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龍蜥

喜山龍蜥

喜山龍蜥是龍蜥屬的一種蜥蜴,生活于海拔2400m的山區林間空地草叢中,在我國分布於西藏,在印度也有分布。人工飼養主要以蟋蟀、麵包蟲`大麥蟲和蟑螂為食物,飼養箱以木箱和玻璃箱為主,忌高溫悶熱。

基本信息

介紹

喜山龍蜥喜山龍蜥

·中文名:喜山龍蜥

·物種分類:爬行類→蜥蜴目→鬣蜥科→龍蜥屬

·拉丁名:Japalurakumaonensis

·英文名:HimalayanJapalure

·屬中文名:龍蜥屬

·國內分布:西藏

·國外分布:印度

·生境:生活于海拔2400m的山區林間空地草叢中。

形態特徵

體小中型,略側扁。全長200~300毫米;尾極長,超過體長的2倍。吻鈍圓;鼻孔位於鼻鱗的中央;鼓膜處被小鱗,鼓膜不顯;頭被鱗片大小不等,無橫向的喉褶;脊部自頸起有1行鬣鱗,鬣鱗向後逐漸減小,至尾中部不顯;尾下基部鱗片大於腹鱗。通身鱗片均起棱。
體色變異較大,全長可達約30厘米。全身灰褐色並有黑斑,雄性在身體二側有黃色帶,雌性體背有時呈棕色,能在不同的光照強度下改變體色。體背在光照下一般為淡黃綠色、淡棕橄欖綠色或棕綠色,在暗處為棕色或暗棕色;頭頂部通常有暗棕色或黑色的網紋,有時有2條窄斑在兩眼間橫過;眼下及頰區為白色,軀幹部有許多白斑或多或少排列成橫行、半圓形或“山”字形。

生活習性

喜山龍蜥喜山龍蜥

生活于海拔2400m的山區林間空地草叢中。主要生活在樹上。常在農田、草叢、水稻田、灌木叢、松樹和竹叢等叢林地區活動。常棲息在樹幹上,有領域性。以蜚蠊、螞蟻等昆蟲為食。4~9月為主要活動季節,其餘時間進行冬眠。天敵包括蛇類和鳥類,也棲居在石隙的洞穴中。每年4~9月繁殖,產3~6枚卵,白色,革質。捕食蝴蝶、蟾蜍、蝌蚪、小而軟的昆蟲、昆蟲的幼蟲及植物種子。

飼養

人工飼養的喜山龍蜥主要以蟋蟀、麵包蟲`大麥蟲和蟑螂為食,換句話說就是只要是體型大小都適合當食物的節支動物它都吃。
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應該給於一定得生存空間,剛到家的喜山龍蜥一定要先靜養`!!否則容易拒食而亡!
飼養箱以木箱和玻璃箱為主`但是一定注意,喜山龍蜥是一種很怕悶熱的蜥蜴`千萬不能被悶到``否則性命難保
箱子裡擺放沉木,杜鵑等樹枝供其攀爬,喜山龍蜥喜愛攀爬。
溫度在18-23左右最佳(個人總結),溫度太高它就去避暑了,濕度60-80%放一個水盆然後一天噴一次水就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