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君主

唐朝君主

本詞條主要列出唐朝的君主,及追尊未實際統治的君主和自立為帝的唐朝宗室,其中包括武曌(武則天)建立的武周。

基本信息

唐朝

廟號諡號姓名生卒年在位時間年號皇陵人物關係
-德明皇帝皋陶前22世紀-(追尊)皋陶墓
-先天太上皇李敬前7-6世紀-(追尊)-
唐聖祖大聖祖高上大廣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李耳前574-前460-(追尊)老子墓
西涼太祖興聖皇帝李暠351-417-(追尊)建世陵
唐獻祖宣皇帝李熙5世紀-(追尊)關中十八唐帝陵
唐懿祖光皇帝李天錫5-6世紀-(追尊)關中十八唐帝陵
唐太祖景皇帝李虎498-551-(追尊)永康陵
唐世祖元皇帝李昞536-572-(追尊)興寧陵
唐高祖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淵 566-635 618-626 武德 唐獻陵
唐太宗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 599-649 626-649 貞觀 唐昭陵 李淵次子
唐高宗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 李治 628-683 649-683 永徽 顯慶 龍朔 麟德 乾封 總章 鹹亨 上元 儀鳳 調露 永隆 開耀 永淳 弘道 唐乾陵李世民九子,嫡三子
孝敬皇帝 李弘 652-675 - (追尊) 唐恭陵李治五子,武則天長子
唐中宗 (被廢)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李顯 656-710 684 嗣聖 唐定陵李治七子,武則天三子
唐睿宗 (被廢)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李旦 662-716 684-690 文明 唐橋陵李治八子,武則天四子
武后(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唐太宗才人,。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后
唐中宗 (復辟)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李顯 656-710 705-710 神龍 景龍 唐定陵 李治七子,武則天三子
殤帝(被廢) 李重茂 695-714 710(17天) 唐隆 - 李顯四子
唐睿宗 (復辟)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李旦 662-716 710-712 文明 景雲 太極 延和 光宅 垂拱 永昌 載初 唐橋陵李治八子,武則天四子
-讓皇帝李憲679-742-(追尊)唐惠陵李旦長子
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李隆基685-762712-756 先天 開元 天寶 唐泰陵李旦三子
-奉天皇帝李琮?-752-(追尊)唐齊陵李隆基長子
唐肅宗 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李亨 711-762 756-762 至德 乾元 上元 寶應 唐建陵李隆基三子
-承天皇帝李倓?-757-(追尊)唐順陵李亨三子
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27-779762-779 廣德 永泰 大曆 唐元陵李亨長子
唐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742-805779-805 建中 興元 貞元 唐崇陵李豫長子
唐順宗 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 李誦 761-806 805 永貞 唐豐陵李适長子
唐憲宗 聖神章武孝皇帝 李純 778-820 805-820 元和 唐景陵李誦長子
唐穆宗 睿聖文惠孝皇帝 李恆 795-824 820-824 長慶 唐光陵 李純三子
唐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09-826 824-826 寶曆 唐莊陵李恆長子
唐文宗 元聖昭獻孝皇帝 李昂 809-840 826-840 太和 開成 唐章陵李恆次子
唐武宗 至道昭肅孝皇帝 李炎 814-846 840-846 會昌 唐端陵李恆五子
唐宣宗 聖武獻文孝皇帝 李忱 810-859 846-859 大中 唐貞陵李純十三子
唐懿宗 昭聖恭惠孝皇帝 李漼 833-873 859-873 鹹通 唐簡陵李忱長子
唐僖宗 惠聖恭定孝皇帝 李儇 862-888 874-888 乾符 廣明 中和 光啟 文德 唐靖陵 李漼五子
-前廢帝(襄王)李熅?-887886-887建貞-
唐昭宗 聖穆景文孝皇帝 李曄 867-904888-904 龍紀 大順 景福 乾寧 光化 天復 天祐 唐和陵
-後廢帝(德王) 李裕 /李縝 ?-905 900-901 (51天) --
哀帝 李柷 892-908 904-907 天祐 唐溫陵

註:

1.李弘為唐高宗嫡長子,太子,但先於其父去世,高宗賜謚“孝敬皇帝”。唐中宗年間追尊廟號“義宗”,睿宗年間取消廟號,但稱孝敬皇帝,遷往洛陽供奉。

2.武后臨朝稱制。

3.李裕為唐昭宗嫡長子,太子。900年十一月,宦官劉季述、王仲先等人發動政變,囚禁唐昭宗、何皇后及後宮妃嬪,逼迫昭宗傳位李裕,改名李縝,名義上尊被囚禁的昭宗和皇后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次年正月,昭宗復辟,將李裕改回原名,降封為德王(後改濮王)。905年,朱全忠將李裕等九名兄弟一併殺害。

4.李耳是否存在及生卒時間均有爭議。

武周

廟號諡號姓名在世時間在位時間年號皇陵
-齊聖皇帝姒啟前21世紀(追尊)
周始祖文皇帝姬昌前12世紀(追尊)
周睿祖康皇帝姬武前8世紀(追尊)
周嚴祖成皇帝武克己5-6世紀(追尊)
周肅祖章敬皇帝武居常6世紀(追尊)
周烈祖渾元昭安皇帝武儉6世紀(追尊)
周顯祖立極文穆皇帝武華6-7世紀(追尊)
周太祖無上孝明高皇帝武士彠559-635(追尊)-
-則天大聖皇帝 武曌 624-705 690-705 光宅 垂拱 永昌 載初 天授 如意 長壽 延載 證聖 天冊萬歲 萬歲登封 萬歲通天 神功 聖歷 久視 大足 長安 神龍 唐乾陵
注釋: 除則天大聖皇后外,均為武則天及其兒孫追謚或改謚。

註:

1、根據《元和姓纂》記載:“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為氏。”姬武因此被視為武氏先祖。但多數學者認為此人純屬武則天杜撰。

2、武曌本名不詳,曾為唐太宗才人,賜號“武媚”,後為高宗昭儀、皇后,為孝敬皇帝李弘、安定思公主、章懷太子李賢、中宗李顯、睿宗李旦、太平公主生母。

麟德元年(664年),開始與高宗一同臨朝聽政。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稱 天皇,武則天稱 天后

永淳二年(683)十二月,唐高宗駕崩,皇太子李顯即位。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廢李顯為廬陵王,立豫王李旦為傀儡皇帝,本人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

載初二年(691年)九月,武后登基稱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定都東都洛陽,改稱神都,降李旦為皇嗣,賜武姓,以周文王為武氏始祖,並追尊武氏七世先祖,加封武氏宗親。

天冊萬歲元年(695年)正月初,武則天加號為“ 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張柬之、崔玄暐等重臣發動“神龍革命”,誅殺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及其黨羽,逼迫武則天讓位於太子李顯。李顯復位後為母親上尊號為“ 則天大聖皇帝”,武周結束,唐朝復辟。

同年十一月,武則天病逝,遺詔去帝號,稱” 則天大聖皇后“,與高宗合葬乾陵。

唐隆元年(710年),改謚 天后

景雲元年(710年),改為 大聖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為 天后聖帝,未幾,改為 聖后

開元四年(716年),改為 則天皇后

天寶八載(749年),加謚 則天順聖皇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