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

哈馬斯

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HAMAS (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 ),簡稱哈馬斯(Hamas),由“伊斯蘭”、“抵抗”、“運動”三個阿拉伯語縮寫而成。哈馬斯成立於1987年12月,創始人為謝赫·艾哈邁德·亞辛。集宗教性、政治性為一體的哈馬斯主張用武力消滅巴土地上的猶太復國主義者,主張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哈馬斯擁有正式成員2萬多人及下屬軍事組織。

基本信息

簡介

哈馬斯(圖)哈馬斯

哈馬斯(阿拉伯語حماس‎,英語:Hamas)是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的簡稱。該組織成立於1987年,是巴勒斯坦的一個伊斯蘭運動組織和政黨。

“Hamas”源自“伊斯蘭抵抗運動”一詞在阿拉伯文(حركة المقاومة الاسلامية‎)中的英文譯音轉寫(Ḥarakat al-Muqāwama al-Islāmiyya)的首字母縮略字。由於阿拉伯文的書寫系統是從右往左,故用此英文轉寫在字面上其實是反向的。

哈馬斯的主要目標就是“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消除”,並在現以色列、約旦河西岸以及加薩走廊等地區建立伊斯蘭神權國家。為實現這一目標,哈馬斯不惜訴諸武力。

該組織走向兩個極端:一面從事慈善事業,另一面進行對以色列的攻擊活動。同情巴勒斯坦的人特別是穆斯林人士往往認為哈馬斯是反以英雄,親以色列的西方人士往往認為哈馬斯是恐怖組織。

組織結構

哈馬斯分為三個部分,其中有兩部分是“公開的”,一部分是“與外面隔絕的”。首先,由一個部門負責招收人員、訓練和募集資金;其次,另一個部門負責意識形態、信息和宣傳的訓練;最後,秘密的安全部門負責懲罰叛徒、販毒分子和與敵人合作者。

政治主張

阿拉法特遺體下葬阿拉法特遺體下葬

哈馬斯是巴勒斯坦一個宗教性的政治組織,反對同以色列和談,並且不放棄以武力消滅以色列,並將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的攻擊行動稱為“聖戰”,從而建立由地中海到約旦河西岸、並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哈馬斯在以色列占領區經常組織和策劃反對以色列的示威和恐怖活動,並製造自殺性爆炸事件,不時綁架或暗殺以色列居民,被以色列和西方國家視為恐怖組織加以取締。

由於哈馬斯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政治主張不同,因此經常發生暴力衝突。

軍事策略

通過對以色列平民的自殺性炸彈襲擊,迫使以色列撤離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並最終消滅以色列。以色列前沙龍政府從加薩走廊的撤軍被哈馬斯視為是自己軍事策略的重大勝利。

發展歷史

哈馬斯哈馬斯

哈馬斯原為巴勒斯坦穆斯林兄弟會的一個分支,影響都很小,由於注重在中下層民眾中發展成員,在清真寺醫院學校等場合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而漸漸獲得深厚的民眾基礎。

哈馬斯是一個集宗教性、政治性為一體的伊斯蘭抵抗組織,成立於1987年,創始人為謝赫·艾哈邁德·亞辛 (Ahmed Yassin) 。
1987年12月14日,巴勒斯坦被占領土爆發“石頭起義”的時候宗教領導人艾哈邁德·亞辛提議成立“伊斯蘭抵抗運動”.
1988年1月,“哈馬斯”一詞正式在伊斯蘭抵抗運動的各種公告和各大媒體中出現。
1989年,以色列宣布哈馬斯為非法組織,並將其精神領袖亞辛逮捕入獄。“9·11”事件後,美國和歐盟先後宣布哈馬斯為“恐怖組織”,並凍結其財產。澳大利亞隨後也宣布凍結哈馬斯領導人的財產。
1993年,巴以雙方在華盛頓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允許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傑里科地區先行自治。哈馬斯對此持反對態度,依然堅持對以色列的武裝鬥爭。
1996年3月,哈馬斯宣布將放棄暴力活動,在自治區內進行政治鬥爭。 同年5月,內塔尼亞胡出任以色列總理後,在巴以和談問題上採取強硬政策,致使巴以最後階段談判停滯。哈馬斯宣布恢復武裝鬥爭。
2000年9月底巴以大規模流血衝突爆發後,哈馬斯在以實施的“定點清除” 中遭受重創,創始人亞辛及其接班人蘭提西等先後被炸身亡。

2004年3月22日,亞辛在以色列發動的空襲中身亡。

2008年12月14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支持者在加沙城舉行集會,紀念該組織成立21周年。2008年12月14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支持者在加沙城舉行集會,紀念該組織成立21周年。

2006年1月26日,哈馬斯在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員會選舉中獲得132個席位中的76席,遠遠超過其他黨派(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獲得43席),其崛起對巴以局勢構成嚴重衝擊。3月28日,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宣布,哈馬斯提交的新政府組建計畫獲得通過。
2007年6月,哈馬斯和法塔赫在加薩走廊爆發大規模衝突,哈馬斯用武力奪取了對加薩走廊的控制權。
2008年6月,以哈馬斯為主的加沙各武裝派別與以色列達成了為期6個月的停火協定。12月19日停火協定到期後,雙方沒有就延續停火協定達成一致。以哈馬斯為主的加沙各武裝派別認為,由於以方未能遵守承諾在停火期間解除對加薩走廊的封鎖以及停止對加薩走廊的軍事打擊,以方應為停火協定到期未能延續負責。12月27日,以色列空軍向加薩走廊的哈馬斯目標發動大規模的空襲,致使至少23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780多人受傷。

領導人物

哈馬斯的三位高級領導人:哈立德·邁沙阿勒、馬哈茂德·扎哈爾和伊斯梅爾·哈尼亞(從左至右) 新華社/法新哈馬斯的三位高級領導人:哈立德·邁沙阿勒、馬哈茂德· 扎哈爾和伊斯梅爾·哈尼亞(從左至右) 新華社/法新

謝赫·艾哈邁德·亞辛(阿拉伯語:أحمديس,SheikhAhmedIsmailYassin,1937年-2004年3月22日),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激進組織“哈馬斯”(伊斯蘭抵抗運動)的精神領袖與創始人,1987年創立伊斯蘭組織哈馬斯。少年時期的一場體育事故致使亞辛四肢癱瘓,之後一直依靠輪椅生活,另外眼睛的視力近乎盲人。2004年3月22日遭以色列直升機飛彈襲擊喪生。他在哈馬斯的領導地位由原哈馬斯發言人、哈馬斯的強硬派人物蘭提西接任。

阿卜杜勒·阿齊茲·蘭提西,(阿拉伯語عبدالعزيزالرنتيسي,又譯蘭蒂希或蘭堤辛,1947年10月23日-2004年4月18日)。第一次中東戰爭時,年僅半歲的他與父母來到加薩走廊南部的罕尤尼斯難民營。曾在埃及接受兒科醫師和藥劑師培訓,獲得博士學歷。1987年,巴勒斯坦被占領土爆發反以起義後蘭提西與謝赫·艾哈邁德·亞辛等共七人聯合創建了“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並使其迅速發展成為被占領土上最有影響的伊斯蘭激進組織之一。蘭提西因積極參與反以行動,多次被捕,此後坐牢時間累積達7年之久。1992年,蘭提西與其他四百多名巴抵抗分子被驅逐至黎巴嫩南部,作為這些人的發言人,蘭提西開始為國際社會所熟知。一年之後,蘭提西回到加沙,成為哈馬斯的主要發言人,並被認為是僅次於亞辛的第二號人物。蘭提西屬於哈馬斯內部的激進派,主張建立一個沒有猶太國的伊斯蘭中東。在以色列軍方暗殺亞辛後,蘭提西於2004年3月23日晚接任加薩走廊哈馬斯領導人,同年4月18日遭以軍飛彈暗殺身亡。

伊斯梅爾·哈尼亞(英文:IsmailHaniya,阿拉伯文:إسماعيلهنية),哈馬斯政治領袖之一,2006年2月21日被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赫姆得·阿巴斯任命為巴勒斯坦下屆總理。

資金來源

哈馬斯的資金主要來自境內外支持其主張的穆斯林。哈馬斯資金雄厚,在加沙約旦河西岸,哈馬斯的支持者分別占當地人口的35%和17%。

組織成員

舉行軍事演練的哈馬斯成員舉行軍事演練的哈馬斯成員

哈馬斯組織嚴密,正式成員約2萬人,擁有約5600人的武裝,其中“卡桑旅”是主要軍事派別,曾策劃多起針對以色列目標的自殺式爆炸襲擊事件。2006年5月,哈馬斯還組建了一支由3000多人組成的準軍事力量,又稱“特別安全部隊”。
卡桑旅,以20世紀30年代反對英國統治的著名巴勒斯坦烈士阿茲丁·卡桑的名字命名。卡桑旅不是一個軍事意義上的旅,而是對哈馬斯一個個戰鬥小組的統一稱謂,其前身是一個幾百人組成的敢死隊。卡桑旅的創始人和最高領導人是薩拉赫·謝哈德2002年7月,在其加薩走廊的住所內被以色列戰機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彈炸死。卡桑旅的另一位創始人易卜拉欣·穆卡達2003年3月8日乘汽車在加薩走廊街道上行駛時,突遭以軍飛彈襲擊,當場死亡。現任卡桑旅負責人是戴伊夫

2007年6月17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頒布主席令,宣布哈馬斯下屬的武裝派別為非法武裝。

軍事行動

一名在以軍空襲中受傷的巴勒斯坦兒童正在等待治療一名在以軍空襲中受傷的巴勒斯坦兒童正在等待治療
加沙遭以軍空襲後的傷員加沙遭以軍空襲後的傷員
加沙遭以軍空襲場景加沙遭以軍空襲場景

通過對以色列平民的自殺性炸彈襲擊,迫使以色列撤離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並最終消滅以色列。有一些報導還稱哈馬斯會使用“人體盾牌”。
哈馬斯成立後,多次製造針對以色列目標的自殺式爆炸事件。1989年,以色列宣布哈馬斯為非法組織,並將其精神領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武裝人員袖亞辛逮捕入獄。
1993年,巴以雙方在華盛頓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允許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傑里科地區先行自治。哈馬斯對此持反對態度,依然堅持對以色列的武裝鬥爭。
隨著巴以和平進程的發展,哈馬斯曾一度改變鬥爭策略。1996年3月,哈馬斯宣布將放棄暴力活動,在自治區內進行政治鬥爭。同年5月,內塔尼亞胡出任以色列總理後,在巴以和談問題上採取強硬政策,致使巴以最後階段談判停滯。哈馬斯宣布恢復武裝鬥爭。
2000年9月底巴以大規模流血衝突爆發後,哈馬斯製造了一系列針對以色列的自殺式爆炸事件。作為報復,以色列對哈馬斯實施了“定點清除”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使哈馬斯遭受重創。亞辛以及他的接班人蘭提西等哈馬斯領導人先後被以色列“定點清除”。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戰機和武裝直升機對哈馬斯控制的加薩走廊發動了大規模空襲,哈馬斯發言人巴爾胡姆當日要求其下屬武裝派別對以色列發射遠程火箭彈,以報復以軍空襲加沙。 這次空襲是自1967年中東戰爭以來,以軍襲擊所造成的巴勒斯坦人單日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加沙地區應急機構負責人29日表示,以色列對哈馬斯發動的空襲已造成310人死亡,另有1400餘人受傷。巴勒斯坦27日宣布未來三天為哀悼日。

分歧衝突

哈馬斯與法塔赫是巴勒斯坦兩大主要政治派別。哈馬斯成立於1987年12月,是一個集宗教性、政治性為一體的激進組織,主張通過武裝鬥爭解放“全巴勒斯坦”土地,拒絕承認以色列生存權利。
法塔赫成立於1959年10月,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8個成員中實力最強、影響最大、人數最多的主流派別,掌控著巴解組織的軍、政、財務與外交大權。法塔赫曾一直堅持對以武裝鬥爭,20世紀80年代後,逐漸趨於溫和、務實,主張承認以色列的存在,同意在“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基礎上和平解決阿以衝突。
在反以鬥爭中,哈馬斯與法塔赫曾並肩戰鬥。上世紀90年代初巴以和平進程啟動後,由於哈馬斯堅決反對巴以和談,雙方的矛盾日漸明顯。
2000年9月底巴以大規模流血衝突爆發後,哈馬斯在以色列實施的“定點清除”中遭受重創。為保存實力,擴大影響,哈馬斯在表示不放棄武裝鬥爭的同時,開始參政議政。2005年3月,哈馬斯首次正式宣布參加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並在2006年1月的巴立法委員會選舉中,一舉擊敗長期主導巴政壇的法塔赫,贏得大選。
哈馬斯在組閣之初曾向法塔赫等派別提議組建聯合政府遭到拒絕。哈馬斯最終獨自組閣並組建了一支由內政部領導的3000人組成的準軍事力量。由於拒絕承認以色列、拒絕放棄暴力、拒絕接受巴以業已簽署的協定,哈馬斯政府遭到以色列和一些西方國家的抵制,並陷入財政危機。哈馬斯被迫再次尋求組建聯合政府。
隨著形勢的發展,法塔赫也期望通過組建民族聯合政府來為自身爭取更多權力。但雙方在政治綱領和關鍵內閣部長職位、特別是在掌控安全部隊指揮權的內政部長人選上分歧嚴重。
在國際社會的積極斡鏇下,哈馬斯與法塔赫於2007年2月8日就組建聯合政府簽署“麥加協定”。根據協定,雙方在聯合政府中財政部長、外交部長和內政部長三大關鍵職位的人選問題達成一致。2007年3月17日,由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任總理的聯合政府正式成立,內政部長由獨立人士卡瓦斯邁出任。
由於哈馬斯領導的準軍事力量經常與法塔赫領導的安全部隊發生衝突,法塔赫一直要求解散這支準軍事力量或將其併入安全部隊,但遭到哈馬斯的拒絕。2007年5月13日,兩派武裝人員在加沙再次爆發衝突,巴勒斯坦的安全局勢惡化。因無法協調安全部隊與哈馬斯的準軍事力量之間的矛盾,卡瓦斯邁2007年5月14日宣布辭職。
隨著雙方的武裝衝突不斷升級,法塔赫2007年6月12日宣布暫時退出民族聯合政府,直至雙方內斗結束。2007年6月14日,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宣布,解散巴民族聯合政府,哈尼亞對此予以拒絕。
2011.10.
以色列已成功釋放477名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人民無限的歡呼對這一舉動表示極大的歡迎。根據這個猶太國家和哈馬斯之間達成的協定,將再有550人將在未來幾周內被釋放。

執政大事記

哈馬斯支持者揮舞旗幟慶祝選舉獲勝哈馬斯支持者揮舞旗幟慶祝選舉獲勝

以獨立人士薩拉姆·法耶茲為總理的巴勒斯坦緊急政府2007年6月17日宣誓就職,宣告成立剛3個月的巴民族聯合政府正式解體。以下是巴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去年初在巴立法委員會選舉中獲勝後的巴勒斯坦政治大事記:

2006年
1月25日,哈馬斯在巴立法委員會選舉中擊敗巴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贏得選舉勝利。
3月28日,哈馬斯組建的巴自治政府宣誓就職。
5月11日,被關押在以色列監獄中的巴勒斯坦多個派別的領導人聯名簽署“獄中協定”,呼籲民族團結,組建民族聯合政府,重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實現在被占領土上建立巴勒斯坦國的目標。
6月25日,巴武裝人員捕獲一名以色列士兵。3天后,以軍入侵加沙。5個月後,以軍結束在加沙的軍事行動。
6月27日,巴主要派別就 “獄中協定”達成共識。
8月16日,阿巴斯宣布,巴自治政府總理哈尼亞已經同意就根據“獄中協定”組建民族聯合政府事宜與法塔赫及其他派別進行磋商。
10月1日,哈馬斯武裝人員與法塔赫支持者在加薩走廊發生激烈衝突,致使8人死亡、70多人受傷。
12月1日,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宣布,組建聯合政府的談判失敗。
12月16日,阿巴斯在拉姆安拉發表講話說,他已決定儘快要求提前舉行立法委員會選舉和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選舉。

2007年
2月8日,阿巴斯與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邁沙阿勒就建立民族團結政府、新政府政治綱領和重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等問題達成“麥加協定”。
2月15日,巴自治政府宣布解散,阿巴斯授權哈尼亞組建新政府。
3月17日,巴民族聯合政府宣誓就職。
5月23日,在法塔赫和哈馬斯再次爆發衝突兩星期後,阿巴斯與哈尼亞舉行會談,商量如何停止兩派之間的暴力衝突。
6月9日,哈馬斯和法塔赫武裝在加薩走廊爆發激烈衝突,造成30多人傷亡。此後衝突日趨激化。
6月14日,哈馬斯從法塔赫手中奪取了加沙控制權。阿巴斯宣布解散民族聯合政府,在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實施緊急狀態。
6月15日,阿巴斯任命法耶茲為緊急政府總理。

成立24周年

哈馬斯成立24周年哈馬斯成立24周年

巴勒斯坦人2011年12月14日在加沙城慶祝哈馬斯成立24周年。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當日發表聲明,稱哈馬斯成立24年來,共有1365名以色列人在哈馬斯發起的行動中死亡,另有6411名以色列人受傷。哈馬斯軍事翼“卡桑旅”總計發動1117起針對以色列人的行動,包括87起自殺式襲擊。24年間,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總計11039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