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生態脆弱區土地利用

喀斯特生態脆弱區土地利用

《喀斯特生態脆弱區土地利用》本書以位於貴州中部的貓跳河典型喀斯特流域為對象,以衛星影像為數據源,研究了該地區在過去30年間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過程、驅動機制,預測了該流域在不同目標情景模式下的土地利用/覆被變化。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運用景觀生態學的方法對貓跳河流域過去30年間的土地利用/覆被變化以及未來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生態效應進行了評價。

本書可供從事LUCC研究和喀斯特研究的高校師生、科研院所和政府決策部門的相關人員參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研究思路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我國西南喀斯特地區生態建設的緊迫性

二、LUCC是全球變化研究的前沿領域

三、喀斯特地區LUCC研究的不足

四、LUCC區域案例研究的不足

五、LUCC驅動力深入研究的需要

六、貓跳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典型性

第二節 研究內容、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內容

二、方法和技術路線

第二章 相關領域研究進展

第一節 LUCC的內涵

第二節 LUCC計畫進展

一、LUCC格局與過程

二、LUCC驅動機制

三、LUCC模型與預測

第三節 喀斯特地區的LUCC研究

一、格局與過程

二、驅動力

三、資源、生態、環境效應

四、數學建模

第三章 貓跳河流域概況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自然地理背景

一、氣象氣候

二、地質基礎

三、地貌結構

四、河流水系

五、土壤植被

第三節 社會經濟概況

一、人口增長

二、經濟發展

第四節 空間分異

一、丘原區

二、峽谷區

第四章 貓跳河流域LUCC格局與過程

第一節 數據與方法

一、數據

二、方法

三、技術流程

第二節 土地覆被分類

第三節 變化過程分析

一、1973~1990年

二、1990~2002年

第四節 空間差異

一、丘原區和峽谷區

二、丘原區內部差異

三、峽谷區內部差異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貓跳河流域LUCC驅動機制

第一節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中的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

第二節 數據與方法

一、方法

二、數據

第三節 驅動因素診斷

一、因子診斷

二、結果分析

第四節 驅動因子分析

一、氣象氣候

二、人口變化

三、經濟發展

四、農業技術進步

五、燃料結構

六、富裕程度

七、市場與物價

八、制度與體制

九、政策法規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貓跳河流域LUCC情景模擬

第一節 模型選擇

第二節 CLUE-S模型

一、模型簡介

二、模型原理

三、數據

四、模擬步驟

第三節 模型驗證

第四節 情景變化模擬

一、生態安全目標情景

二、糧食安全目標情景

三、經濟發展目標情景

四、綜合發展目標情景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貓跳河流域LUCC的生態效應評價

第一節 評價指標篩選

一、拼塊類型級別指標

二、景觀級別指標

第二節 1973~1990年LUCC生態效應評價

第三節 1990~2002年LUCC生態效應評價

第四節 2002~2012年可能LUCC生態效應評價

一、生態安全目標情景

二、糧食安全目標情景

三、經濟發展目標情景

四、綜合發展目標情景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結論與討論

第一節 主要結論

第二節 進展分析

第三節 問題討論

參考文獻

彩圖

書摘

LUCC是當前國際全球變化研究的前沿和熱點領域,喀斯特生態脆弱區的土地利用/覆被變化是國際LUCC研究中的薄弱環節。以貴州中部的典型喀斯特流域——貓跳河流域為例,通過詳實的地面調查,以1973年的Landsat-MSS影像、1990年和2002年的Landsat-TM影像為數據源,在RS、G IS、GPS為核心的"三S"集成技術支撐下,套用單一土地利用動態度、單一土地利用轉入率和轉出率、綜合土地利用動態度、土地利用度以及土地覆被變化空間指數等指標,定量研究了該流域在過去30 a間的土地利用/覆被的變化特徵。研究表明:(1)研究區的土地覆被類型主要以耕地、灌草地、灌木林以及有林地為主;(2)1970年代以來,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劇烈,各地類之間的變化幅度存在較大差別,水田、灌木林、其他林地、灌草地等地類先減後增,旱地和裸岩地先增後減,有林地、水域、城鎮建設用地、農村居民點、交通工礦用地等持續增加;⑶1973~1990年的土地利用動態度和土地利用度均比1990~2002年大,前一時期的裸岩地明顯增加,土地利用具有明顯的不可持續性,進入1990年後,裸岩地縮減,流域生態環境質量趨於好轉;⑷伴隨著分布面積在平面空間上的張縮,各地類的平均分布高程和坡度在垂直方向上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