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的經濟解釋

商業模式的經濟解釋

1.2 1.3 交易成本最小的商業模式3.1

詞條名片

書名:《商業模式的經濟解釋:深度解構商業模式密碼》

《商業模式的經濟解釋》封面《商業模式的經濟解釋》封面

ISBN:978-7-111-38128-0
作者:魏煒、朱武祥林桂平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華章公司
定價:36.00元

內容簡介

為什麼在國外叱吒風雲的百思買在中國一籌莫展,無法突破(國)美、蘇(寧)爭霸的格局?
為什麼剛剛起步的Twitter、Facebook在短短几年間就打破了Google、Yahoo曾經的網際網路神話?
為什麼同樣是餐飲,會同時存在收取一次性進場費的自助餐和豪華酒樓中的點餐消費、按消費量收費的盈利模式?
為什麼企業融資有的選擇銀行借款,有的選擇風險投資,還有的通過信託基金?
——究竟怎樣才能設計出合適的、優秀的商業模式?
依靠獨特的經驗,還是一時的靈光閃現?
抑或依據商業模式內洽的邏輯結構?
從描述性的框架“魏朱六要素商業模式”模型起步,《發現商業模式》描繪了企業繽紛多彩的交易結構,用解構的視角去發現企業運營的微觀結構;《重構商業模式》則闡釋了企業基業長青、歷久彌新的秘訣——商業模式重構。
作為階段性總結,《商業模式的經濟解釋》揭示了商業模式六要素之間存在的內洽的邏輯關係,為企業提供了設計優秀商業模式的可循的路徑。

作者簡介

魏煒

1965年12月出生於新疆農六師105團,湖南寧鄉人。1990年在清華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2004年在華中科技大學獲管理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企業戰略管理、商業模式、組織經濟學等方面的研究。曾在新疆工學院和新疆大學工作,現為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副院長,管理學教授,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聚成實踐家商業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深圳長園集團、中興通訊、大連獐子島、新疆金風科技、新疆新能源、北京居泰隆、天音控股等多家上市/非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或管理顧問。主持參與過40餘個企業管理諮詢項目。
在《管理世界》《經濟與管理》《統計與決策》《創富志》《中歐管理評論》等國內外學術和財經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論著:《發現商業模式》、《重構商業模式》《慈善的商業模式》、《管理制度的經濟分析與設計》、《現代企業管理》等。

朱武祥

1965年5月19日出生,江西高安人。清華大學管理信息系統專業學士(1987年),技術經濟專業碩士(1989年),數量經濟學博士(2002年)。現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企業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企業金融。包括:企業微觀交易結構與商業模式,企業金融微觀結構與金融解決方案(企業金融工程),企業資本運作與價值管理(戰略投資,多元化,併購重組),金融市場管制與發展。現任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金融學會金融工程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農村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科院融資租賃研究基地副理事長。
出版論著:《發現商業模式》、《重構商業模式》、《商業銀行突圍》、《中國股票市場管制與干預的經濟學分析》、《中國公司金融學》、《輕資產運營:以價值為驅動的資本戰略》、《輕是美好的:一流企業的輕資產運營模式》等。

林桂平

1982年10月出生,廣東揭陽人。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生,香港大學金融學碩士(2009年),北京郵電大學工科學士(2004年)。主要研究領域為商業模式、戰略管理、公司金融等。現為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聚成實踐家商業模式研究中心研究員。曾在《創富志》、《管理學家》等期刊上發表十幾篇文章。

名人推薦

這是一本令人興奮的書。許多精彩的商業模式,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呢?答案往往被歸結為企業家的獨特經驗和靈感。這使商業模式的設計變得非常神秘。那么有沒有規律或辦法呢?本書提出了一套工具,讓商業模式的設計有了衡量的標準,也讓商業模式的內在邏輯清晰可見。如果你經營一家企業,我推薦你閱讀這本書,相信其中的精彩之處,一定會讓你興奮不已。
——張信東
《創富志》雜誌出版人
《商業模式的經濟解釋》在邏輯上推進商業模式的研究,從定義、功能、要素內在自洽邏輯、設計等所有環節進行拓展,是集大成之作。本書清晰地闡述了商業模式本質及其核心要素自洽的邏輯,撥開籠罩在繽紛世界中多樣商業模式上的層層迷霧,使商業模式從實踐真正抽象成為一套理論、一門學科,更好地用於指導實踐。從此,商業模式理論進入可演繹、可設計、可構造的新階段,這無疑將為商業模式學科的發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張 平 教授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
《經濟研究》副主編
在所有寫商業模式的書籍中,魏煒和朱武祥兩位作者的書是最值得閱讀的,不像其他理論文章,概念的澄清和界定需要花費大量的筆墨,需要證明概念的存在與合理性,商業模式研究的是企業何以存在下去的頂層設計問題,對企業的現實經營有指導才是正理,魏朱兩位作者深知這一點,沒有在理論和概念上做過多的糾纏,而是引用大量的案例來啟發讀者的思考,供讀者借鑑。
——網友 涅子

推薦序

商業模式的三把標尺
這是一本令人興奮的書。
許多精彩的商業模式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呢?答案往往歸結為企業家的獨特經驗和靈感,這使得商業模式的設計變得非常神秘。那么,商業模式的設計有沒有規律或方法可循呢?
本書提出了一套商業模式設計的工具,使商業模式的設計有了衡量的標準,也使商業模式的內在邏輯清晰可見。
既然魏煒、朱武祥兩位教授首先把商業模式定義為“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那么哪些“利益相關者”應該被設計進來?又該採用什麼樣的“交易結構”呢?本書提出了三把標尺:交易價值、交易成本、交易風險。
這一套工具是如何發生作用的呢?
我們可以這樣構想,在一個以你的企業為焦點的商業模式中,交織著各種“利益相關者”——可能是你的顧客、供應商、合作夥伴、經銷商等,他們之間通過各種“交易結構”聯繫在一起,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商業模式。
但是,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說,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一個穩定的商業模式經常會遇到挑戰,為了獲得競爭優勢,企業家不得不重新設計商業模式,為自己創造更有利的商業生態環境。
如果重新設計一個商業模式,你的思路可以是這樣的:引入新的利益相關者,並隨之改變交易結構。
這樣做之後,你可能會提升整個商業模式所創造的價值——交易價值,但同時也可能會增加整個商業模式的交易成本。為了降低交易成本,你所採取的措施又可能會帶來新的交易風險。而為了降低交易風險,你可能又要引入新的利益相關者,或者調整交易結構。
這樣不斷調整,就是商業模式設計的過程,最終形成一個新的、相對穩定的商業模式。
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有了交易價值、交易成本和交易風險這三把標尺,商業模式的設計思路變得更加清晰。在本書里,我們將會讀到許多精彩的商業模式設計案例,其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商業模式價值”的最大化。
循著這樣一個思路,整個商業模式的內在邏輯也逐次展現在我們面前。魏煒、朱武祥兩位教授曾提出商業模式的六要素——業務系統、定位、贏利模式、關鍵資源能力、現金流結構和企業價值,如果用這三把標尺來看,實際上是從不同的側面解釋了“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一個概念是:切割、重組。
在一個商業模式中,各方的交易之所以能夠發生,就是因為相互之間在資源能力上可以互補。一些資源能力在甲方發揮不了作用,在乙方卻可以創造新的價值。把相同的資源能力配置給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所產生的交易價值、付出的交易成本或承擔的交易風險,都可能完全不同。既然如此,將資源進行更細緻的切割,並在商業模式系統內重新配置,就會提升整個商業模式的價值。無論是利益相關者,還是資源能力以及收益價值環節,都可以進行切割、重組。
這會不會很複雜?確實複雜,但因為有了前文所述的三個衡量標準,問題就簡單了許多。複雜的事的解決方法卻有可能很簡單,這就是本書最有趣的地方。
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商業模式雖然越來越受關注,但尚未成為公認的學科。令人吃驚的是,魏煒和朱武祥兩位教授在這方面研究的進展竟然如此之快。
我是個很幸運的人,在我創辦一本關於商業模式的雜誌之始,就與兩位教授相識,我們幾乎在同一時間對商業模式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近五年過去了,兩位教授在《創富志》開辦的“商業模式”專欄,被企業界和投資界熱情關注。而他們對商業模式所提出的創造性的定義,至今已被各界廣泛接受,特別是我親眼目睹了它幫助許多企業家創新了自己的商業模式,這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如果你經營一家企業,我推薦你閱讀本書,相信其中的精彩之處一定會讓你興奮不已。
張信東
《創富志》雜誌出版人

本書目錄

推薦序一 商業模式的三把標尺
推薦序二 解釋的背後

第1章 緒論:商業模式與全息交易結構

1.1 交易結構的交易價值、交易成本和交易風險
1.2 交易結構的六要素
1.3 從發現、重構到解釋,從解釋到競爭、設計第2章 商業模式與交易價值、交易成本、交易風險 2.1 商業模式: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
2.2 好商業模式:高價值創造,低價值耗散
2.3 商業模式的動態分析
2.4 商業模式的構成:六要素模型
2.5 商業模式與其他管理理論的聯繫與區別

第3章 交易成本最小的商業模式

3.1 起點站:農業合作社
3.1.1 生產:供應商合作社——阿斯米爾聯合花卉拍賣合作社
3.1.2 服務:顧客合作社——居馬
3.1.3 銷售:顧客合作社——米格羅合作社
3.1.4 融資:顧客合作社——荷蘭合作銀行
3.2 第二站:住房合作社——瑞典的經驗
3.3 第三站:雇員合作社——蒙德拉貢
3.4 第四站:無所有人——各種非營利機構
3.5 第五站:另一種慈善機構——社會企業
3.6 終點站:市場交易和所有權交易的平衡——兼論晉商
3.7 商業模式與結構性競爭優勢

第4章 商業模式定位與戰略定位

4.1 從戰略定位和行銷定位講起
4.2 商業模式定位:利益相關者需求的滿足方式
4.3 商業模式定位分析維度一:產權的轉移
4.4 商業模式定位分析維度二:交易過程
4.5 商業模式定位分析維度三:產品、服務、解決方案、賺錢工具第5章 贏利模式之收支方式一:固定、剩餘和分成 5.1 資源能力的固定貢獻與可變貢獻
5.2 贏利模式的固定、剩餘和分成
5.3 影響因素一:交易價值
5.4 影響因素二:交易成本
5.5 影響因素三:風險承受能力
5.6 如何確定贏利模式
5.7 贏利模式的組合
5.8 贏利模式的競爭第6章 贏利模式之收支方式二:進場費、過路費、停車費、油費、分享費 6.1 是否創造了新的交易價值
6.2 是否降低了交易成本
6.3 是否降低了交易風險
6.4 贏利模式背後是實力差異所導致的博弈結構差異

第7章 贏利模式之收支方式三:組合計價

7.1 產品組合計價
7.1.1 兩部計價
7.1.2 “剃鬚刀—刀片”與“反剃鬚刀—刀片”
7.1.3 整體解決方案
7.1.4 超市貨架
7.2 消費群體組合計價
7.2.1 交叉補貼
7.2.2 批量計價
7.2.3 分時計價

第8章 贏利模式之收支來源

8.1 盈利來自哪些資源能力、哪些業務
8.2 來自哪些利益相關者
8.3 從PM0到PM“X”:為利益相關者編織一張生態價值網路
8.4 成本和收入的靈活轉換

第9章 關鍵資源能力與企業價值創造

9.1 什麼資源能力才是關鍵的
9.2 如何獲得關鍵資源能力
9.3 資源能力優勢如何轉化成競爭優勢
9.4 關鍵資源能力如何造就高企業價值

第10章 現金流結構與內生金融

10.1 現金流結構功能一:度量企業價值
10.2 現金流結構功能二:診斷交易結構的優劣
10.3 現金流結構功能三:金融工具的設計依據
附錄10A 金融工具的經濟解釋

第11章 平台型商業模式

11.1 平台型商業模式:正反饋性造就“多多益善”
11.2 為什麼選擇平台型商業模式:生機盎然的生態系統
11.3 平台的贏利模式:收支來源和計價方式
11.3.1 收支來源
11.3.2 定價方式
11.4 平台型商業模式的競爭與演化:以數字媒體平台為例

第12章 軟一體化型商業模式

12.1 軟縱向一體化:BP Solar的戰略選擇動因
12.2 軟全產業鏈一體化:金風科技的商業模式進化
12.3 軟一體化的資源能力要求

附錄12A 一體化的戰略動因分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