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長尾葉猴

喜馬拉雅山長尾葉猴

喜山長尾葉猴(學名Semnopithecus schistaceus),屬於猴科長尾葉猴屬,分布於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地,在中國主要分布於西藏南部的林區,數量稀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與其他長尾葉猴一樣,它們以樹葉為食。

基本信息

摘要

喜山長尾葉猴喜山長尾葉猴

名稱

中文學名:喜山長尾葉猴
中文俗稱:長尾猴,癯(qú)猴,白猴,白臉猴
英 文 名:Hanuman Langur
拉丁學名:Semnopithecus schistaceus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靈長目 Primates 
科: 猴科 Cercopithecidae 
屬: 長尾葉猴屬 Semnopithecus 
種: 喜山長尾葉猴 S. schistaceus

特徵

尾長超過體長,頰毛和眉毛髮達。體毛灰黃褐色;臉黑色;額、頰、頦、喉為灰白色。

生活習性

棲息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中。營樹上生活,在地面上也能行走。出沒於河谷兩旁林間石崖上,常集群活動,一般數十隻為一群,多晨昏覓食,以樹葉和野果為食。繁殖情況多在4~5月產仔。雌猴妊娠期190~210天。每2年繁殖1胎,每胎1~2仔。壽命飼養壽命約25年。

現狀

1985年始,在西藏已建立了以保護綜合自然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或以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為主的保護區,如墨脫自然保護區(面積6.2萬公頃)、樟木口岸自然保護區(6852公頃)、吉隆江村自然保護區(約3.4萬公頃)和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330萬公頃)。

壽命

飼養壽命約25年。

保護等級

I 級 (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等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