬建忠同志不但自己發動老同志和老幹部工作者幫困助學,他自己還默默無聞資助了雲南姚安縣白麗娟等4位學生讀書。這些學生經常給他來信深表感謝。

二、關心失足青年,促使浪子回頭

隨著浦東改革開放的進展,外來導入人口逐年增多,據有關部門統計,浦東新區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喬建忠認為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不能總是錦上添花,還要雪中送炭,多關心弱勢和失足青年。在領導的關心重視下,他先後組建了兩個老幹部幫教團,發動老幹部與市第三勞教所和女子勞教所學員開展結對幫教工作,每年帶領老幹部去勞教所至少1—2次,開展面對面的幫教活動。據勞教所統計,十年來,先後有300多名老幹部與560多位勞教學員簽訂了一對一幫教協定。在老同志的耐心幫教下,其中有450多名勞教學員提前解教。他不僅發動老幹部做好大牆內失足青年的工作,還動員老同志運用社會資源幫助勞教釋放人員就業。勞教人員張志勇釋放後,找不到工作,多次找到喬建忠,希望能解決就業。喬建忠通過曾經擔任浦東新區經貿總公司經理的洋徑街道離休幹部周榮芝的關係,為張志勇在洋徑街道找到了工作。長寧區少年法庭在新區老幹部活動中心建立了幫教服務基地,喬建忠先後聯繫了14位老同志與7名監外執行的學員結對。經過老同志們苦口婆心的教育挽救,這7名學員都提前釋放,有的還上了大學。喬建忠同志兩次被浦東新區幫教志願者協會選為常務理事,先後兩次出席了市幫教志願者協會代表大會。

三、創新工作思路,營造特色品牌

浦東新區關工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裡傾注著喬建忠的心血。

建立三級工作網路,開創學校與社區相結合的關心下一代工作新路。在領導的關心重視下,喬建忠建立了區一級關心下一代工作理事會,由老幹部、街道、鎮現職幹部、中國小領導、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其次,各街道、鎮成立關工工作領導小組,請社區老幹部、老教師“出山”,與街道有關部門共同開展工作;各中國小、職校和居委、村委成立關工工作小組,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三級工作網路。

建立浦東新區企業家關心下一代理事會。為了發動企業家熱心參與關心下一代工作,喬建忠經過多方聯繫,四處奔波,先後發動了上海匯眾汽車有限公司、新世紀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老總擔任浦東新區關心下一代企業家理事會理事,制定了章程,經常開展活動,為青少年成長做好事、送溫暖、獻愛心。新世紀有限公司出資40餘萬元先後為雲南楚雄州自治區武定縣建了2所希望國小,每年出資20萬元資助200名學生完成高中學業,還吸納了雲南武定縣所有在上海學習的大學生的就業。企業家理事開展了“情系下一代”捐款贈書等多項活動,受到學生家長的好評,得到市和中國關工委的充分肯定。

把握教育契機,抓好主題活動。他組織了新區5萬多名中小學生參加“共和國邁向新世紀,全國青少年徵文活動”,取得優異成績,有93名學生獲得全國優秀徵文獎。各中國小校參加中關工委等6家單位發起的“五十年輝煌,新世紀暢想”忘年交讀書活動,洋涇中學獲得市優秀獎。2003年,他組織新區有2113名老幹部、老教師、退休人員、7643名學生、200所學校參加上海市關工辦舉辦的“愛心工程杯”結對共建忘年交活動,促進老少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去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他動員新區10所學校參加國家教育部、關工委組織的“我愛我的祖國”讀書徵文活動,有500名學生撰寫了心得體會,有多名學生獲獎。他還冒著高溫酷暑與有關街鎮聯繫,請中國少年兒童劇院為浦東新區少年兒童演出紅色舞台劇《地下少先隊》8場,觀眾達近萬人次。他還組織老幹部和青少年圍繞觀看《地下少先隊》開展“六個一”活動,在社會上激起熱烈反響,在市關工委召開的有關會議作了專題介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