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沙國小

喇沙國小位於香港,於1957年9月創建,喇沙國小實際上分成兩所學校,現在合併為一所全日制國小。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喇沙國小La Salle Primary School) 是香港的一所天主教男子國小,由天主教修會喇沙會創辦,位於九龍城區界限街,近喇沙利道交界。喇沙書院為其直屬中學。

【歷史】
〖創立〗

喇沙國小於1957年9月由彭亨利修士創建,校舍前身是喇沙書院的附屬建築。當時,喇沙國小共有10個班,學生人數共425人。

〖擴展〗

1960年6月28日,一座全新的校舍落成。新建築仿照1937年舊校舍的設計,坐落於舊校舍以西,並添加了額外的樓層。學校擴充至32班,分上下午兩節。二、四、六年級在上午上課,一、三、五年級則在下午上課。學校並分長短周。

1972年,校舍第二的擴建,添加了大量設施,主要包括雷自強禮堂(通常作羽毛球場用)、兩個課室、演講廳(可播放電影)、圖書館、故事室、游泳池,和一座足球場,地下的雨天操場則分作籃球場和擺放桌球桌。校舍也為當時在香港辦學的喇沙會修士提供宿舍。學校再擴充至36班,上下午各有18班。

〖分拆為上下午校〗

喇沙國小自創辦以來,即使課堂分開上下午兩節,以其他的標準來看仍然是一所學校。1987年,在當時的校監拉斐爾修士主持下,分拆成上午校和下午校。之後,喇沙國小實際上分成兩所學校,共享同一座校舍,卻有不同的校長和教師,學生分開註冊。分拆計畫用了3年才完成(1988-1991年)。

近年發展

〖校舍重建〗

1998年,學校的管理委員會回響香港政府的全日制學校政策,開始計畫重建校舍,以配合全日制教學的需要。1999年政府批准重建計畫,立法會亦為重建批出撥款。重建計畫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2000年7月開始,於2002年8月完成。期間拆除了舊校舍的一部分,並在原來足球場的位置建造新的教學大樓。原來的游泳池則被填平,以改為臨時的足球場,直到第二階段。2002年9月,教師和學生遷到新的校舍,喇沙國小並在15年的分拆後,再次改制,成為一所有36班的全日制國小。第二階段緊接著開始並於2005年完成,拆卸了舊校舍餘下的建築物,改建成一座露天足球場和室內的一個游泳池,以及地下停車場。

重建計畫更新了整個校園,很多設施均超越一般學校的水平。其中在頂層有一個樓底高達十米,極為寬敞的禮堂,可容納2000人或分為八個羽毛球場。還有小教堂,25米室內游泳池和貫通全校園的電腦網路。每個教室均設有電腦、實物投映機和視像放映機。這些特別設施共耗支四千萬港幣。由於新建校舍超越一般國小的標準,政府並不承擔這筆費用,必須由學校自行籌集。在家長、舊生、喇沙會和其他友好團體的合作下,舉辦了大大小小的籌款活動。款項最後成功籌得。

校舍重建時,拆掉了舊校舍的龜池,及包括聖母山在內的一些雕塑,並砍掉了操場上和停車場裡的多棵大樹,此舉在當時曾經引起一些不滿的聲音。

歷任校長

〖半日制時期〗

☆上午校

彭亨利修士 (1957-1984)

馮文輝先生 (1984-2002)

☆下午校

鄺明清先生 (1958-1963)

林修士(1963-1966)

盧榮漢先生 (1966-1974)

雷惠銘先生 (1974-1978)

陳仲勉先生 (1978-1998)

黎朱慧芳女士 (1998-2000)

鮑陳慧兒女士 (2000-2002)

〖全日制時期〗

陳慧兒女士 (2002- )

【著名校友】

黃沾- 香港著名填詞人

李小龍- 武打巨星

徐耀華 - 聯交所前行政總裁

吳榮奎- 前運輸局局長

施祖祥- 貿易發展局行政總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