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縣官與地方社會研究

唐代縣官與地方社會研究

《唐代縣官與地方社會研究》,作者張玉興,由天津古籍出版社於2009年5月1日出版發行。本書從縣級行政的角度來透視國家權力與基層社會的關係。主要內容為兩部分,一是探討縣級機構中官吏設定問題。二是評析縣級官府與地方社會諸方面的關係。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唐代縣官與地方社會研究唐代縣官與地方社會研究
《唐代縣官與地方社會研究》作者張玉興,歷史學博士。天津師範大學講師。專攻隋唐史。本書擬從縣級行政的角度來透視國家權力與基層社會的關係。主要內容為兩部分,一是探討縣級機構中官吏設定問題,包括縣令、縣丞、縣主簿、縣尉與胥吏等以及縣級官員與胥吏的關係。二是評析縣級官府與地方社會諸方面的關係,包括與鄉里制、科舉制及其他勢力等。

目錄

緒論

一 選題緣由

二 概念界定

三 研究概況與存在的問題

四 本書的創新點、不足及框架結構

第一章 唐代縣令問題研究

一 唐代縣令任期變動問題研究

(一)唐以前朝代縣令任期概述

(二)唐代縣令任期的變動

(三)唐代縣令任期變動的原因

(四)唐代縣令任期變動的影響

(五)餘論

二 從唐代社會背景看縣令選授問題

(一)唐前期“重內官輕外官”與縣令選授的輕視

(二)唐後期中央與地方對縣令選授權的爭奪

三 唐代縣令地域個案研究——以京兆河南兩府京畿縣令為中心

(一)唐代不同時期河南府所領縣數之考訂

(二)京畿縣令的地位與職掌

(三)京畿縣令出身分析

(四)京畿縣令遷轉途徑

(五)從京畿縣令的遷轉看唐後期內外官輕重問題

第二章 唐代縣佐官之丞簿尉研究

一 “通判縣事”——縣丞研究

(一)唐以前朝代縣丞的設定

(二)唐前、後期縣丞設定的變動及其原因

(三)唐代縣丞的職掌及行政地位

(四)唐代縣丞的兼攝判與差出現象及對縣政的影響

(五)唐代縣丞在官僚系統中的遷人與遷出途徑

二 “付事勾稽”——縣主簿研究

(一)唐以前朝代縣主簿設定

(二)唐代前、後期縣主簿設定及變動原因

(三)唐代縣主簿的職掌及對縣政的影響

(四)縣主簿出身多樣化與遷轉特殊性

三 “親理庶務”——縣尉研究

(一)唐以前朝代縣尉的設定

(二)唐代縣尉的設定及後期變動所體現出的自身特點

(三)唐代縣尉的職掌、兼任與差出及對縣政的影響

(四)從統計數據看縣尉的來源與遷轉

四 餘論:隋唐時期縣僚佐體制的形成與影響

第三章 唐代縣官與胥吏之關係

一 唐代縣級胥吏的設定與管理

二 胥吏在縣級官府中的積極與消極作用

三 唐代縣官對胥吏的制約

四 影響縣官與胥吏制約關係的社會因素

第四章 唐代縣級官府對科舉製作用及演變

一 唐前期縣學創辦及其對科舉制的作用

二 唐前期縣級官府在鄉貢選士中的作用

三 唐後期縣級官府對科舉製作用的衰弱

(一)縣學衰落及逐漸脫離官學系統

(二)鄉貢選士中縣級考試有名無實

(三)士人人幕對縣與科舉關係的影響

第五章 唐代基層中“鄉”的行政地位及作用

一 關於唐代“鄉”行政地位及作用討論

二 唐代“鄉”實際存在與里正成為“鄉”級行政執行者

(一)唐代官文書運作中“鄉”與里正的地位與作用

(二)秦漢以來“鄉”所具有編戶齊民、徵收賦役功能依然存在

三 鄉級長官由鄉正長轉變成里正的原因分析

(一)符合秦漢以來中央政權加強基層控制的實際需要

(二)村坊制度確立后里正行使鄉級行政成為可能

第六章 唐代縣級官府對鄉里的控制與調適

一 唐前期縣級官府對鄉官里吏的選授與管理

(一)唐代縣級官府對鄉官里吏的選授

(二)唐代縣級官府對鄉官里吏的管理

二 中唐以降鄉里社會轉變與控制方式的調適

(一)唐代從鄉官制戶役制的變化

(二)縣級官府鄉里控制方式的調適

第七章 唐代地方諸勢力對縣級官府的影響與干預

一 軍將武人勢力的影響與干預

豪右階層的影響與干預

三 宦官勢力的影響與干預

四 地方士人的影響與干預

五 其他官員權貴的影響與干預

六 地方勢力影響與干預縣級官府的幾個特點

結語

附錄

唐京兆府領京畿縣令一覽表

唐河南府領京畿縣令一覽表

唐代縣丞一覽表

唐代縣主簿一覽表

唐代縣尉一覽表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