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

善言

善言,漢語辭彙。 (1).有益之言;好話。(2).善於言談,巧於言辭。

引證詳解

1、有益之言;好話。
①《孟子·離婁下》:“ 禹惡旨酒,而好善言。”
②唐韓愈《與少室李拾遺書》:“方今天子仁聖……樂善言如不得聞。”
③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四·萬歲》:“他人獵得禽獸,吾獵得善言。”
④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后為國捐生》子瑜到彼,須用善言求吾弟。吾弟性如烈火,吾尚懼之,切宜仔細。
法家亦以特指儒家的仁義之言。
⑤《韓非子·飭令》:“飭令,則法不遷;法平,則吏無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

2、善於言談,巧於言辭。
①《老子》:“善言,無瑕謫。”
②《莊子·徐無鬼》:“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
③《史記·五帝本紀》:“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張守節 正義:“共工善為言語,用意邪僻也。”

相關詞語

善言終美shàn yán zhǒng měi

釋義

有益之言,會給別人帶來美感。

1、善言:有益之言;好話。善於言談,巧於言辭。

2、終美:最終給給人達到一種美感。

善言名句

1、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經》

2、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易經》

3、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易經》

4、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易經》

5、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易經》

6、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易經》

7、善,德之建也。——《國語》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9、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10、母氏聖善。——《詩經》

11、君子之善善也長,惡惡也短;惡惡止其身,善善及子孫。——《春秋》

12、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左傳》》

13、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左傳》》

14、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5、內外倡和為忠,率事以信為共,供養三德為善——《左傳》

16、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左傳》

17、善累而後進之。——《谷粱傳》

18、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

19、上善若水。——《老子》

20、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老子》

21、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老子》

2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23、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書》

24、為善不同,同歸於治;為惡不同,同歸於亂。——《尚書》

25、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於克一。——《尚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