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賽兒起義遺址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二月十一日,唐賽兒據卸石棚寨,率眾數千揭竿起義。 唐賽兒用計調動官軍,於二月十六日夜,指揮義軍擊潰圍寨官軍,射殺劉忠,勝利突圍。 自大明永樂十八年,蒲台民林三之妻唐賽兒者,創修此寨,而山因此名焉。

明代農民起義遺址。位於青州市西南50公里楊集、朱崖兩地交界處的卸石棚寨(今名岌寨)。周圍群山起伏,疊巒重嶂。岌岌頂為最高峰,海拔286米, 四周懸崖絕壁,形勢十分險要。附近民眾稱之為“南門”,亦稱“唐三寨”。岌岌寨頂,按地形分為東、南、西、北四寨。唐賽兒舊寨遺址在西寨上,俗稱“攔馬牆”,分南北兩堵,相距300多米,平行橫臥於東西兩大懸崖之上。
唐賽兒,亦稱“唐三姐”,蒲台縣(治所在今濱州市蒲城鄉)人。自稱“佛母”,利用白蓮教組織民眾,準備起義。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二月十一日,唐賽兒據卸石棚寨,率眾數千揭竿起義。官府聞訊,即派青州衛指揮高鳳領兵鎮壓。唐賽兒帶領義軍乘夜擊潰官軍,殺死高鳳,聲勢大振。青州以東各地群起回響,起義軍遍及益都、安丘、諸城、莒州、即墨、壽光等地。明統治者又派安遠侯柳升與都指揮檢事劉忠率京營重兵進剿,包圍了卸石棚寨,妄圖一舉消滅義軍。唐賽兒用計調動官軍,於二月十六日夜,指揮義軍擊潰圍寨官軍,射殺劉忠,勝利突圍。由於明統治者重兵圍剿,各路義軍先後失敗,唐賽兒下落不明。據《明史紀事本末·平山東盜》載,明成祖朱棣因唐賽兒未獲,深感不安,懼其混匿女道尼中,“遂命法司:凡北京、山東境內尼及道姑,逮至京詰之……既又盡逮天下出家婦女,先後幾萬人”。這次起義給明王朝以沉重打擊。《明實錄》、《明史》、《明通鑑》及《國榷》等史書均有記載。
在岌岌寨上,還發現清同治二年殘碑1塊,碑文記載:“唐三寨由來久矣, 自大明永樂十八年,蒲台民林三之妻唐賽兒者,創修此寨,而山因此名焉。”並記載岌岌寨上的兩堵寨牆,北面一堵即唐賽兒當年舊寨牆的基礎上增修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