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和[南北朝時期北魏將領]

唐和[南北朝時期北魏將領]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和,生卒年不詳,字稚起(一作幼起),晉昌郡冥安縣(今甘肅安西東南)人,西涼大臣唐繇之子 ,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將領。 唐和初仕西涼。西涼滅亡後,唐和與兄長唐契、外甥李寶(西涼武昭王李暠之孫)避難伊吾,向柔然稱臣。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唐和兄弟遭柔然逼迫,於是率部前往高昌。柔然派兵前來追擊,唐契戰死,唐和召集餘眾投奔車師前部王車伊洛。當時北涼殘餘勢力沮渠安周屯居橫截城,唐和率軍攻克橫截城,繼而奪取高寧、白力二城,並遣使投降北魏。 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奉命協助萬度歸攻打西域,招降柳驢等六城,奪取波居羅城。同年,萬度歸西征龜茲,留下唐和鎮守焉耆。當時柳驢守將乙真伽反叛,唐和率軍擒殺乙真伽,使西域地區重新得以安定。 文成帝繼位後,歷任鎮南將軍、濟州刺史,在任期間很有政績。入朝擔任內都大官時,審理眾多疑案,受到世人稱讚。皇興年間(467年―471年),唐和去世,終年六十七歲,追贈征西大將軍、太常卿、酒泉王,諡號宣。

人物生平

避難伊吾

唐和初仕西涼。泰常五年(420年),北涼君主沮渠蒙遜滅亡西涼政權,唐和與哥哥唐契攜帶外甥李寶(西涼武昭王李暠之孫)逃到伊吾(今新疆哈密地區)避難,招集民眾二千多家,向柔然臣服。柔然封唐契為伊吾王。

歸順北魏

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唐和兄弟在伊吾經營二十多年後,派遣使者向北魏投降,但卻遭到柔然的逼迫,於是率領部眾前往高昌,準備攻取高昌。柔然派遣部落頭領阿若率領騎兵討伐唐和等人,追擊到白力城。唐和率領五百名騎兵先攻打高昌,唐契與阿若交戰而死。唐和於是召集殘餘將士,投奔車師前部王車伊洛。當時,北涼殘餘勢力沮渠安周正屯居在橫截城,唐和攻克橫截城,斬殺沮渠安周的侄子沮渠樹。唐和繼而率軍攻克高寧、白力二城,斬殺二城的戍守頭領,並派遣使者前往北魏請降。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嘉獎唐和的忠誠,屢次賞賜給他財物。唐和後來與車伊洛打敗沮渠安周 ,斬首三百人。

平定西域

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九月,太武帝派遣成周公萬度歸率軍攻打焉耆,焉耆軍隊大敗,焉耆國王鳩屍卑那逃奔到龜茲。太武帝下詔命令唐和與車伊洛率領所部軍隊與萬度歸會師,然後攻打西域。恰逢萬度歸傳檄招降柳驢等六座城池,於是趁機共同攻打並奪取波居羅城。 同年十二月,萬度歸從焉耆向西挺進征討龜茲,留下唐和鎮守焉耆。當時駐守柳驢的官員乙真伽(一作乙直伽)率領諸胡人將領據城反叛,唐和率領一百名輕裝騎兵進入柳驢城,擒獲並斬殺乙真伽。從此,諸胡人都畏服唐和,西域地區重新得以平定。

授官封爵

正平元年(451年),唐和前往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朝見太武帝,太武帝用優厚的禮儀來款待他。

文成帝拓跋濬繼位後,由於唐和歸順先朝因功,便授任他為鎮南將軍,封爵酒泉公。

世人稱讚

太安年間(455年―459年),唐和出任濟州刺史,在任期間很有稱譽和政績。後來入朝擔任內都大官,審理案件,不用肉刑,審理並獲得實情的疑案很多,世人因此稱讚他。

去世追贈

皇興年間(467年―471年),唐和去世,終年六十七歲,朝廷追贈他為征西大將軍、太常卿、酒泉王,賜諡號宣。

主要成就

軍事

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唐和奪取橫截城、高寧、白力三城,並擊敗北涼殘餘勢力沮渠安周。

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唐和協助成周公萬度歸攻打西域,招降柳驢等六城、奪取波居羅城、消滅乙真伽叛亂,使西域地區重新得以安定。

政治

唐和出任濟州刺史期間,頗有政績;進京擔任內都大官期間,審理眾多疑案,從未對罪犯動用過肉刑,因此受到世人的稱讚。

歷史評價

魏收《魏書》:“唐和萬里慕義,歸身著績。”

史籍記載

《魏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四至一百二十六

家族成員

父親

唐繇,輔佐武昭王李暠建立西涼政權。

哥哥

唐契,初仕西涼。西涼滅亡後,臣服柔然,受封伊吾王。後欲降北魏,遭柔然追兵所殺。

子孫

•兒子

唐欽,官至鎮南將軍、陝州刺史,襲爵降封酒泉侯。

•侄子

唐玄達,唐契之子,官至安西將軍、華州刺史,封爵晉昌侯。

•孫子

唐景宣,唐欽之子,官至中堅將軍、東郡太守,襲爵酒泉侯。

唐季弼,唐景宣之弟,官至滄州別駕。

•侄孫

唐崇,唐玄達之子,官至盛樂太守,襲爵晉昌侯。

唐興業,唐崇之弟,官至定陽、闡熙二郡太守。

外甥

李寶,李暠之孫。 西涼滅亡後,投降北魏,官至鎮北將軍,封爵敦煌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