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黃釉絞胎倭角方枕

絞胎是唐代陶瓷裝飾工藝出現的一個新品種,或稱“攪胎”、“絞泥”。 枕面絞胎,中心菱形花,四角呈品字形,絞胎花組合,有織染效果。 四圍枕牆局部有絞胎紋理,底板素整無絞胎,通體施黃色透明釉。

唐·黃釉絞胎倭角方枕(河南鞏縣窯)長15厘米、11厘米、高7.5厘米 
絞胎是唐代陶瓷裝飾工藝出現的一個新品種,或稱“攪胎”、“絞泥”。它是用白、褐兩種(或多色)泥料相間揉搓在一起,然後拉坯或切片成型。色泥相間呈現各種花紋,紋理變化多端,有木紋、鳥羽、花朵,流水、行雲等等。因工藝處理的難度,在唐代,絞胎還多與鑲嵌技法結合,用絞胎泥切片後嵌入器體,成花朵或特定圖案,以期更好、更節約地體現紋飾效果,擴大產量。此枕呈倭角四方形,枕面略凹,四圍邊棱有剮修,枕後牆中央置一氣孔,底局部無釉露胎,胎色微粉。枕面絞胎,中心菱形花,四角呈品字形,絞胎花組合,有織染效果。四圍枕牆局部有絞胎紋理,底板素整無絞胎,通體施黃色透明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