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歷程

善的歷程,是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國榮。出版時間2009年06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與前此的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相近,《善的歷程:儒家價值體系研究》所作的,

善的歷程

首先是一種歷史的詮釋。當然,詮釋不同於歷史的簡單再現,它總是以詮釋者的理論視域為背景,並同時展開為一個邏輯重建的過程。事實上,歷史的詮釋與邏輯的重建往往很難分離,二者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歷史與邏輯的統一。也正是以此為基本原則,《善的歷程:儒家價值體系研究》對儒家價值體系的考察,並不僅僅限於文化史現象的描述,而是更多地側重於其歷史內涵與邏輯意蘊的雙重展示,後者同時又旨在為文化哲學的當代建構提供某種歷史的前提。

作者簡介

楊國榮,1957年生於上海,浙江諸暨人。華東師範大學紫江特聘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國際儒聯理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等校的客座教授,美國比較哲學雜誌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編委。先後在牛津大學、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從事學術研究。已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其中10部同時出版于海外;在《中國社會科學》、Philosophy:East and West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多種論著被譯為英、德、韓等文在國外出版與發表。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儒家價值體系的奠基

天人之辯與仁道原則

二 為仁由己和天命的預設

三 修己以安人:自我實現及其邏輯歸宿

四 義以為上與孔顏之樂

五 “大德不踰閑”的歷史涵義

六 作為價值目標的理想人格

七 超越有限:存在的意義及其他

第二章 從孔子到孟子

一 仁道原則的展開

二 力與命的內在緊張

三 獨善其身和兼善天下

四 恆心的根據與惟義所在

五 從執中而權到君子反經

六 內聖的走向

第三章 演進中的折變

一 天人之際:從相分到互動

二 制天命而用之:自由理想的擴展

三 各得其宜與群居和一

四 義的外部確證及其工具化

五 從以權應變到以道壹人

六 全而粹與化性起偽

第四章 價值本體的建構及其內化

一 《易傳》:價值本體的建構

二 價值本體的雙重內化

三 止於至善與修身為本

第五章 正統的形成

一 超驗形式下的人文取向

二 德威交融:仁道原則與暴力原則的溝通

三 權威主義原則的確立

四 古今之辯

五 義與我的合一:個體的普遍化

六 道義與功利的二難

七 從仁且智到性三品:人格理想的展開

第六章 援道入儒的價值觀意蘊

一 名教與自然:天人之辯的歷史延續

二 自性的確認與玄同彼我

三 逍遙的理想與天命的抑制

第七章 衍化與整合

一 仁道原則的重建

二 天理主宰下的自我權能

三 群己之辯的二重變奏

四 從義利之辯到理欲之辯

五 天理的權威化與良知準則論

六 醇儒境界

第八章 明清之際:歷史的反省與自我轉換

一 經緯天地:逸出內聖之境

二 經學的實證化與理性的工具意義

三 化“天之天”為“人之天”

四 造命與循理

五 理欲統一:存在與本質的雙重確認

六 我的自立與群體認同

第九章 儒家價值體系在近代的歷史命運

一 權威的失落:傳統與近代化的緊張

二 返本開新:新儒家的選擇及其雙重意向

第十章 走向現代

一 現代化的歷史需要與儒家價值觀

二 儒家價值體系與合理性的重建

附錄一 儒學的形上內蘊

附錄二 何為人與人之“在”——從孔子的視域看

後記

新版後記

三版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