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寶五年龍鈕銅梵鍾

唐天寶五年龍鈕銅梵鍾

銘文字型為行書,下部刻有6位施主的姓名。 銘文均為銅鐘鑄造後鏨刻而成。 銅梵鍾鐘身的鈕是分開鑄造的,而後鐘身與鍾鈕熔為一體。

唐天寶五年龍鈕銅梵鍾(圖文)唐天寶五年龍鈕銅梵鍾(圖文)
該銅梵鍾經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屬國家一級珍貴文物。銅鐘高530厘米,鈕高13.3厘米,底部直徑16.5厘米,口徑26.5厘米,重17千克。銅鐘為圓錐形,平口內空,口部向下往外稍敞弧腹,腹部微鼓並向上肩部漸收。平頂,頂部飾雙龍四足鈕,二龍為一條龍身,四隻腳,兩個頭,龍身拱起,四腳靠頭,頭朝下,嘴吸鐘頂,呈“∩”形。口部飾兩道凸弦紋。四向分別飾有三道凸直線條凸弦紋,並與上、中、下弦紋相連線,每向上下分別組成兩個長方框,腹部上方框為豎長方形,下方框為橫長方形,方框四角有尖狀鋒芒四射,方框之間用三條凸豎線相間。豎線行間正面上部刻有四行計49字銘文:“維大唐天寶五載太歲丙戌十一月戊寅初三日庚辰男宦大洞弟子李洞真率例積緣敬造銅鐘一口永為供養大近陵恩寺”。銘文字型為行書,下部刻有6位施主的姓名。銘文均為銅鐘鑄造後鏨刻而成。除此以外,還在背面和兩側的豎線行間中刻有施主八人和敬造者39人的名字,總計字173個。字跡蒼勁流暢,銘文字型清晰。
1979年9月間,江西萍鄉大屏山煤礦職工在修路基時,於礦山腳下的小河坑裡發現一件刻有“唐天寶五載……”銘文的銅梵鍾。銅梵鍾鐘身的鈕是分開鑄造的,而後鐘身與鍾鈕熔為一體。這種青銅冶煉技術和鑄造工藝,標誌著當時生產力的發展和工藝水平的提高。
銅鐘出土地點與大屏山吳楚古剎皇覺寺相距不遠,而銅鐘上的銘文“……太洞弟子李洞真率例積緣敬造銅鐘一口永為供養大近陵恩寺”,清楚地告訴人們這是為積緣建此寺而鑄造的銅梵鍾。銅鐘的造型風格獨特,鐘的頂部塑造的兩龍負寶鼎的生動形象,是唐代鑄造工藝的精髓,銅鐘紋飾簡樸,線條清晰,鐘體發亮,從造型設計和紋飾的組合看,整個器物美觀莊重,是一件獨具風格的唐代藝術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