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經營

商品經營

商品經營商品經營是指商業企業通過一定購銷形式和流轉環節將商品從生產領域轉移到消費領域的經濟活動。它是商業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中心,是商品實體運動和商品價值實現的統一。

概述

商業企業的基本職能是經營商品買賣。首先是買,即以自己的貨幣向生產:企業購買商品,把貨幣轉化為商品,使商品從生產;領域進入到流通領域;其次是賣,即把購進的商品銷售給企業集團個人消費者,使商品從流通領域進入到消費領域,實現由商品到貨幣的轉化。這時,商業企業不僅收回了購買和經營商品所墊付的貨幣,而且還得到一定的經營利潤,使原預付的貨幣G轉化為增殖的貨幣G。
[編輯]商品經營範圍 商品經營範圍是指商業企業根據經營分工所確定的經營商品種類的界限。商業企業合理劃分商品經營範圍,可以增加經營品種,擴大商品流轉;減少商品積壓和脫銷,有利於安排市場供應;縮短商品儲存時間,加速資金周轉;提高企業的勞動效率和服務質量。

分工

商品經營分工是指商業企業在商品經營範圍上的劃分和分工協作。它是社會分工在商品流通領域的表現。
商業企業的商品經營分工包括:
1.不同行業之間的分工。
2.同行業不同類型商店的經營分工。即同一行業中大、中、小型商店的經營分工。
3.同行業、同類型商店的地區分工。
4.同行業不同經營特色的分工。
社會分工越細,生產專業化社會化程度越高,商業企業的商品經營分工就越細,市場也就越擴大。

目錄

商品經營目錄是指商業企業

商品經營商品經營
根據市場供求狀況及本企業經營範圍所制訂的經營商品的目錄。它是商業企業進行商品購銷活動、實施經營計畫的主要依據,具體列明經營商品的品種、花色、規格和質量。它包括必備商品目錄和非必備商品目錄。必備商品目錄是企業最低限度應經營的商品品種目錄,是保證企業經營正常進行和消費者日常固定需要的商品不致脫銷的基本措施。非必備產品目錄的品種較多,商品的型號、牌號、數量的規定界限也較靈活。
商業企業在制定商品經營目錄時,確定經營品種的主要根據是:
1.企業本身的性質類型規模
2.主要經營方式、經營範圍。
3.經營目標、經營計畫及經營策略
4.經營環境。

資本經營聯繫與區別

商品經營和資本經營是一個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的兩個概念
聯繫:

商品經營商品經營

1、目的一致。資本經營和商品經營最初是合一的,隨著企業制度的變遷、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以及資本市場和產權市場的發展,兩者逐漸分離。資本經營和商品經營都是以資本增值為目的的經營活動。
2、相互依存。資本經營並不排斥商品經營,資本經營和商品經營是密不可分的通過商品經營實現利潤最大化,是資本保值與增值的基本途徑,商品經營是資本經營的基礎,而資本經營的成功運作,又會有力地推動商品經營的發展。
3、相互滲透。企業進行商品經營的過程,就是資本循環周轉的過程,如果企業商品經營過程供產銷各環節脫節,資本循環周轉就會中斷,如果企業的設備閒置,應收帳款與存貨等流動資產質量不高,商品銷售不暢,必然使資本效率和效益低下。企業通過直接的資本運作,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使資本經營和商品經營又在更高的層次上聯繫在一起。
區別:
1、經營對象不同。資本經營的對象是企業的資本以及運動,側重的是企業經營過程的價值方面,追求價值的增值。而商品經營的對象則是產品以及生產銷售過程,經營的基礎是廠房機器設備產品設計等,側重的是企業經營過程的使用價值方面。
2、經營領域不同。資本經營主要在資本市場上運作(資本市場包括證券市場和非證券的產權交易市場等)。而企業的商品經營涉及的領域主要是產品的生產技術、原材料的採購和產品的銷售,主要是在生產資料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和商品市場上運作。
商品經營商品經營

3、經營方式和目的不同。商品經營的方式和目的是通過商品銷售或提供勞務,實現利潤的最大化。資本經營的方式和目的是通過產權的流動和重組,提高資本運營效率和效益。
4.經營導向不同。商品經營較多地受價格信號的控制。資本經營主要受資本市場的制約和資本回報率的限制。
5.經營風險不同。商品經營的企業生存和發展維繫在一個或多個產品上,如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則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資本經營的企業則把生存和發展建立在一個或多個產業上,並不斷發現新的經濟成長點,及時退出風險大的產業,規避風險。
6.企業的發展方式不同。商品經營的企業主要依賴企業自身的積累,通過創造更多的利潤並使之轉化為資本,增加生產要素和生產能力而獲得發展。而資本經營不但注重企業自身的內部積累,更重要的是通過資本外部擴張的方式,使企業快速擴張,發展壯大。資本經營和商品經營是是企業經營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應當有機地結合起來。商品經營始終是企業運作的基本形式,也是資本經營的基礎;資本經營並不能取代商品經營,它通過對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能夠擴大企業市場份額,產生規模效益,拓寬經營領域,降低經營風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