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祖陵

唐祖陵

唐祖陵位於邢台市隆堯縣城正南6公里的魏莊鎮王尹村北200米處的唐祖陵是唐高祖李淵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的“啟運陵”,二陵共塋,合稱“唐祖陵”。唐祖陵於198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概況

 

唐祖陵唐祖陵

 坐落於邢台市隆堯縣城正南6公里的魏家莊鎮的大唐帝陵,是唐高祖李淵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的“啟運陵”,二陵共塋,合稱“大唐帝陵”,唐高祖時始建。當時,李淵的爺爺李虎官至太尉,並輔佐宇文泰建立了北周政權,成為開國功臣。他死後,北周皇帝追錄其功,以其故里是唐堯之鄉追封為唐國公。李淵出生於長安(今西安),祖籍在邢台。後來,從太原起家的李淵打敗了所有對手並廢掉隋恭帝楊侑,建立唐王朝定都長安,李淵即為唐高祖。他建立唐朝後,舉行了隆重的追封祖先儀式,共追封了四世祖先,即:四代祖李熙為宣簡公,三代祖李天賜為懿王,二代祖李虎為景皇帝,一代祖李昞為元皇帝,確立埋葬於魏莊鎮的李熙和李天賜為李唐始祖。公元646年,唐太宗下詔修建祖陵,歷18年,至高宗麟德元年完成。

建初陵所處地勢為東、西、北三面較高,南面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間窪地。墓葬於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翁仲兩邊分列。其南,兩旁墩立欲吼石獅。再南,六匹石馬兩廂並列,每馬左側站有馬夫一人。最南,二石華表東西相對。遙望唐陵遺址,昔日氣勢雄偉、巍巍壯觀之氣勢猶存。

歷史

646年(貞觀二十年),唐太宗多次派遣使臣左驍衛府長史長孫無忌與邢州刺史李寬、趙州刺史杜敖等“檢謁塋域,畫圖進上”,著手規劃修建祖陵。664年,祖陵修建完工,歷時十八年。唐高宗特敕二祖陵墓“各宜配守衛戶三十人”,並詔令州縣官員代表皇帝每年巡祭祖陵。677年,詔令追封二祖為宣皇帝、光皇帝。開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派趙州刺史、上柱國田再思,象城縣令宗文素率象城、柏人、任縣三縣民眾維修、擴建唐祖陵附屬建築光業寺,725年完工後,刻立《光業寺碑》。

遺存

 唐祖陵經歷了1300多年的滄桑之變,如今陵墓封土已平,整個陵區形成一片低於周圍地面的窪地。陵區南北長約350餘米,東西寬約80餘米,占地面積約2.8萬平方米。陵區南部神道長100米,寬40米,兩側原存唐代石刻自南向北依次有:石華表1對、翼馬1對、鞍馬及控馬人各2對、文武侍臣3對、鎮陵石獅1對,共20件,現存17件,毀失3件。唐祖陵石刻建初陵所處地勢為東、西、北三面較高,南面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間窪地。墓葬於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翁仲兩邊分列。其南,兩旁墩立欲吼石獅。再南,六匹石馬兩廂並列,每馬左側站有馬夫一人。最南,二石華表東西相對。遙望唐陵遺址,昔日氣勢雄偉、巍巍壯觀之氣勢猶存。

建初陵遺存的這一對石獅高1.5米,有兩層座。第一層座與獅為整石雕成。石獅昂首挺胸,後蹲作雄踞之勢,其形態怒目前視,張口欲吼。頜下透雕三綹鬍鬚,腦後毛髮捲曲自如;四肢肌腱突暴,前肢後側各有一排捲曲的細毛;石獅的爪深入石座2厘米。唐陵石獅雕刻藝術精湛,形象逼真,其結構準確,誇張適度而不俗套。充分體現了初唐匠師在寫實基礎上追求內在神韻和氣勢的藝術匠心。

建初陵石刻是河北省唯一一套初唐皇家陵墓雕,與陝西關中唐諸帝陵、河南恭陵的同類雕刻遙相媲比,它既是重要的歷史文物,又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是唐陵諸多石刻中的上精品。因此,曾使那些居心叵測的文化侵略者垂涎。抗日戰爭前,日本古玩商人曾用兩千元巨款,買通該村村長,將這兩尊石獅盜運到內邱,企圖裝上火車運走。當地民眾聞訊此事,怒不可遏,火速趕至內邱,追回石獅。當時隆平縣政府將石獅移至城內,置於原隆平縣政府院內,現已移交縣文物保管所保存.

李唐祖籍

1996年前唐李倫墓志銘於邢台市任縣新市村北沙坑發現。此坑距邢台隆堯縣王尹村唐祖陵3里,有光業寺碑珍貴石刻。(墓)志銘未見上蓋,四側各刻有3個供養人,李倫墓志銘銘文和光業寺碑文清晰表明李唐祖籍在今邢台任縣新市村,從而揭開了李唐祖籍之謎。

銘文的關鍵話只有七句:“公承唐王之胤,建初皇帝之宗”,“歸祔祖考”,“致於舊域”:“邢台之郡,任縣之北,新市居疃”。其譯文是:家父李(倫)公本是唐王的後代,建初皇帝李熙(李淵的曾祖父)的子孫,死後願歸祔老祖宗,安葬到李熙老祖公的原籍地(故鄉):在邢州的管轄區域內,任縣的北部,新市村是我們老李家世代居住的家園。七句中關鍵的關鍵是一句:“新市居疃”。這表明“大唐故里——任縣新市”成立!

李倫墓志銘透露出的信息:李淵與李倫是同一個始祖李熙,他們的祖籍地是邢州任縣新市村;河北邢台任縣新市村李熙一族世系表如下:李天賜→李虎→李昺→李淵→李世民…………李晁→李通→李倫→李仲殷、李仲和…光業寺碑:金繩界邢任之國“金繩界邢任之國,寶剎舞燕趙之衢”。“金繩界邢任之國”,就是要把“新市居疃”界在圈圈內。光業寺碑的撰寫者楊晉對李唐的“桑梓舊國”、“維王桑梓”肯定心中有數,所以才給了任縣這么高的榮譽和禮讚。“維王桑梓,本際城池”就是指“邢任之國”新市村。小小的李倫銘隱藏著驚天的大秘密!民間墓誌文物也能承載國家和民族的重大記憶和資訊。《李倫銘》傳承和載述出李唐故里的精確記憶與相關資訊。《李倫銘》一證明李淵老家是新市村;二證明隴西李氏部分根在新市村。因為還有一部分是柏人侯李曇大兒子李崇之後。

李淵做了皇帝,把李熙李天賜墓遷往西北距新市村五里、風水更好的王尹村北,開始修建大唐祖陵,到李世民繼位,繼續修建燙祖陵,耗時17年,終於在李世民在位時修建隆堯唐祖陵完畢,李世民下詔邢州刺史對唐祖陵春秋兩祭,以彰先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