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規則

唯一的規則

《唯一的規則》,作者李零,2010年1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

這本書,是李零閱讀經典四部書(《論語》《老子》《孫子》《周易》)的第三本。前兩本《去聖乃得真孔子》和《人往低處走》,在2008年年初已出版(均已加印),而第四本(《周易》)還需等到張政烺整理本馬王堆帛書《周易》出版後才能寫定,預計要到2010年交稿。所以,《唯一的規則——〈孫子〉的鬥爭哲學》在2009年6月殺青後,擬在年底單獨推出,延續讀者對此一書系的關注。

對《孫子兵法》一書,不易研究,更不易寫好。在歷史上,對於《孫子》,一直缺少第一流學者做深入研究。清代考據學發達,《孫子》仍然無人理會,只有孫星衍,自稱“孫武之後”,輯刻了一部《孫子十家注》,但孫星衍這本書也並非注本,只是輯本,為後世積累了一些材料而已。

李零對《孫子》情有獨鍾,這在研究先秦的學者里都是很少見的;並且他研究《孫子》時間長,成果多,全面超越了前人。在本書的“自序”中,作者自述了研究《... (展開全部) 這本書,是李零閱讀經典四部書(《論語》《老子》《孫子》《周易》)的第三本。前兩本《去聖乃得真孔子》和《人往低處走》,在2008年年初已出版(均已加印),而第四本(《周易》)還需等到張政烺整理本馬王堆帛書《周易》出版後才能寫定,預計要到2010年交稿。所以,《唯一的規則——〈孫子〉的鬥爭哲學》在2009年6月殺青後,擬在年底單獨推出,延續讀者對此一書系的關注。

對《孫子兵法》一書,不易研究,更不易寫好。在歷史上,對於《孫子》,一直缺少第一流學者做深入研究。清代考據學發達,《孫子》仍然無人理會,只有孫星衍,自稱“孫武之後”,輯刻了一部《孫子十家注》,但孫星衍這本書也並非注本,只是輯本,為後世積累了一些材料而已。

目錄

自序

寫在前面的話

上篇 理論篇

第一組:權謀組(戰爭三部曲:廟算—野戰—攻城)

計篇第一——運籌廟堂之上(貴謀)

作戰第二——決勝千里之外(貴速)

謀攻第三——強攻不如智取(貴全)

第二組:形勢組(兵力的配方:形—勢—虛實)

形第四——眾寡之用一(備戰)

勢第五——眾寡之用二(應敵)

虛實第六——眾寡之用三(制勝)

下篇 實戰篇

第三組:戰鬥組(從走到打:將得吏—吏得士—士得地)

軍爭第七——看準跑得快(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行軍第九——四種行軍地形(宿營和警戒)

地形第十——六種作戰地形(六地和六敗)

九地第十一——九種客主之地(地理和心理)

九變第八——兵家最忌死心眼(九變、五利和五危)

第四組:技術組(兩種“高科技”:火攻與用間)

火攻第十二——火器時代的序幕(五火之用)

用間第十三——不用間,不勝(五間之用)

簡介

《孫子》這本書,是以說理為主,不是以講故事為主,人物當然少。

他的書,只有四個人:兩個是恐怖分子專諸曹劌),兩個是大特務(伊摯、呂牙)。

兵法是一種思維方式。它是在高度對抗中思維。戰鬥需要的是馬上接招,快速反應,而不是從容不迫,深思熟慮。我一直認為,這更接近人類思維的真相。

研究《孫子》,前前後後已有三四十年。現在回頭一看,以前的工作都是鋪墊。

我有兩本書。一本是《〈孫子〉十三篇綜合研究》,一本是《兵以詐立—我讀〈孫子〉》。這兩本書,前一本是舊作的彙編,主要側重於文本考證,比較枯燥;後一本是我在北大中文系的講義,主要側重於知識背景的介紹和全書文句的疏通,可讀性高,但細節太多。

在這本書里,作者想儘量避免重複,講義理,講思想,由博返約,回到當初關心的問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