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瘡

喉瘡

喉瘡,系指喉間生肉色赤,層層相疊,飲食吞咽有礙的病證。

基本信息

概述

系指喉間生肉色赤,層層相疊,飲食吞咽有礙的病證。

病因

皮損為瘙癢性局限性水腫性紅斑,境界不清,可出現水皰、糜爛和潰瘍。

症狀

《醫學心悟》卷四:“喉瘡,少陰腎經陰火上沖也,其上齶生瘡脾熱也;舌上生瘡心熱也。”宜結合全身情況論治。
自覺局部有脹感、瘙癢,遇熱後更甚,嚴重者可有水皰,破潰後形成潰瘍、經久不愈。

鑑別

局部紅、腫、癢、痛、熱。
傷達真皮層。紅、腫、痛、癢較明顯,局部起水泡,無感染結痂後2~3周愈合。
深達皮下組織。早期紅腫並有大水泡,皮膚由蒼白變成藍黑色。

治療

魚腥草30克,青黛10克,白芷10克,牛黃3克,冰片3克,貝母10克,玄參15克,金銀花15克,甘草6克。
上藥研成細末,日服2次,每次一小勺,3~5克,含化,余藥渣白開水送下。

預防

加強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鍊,如練氣功、跳舞、跳繩等活動,至微熱為止,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微循環障礙,達到“流通血脈”的目的。
如此每天干地3次,可以鍛鍊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減少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