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冶村

唐冶村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東北部,南鄰濟王公路,北距濟青公路3公里,西鄰濟南繞城高速路,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唐冶村由唐南、唐北、唐西三個行政村組成,土地210公頃。明洪武年間,官府從河北棗強地區強制遷徙宋、趙兩族百姓至此,生息繁衍,漸成村落。

歷史

距今3000多年前,唐冶村一帶就有先民生息繁衍。2005年冬,道路建設施工時,在唐冶村北挖出數座古墓,並出土了石刀、石斧及貝殼類裝飾品,經文物專家考證,系東周時期文化遺存。

遺址 遺址

相傳唐王李世民東征路過唐冶村時,發現山上礦脈裸露,礦石遍山,純度高、易開採,於是在此設定官營,招募工匠,盤爐砌窯,冶煉鋼鐵,打造鎧甲、兵器,“唐冶村”由此而得名。現在唐南村村民張小虎家中東屋地下仍保留有古人冶鐵用的爐窯一處,長約4米,寬近2米,爐渣灰燼仍清晰可辨。今唐冶村中仍保存著唐代古井3眼,無論旱澇,均清澈見底。

名勝古蹟

聖旨碑

圍子山位於唐冶村東,海拔160餘米。山上有“聖旨碑”。據傳清鹹豐年間,捻軍起義席捲山東各地。為防農民軍襲擾,保鄉護民,當地名門望族以唐冶村為中心,聯合周圍10餘村莊村民 ,組成鄉勇團練,在山上修築圍牆。捻軍來時,則將老弱婦子,糧食、牲畜藏於圍牆內,青壯年則持械上牆守備,故而得名“圍子山”。因抗捻有功,鹹豐帝下旨表彰並刻碑記載,這就是“聖旨碑”的來歷。1948年,解放軍在圍子山西面組織了狼貓山戰役,付出了重大犧牲,終於攻克了敵人精心構築的據點,為攻克濟南掃清了外圍障礙。

孝子牌坊

唐冶村村民自古以來踐行忠孝仁義,民風古樸淳厚。舊時村中有座“孝子牌坊”。相傳,村中從前有位趙姓青年,家境貧寒,但侍母至孝,為還債救母,曾三次典身到富貴人家為奴。其母病逝後,又在墳前結席搭棚,守孝三年,最後因悲傷過度,在母親墳前身亡,終身未娶妻婚配。此事經鄉里上報朝廷後,為褒其孝義,遂建“孝子牌坊”一處,並修書立傳,傳頌民間。

“文革”期間,“聖旨碑”和“孝子牌坊”作為“四舊”毀壞殆盡,只留下支離破碎的塊石讓人憑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