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華宮遺址

唐玉華宮原名仁智宮,後改玉華寺。 飛雨即民眾傳說的東宮,由玉華宮東行入谷道,至深谷有懸崖高數十丈,上有瀑布傾瀉,狀如飛雨。 近幾年,在玉華宮遺址內,曾發現有古代瓷窯遺址和冶鐵遺址。

唐玉華宮原名仁智宮,後改玉華寺。遺址在今銅川市玉華鄉玉華村北2公里的玉華山。仁智宮建於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公元邱4年)五月十五日,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二十年(公元647年)五月十七日擴建改名玉華宮。
玉華宮的整個宮址包括玉華山的鳳凰谷、珊瑚谷、蘭芝谷三個山谷的廣大地區,建有五座高大的宮門,九座巍峨的宮殿。唐太宗於貞觀二十二年四月在此宮御製玉華宮銘,沼令皇太子李治以下並和,現在只有皇太子李治的和銘傳世。正宮端門叫南風門,正殿名玉華殿。貞觀二十二年六月唐太宗就在此殿召見玄類。唐高宗水徽二年(公元651年)廢宮改名玉華寺。唐高宗顯慶四年十月敕玄類於玉華寺翻譯佛經。
現在這裡只有飛雨、水簾、北泉三處遺流。飛雨即民眾傳說的東宮,由玉華宮東行入谷道,至深谷有懸崖高數十丈,上有瀑布傾瀉,狀如飛雨。上有三石室,可容一百多人。有石洞連各石窟。飛雨西南就是水簾,即民眾傳說的正宮。這裡有懸崖叫駐鑾,上有瀑布傾瀉而下,好似噴珠故名水簾。崖下兩端各鑿石室,中間有石窟七個,其間界牆上有樹葉人物菊花浮雕。石室內遺物有佛像座一尊,造型精美,上雕蓮瓣花紋,側刻“大唐龍朔二年三藏法師玄奘敬造釋迦佛像供養”二十字。另外還有宋代一些刻石題字。從水簾北行又有一山谷即民眾傳說的西宮,這裡也有懸崖峭壁,泉水瀑布傾瀉而下。崖下鑿有石室石窟,但路斷不能攀登。
玉華宮遺址記憶體留有關宮、寺的碑石文物,為數比其他唐宮遺址都要多,這都是非常可貴的。
近幾年,在玉華宮遺址內,曾發現有古代瓷窯遺址和冶鐵遺址。從採集和發掘出土的大量器物分析,古瓷窯遺址的時代為唐宋到金元時期,這一發現擴大了北方青瓷系燒造的地域,極大豐富了宋耀州窯系的內容,對研究我國陶瓷史,特別是宋耀州瓷窯的發展歷史、燒造技術和裝飾藝術,都提供了新的資料。冶鐵遺址的發現,是玉華宮一帶很早就有鐵礦的證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