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決定孩子的未來

品格決定孩子的未來

《品格決定孩子的未來》由著名作家卡爾·威特(德)執筆,趙健、鄒舟譯,趙健、鄒舟主編。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於2008-10-1出版,定價:¥29.80。本書是卡爾·威特第一本教育經典,榮獲德國品格教育合作協會頒發的“桑迪終生成就獎”,同時榮獲美國“肯定人類精神的最高價值”而設立的“克里斯托弗獎”。是西方很多國家品格教育的權威讀本。

基本信息

品格決定孩子的未來

叢書名: 好父母好孩子書坊
作 者: (德)卡爾·威特 著,趙健,鄒舟 譯,趙健,鄒舟 主編
出 版 社: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0-1
字 數: 200000
版 次: 1
頁 數: 215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204096596
包 裝: 平裝
分類: 圖書 >> 親職教育 >> 家教方法
定價:¥29.80

編輯推薦

無論你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為怎樣的人,首先他應該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卡爾·威特
卡爾·威特第一本教育經典,榮獲德國品格教育合作協會頒發的“桑迪終生成就獎”,同時榮獲美國“肯定人類精神的最高價值”而設立的“克里斯托弗獎”。是西方很多國家品格教育的權威讀本。
第一本充滿道德關懷與教育智慧的親子經典。
最新最全面的素質教育寶典。
品格不僅影響著孩子的現在,更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1 品格是一種內在的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發揮作用,而無需藉助任何手段。
——【美】愛默生
2 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財富出身,更不可視其學問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實的品格。
——【英】培根
3 名氣,是世上所有男人跟女人對我的評價;品格是上帝跟天使對我們的認識與了解。
——【美】潘恩
4 寧信其品格,勿信其誓言。
——無名氏

內容簡介

品格決定著孩子的未來,它比所謂的天賦、知識以及分數都重要。
孩子品格不好的話,天資再高,知識再多,分數再優秀,又有誰敢用呢?又有誰願意真心實意地和他在一起呢?
父母都應該知道,現代社會,人際關係和做事態度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而這兩者都屬於品格範疇:有好的品格才有好的人際關係,有好的品格才會有正確的做事態度。
再從人類的歷史來看,不管是什麼時代,什麼社會,品格的決定性作用都未曾改變過:誠信、勤勞、勇敢、自信、寬恕等等都是成功做人的基本道理。
不僅如此,偉大的品格還決定著偉大的成功!
看看那些歷史上名垂千古的傑出人物,無論古今中外,那一個不具備優秀的品格?相反,再看看那些遺臭萬年的反面人物,雖然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突出的才能,甚至做出過一定的貢獻,但不都是因為品格上不過關才身敗名裂的嗎?
由此不難看出,無論你是要培養怎樣一個孩子,成功甚或偉大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其優秀的品格。
孩子的品格培養是一個內隱的學習過程,需要經過長期的模仿、觀察、吸收和消化,不可能立竿見影,一蹴而就。
那么,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怎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優秀品格的孩子呢?
答案盡在本書之中!
本書對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優秀品格進行了全方位、深入細緻地描寫,內容涵蓋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有與品格有關的因素。編者運用了諸多經典的教子實例和精彩到位的教育理論,力求讓所有的父母對品格教育有

作者簡介

卡爾·H·G·威特,一位德國鄉村牧師。在他看來,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一個具有優秀品格和非凡智慧的人。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他的兒子出生後毫不出色,甚至有些痴呆,但經過他的精心培養以後,卻獲得了巨大成功。
在兒子14歲的時候卡爾·威特完成了《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書中詳細地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品格和提高孩子的智力的。《品格決定孩子的未來》是他從未發表過的手稿,在這本書中,卡爾·威特將品格對孩子的重要影響作為一個重點進行了精彩的論述。很多教育專家也認為。品格教育是卡爾威特教育的核心部分。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愛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
關愛他人,助人為樂
熱愛動物,熱愛生命
用微笑傳遞愛心
懂得回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保護環境,保護自然資源
第二章 誠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擺脫愛說謊的壞毛病
勇於擔當。知錯能改
虛榮心是講誠信的大敵
如何培養孩子講誠信的優秀品質
第三章 勤勞——一勤天下無難事,功夫不負苦心人
培養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
勤於動手,熱愛勞動
家務勞動,好處多多
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第四章 心態——心態決定命運
切忌驕傲自大,不可目中無人
化解衝突,消除叛逆心態
孩子太固執,父母怎么辦
克服羞怯心理
用自尊自愛之心照亮人生
第五章 胸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莫做小氣鬼,對人慷慨一些
學會寬恕,得饒人處且饒人
自律自控,自我約束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控制嫉妒心理
樂觀,沒有過不去的坎
擺脫狹隘,心胸開闊
務實:接受自己無法改變的事
第六章 勇氣——狹路相逢,勇者勝
勇於嘗試,敢於冒險
堅強勇敢——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跌倒了,爬起來
鎮定自若地應對突發事件
美國孩子的勇氣
第七章 自信——自信主宰人生
自信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拆除自卑的炸彈
幫助孩子學會肯定自我
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第八章 禮儀——有“禮”走遍天下
講文明,懂禮貌
注重禮儀,給人良好印象
糾正說髒話的壞毛病
學會讚美,贏得他人好感
傾聽是一種基本的禮貌
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第九章 合作——信息社會的生存之道
合作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
從小培養與人合作的能力
關於合作的四種不良現象
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
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合作
第十章 智慧——智慧總是優於實力 
思考一我思故我得
玩,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
培養孩子善於提問的好習慣
大膽想像,放飛智慧的翅膀
讓興趣點燃智慧的火把
記憶力——孕育智慧的母親
第十一章 健康——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7+1>8
正常、合理地飲食
培養孩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眼睛健康不能忽視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保障
第十二章 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書鑄就人生的輝煌
幫助孩子找到讀書的樂趣
應該給孩子讀什麼樣的書
怎樣為孩子選擇圖書
給孩子建立一個家庭圖書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書摘插圖

第一章 愛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這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兩千多年前的孔子開始,“孝”就被人們當做“仁之本”、“百善孝為先”成為人們立身處世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最根本的道德信條。如今,要想讓孩子擁有一顆愛心,懂得關愛他人、關愛集體、關愛社會、關愛國家乃至關愛整個世界的道理,首先就要讓他學會關心自己的父母。一個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的人,是不可能為他人、為社會、為祖國獻出愛心的。
誰都知道,父母對兒女的恩情像大海一樣的深厚。從呱呱墜地的嬰兒成長到健康向上的青少年,父母的操勞是無法計算的。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父母一滴奶、一口飯、一把屎、一把尿地侍候。上學了,父母在照料生活的同時,還要操心他的學習。孩子病了,父母求醫找藥,日夜守護。為了孩子,父母可以做出一切犧牲。孩子可曾想過,這么多年來,父母為你傾注了多少心血?
父母對孩子的恩情又是無私的。父母愛孩子是無條件的愛,完完全全是一種崇高的、自然的愛。如果你問你的父母:“你們為什麼對我這么好?”你的父母一定會這樣回答你:“因為你是我們的孩子!”這種完全出於一片親情的愛心,無條件的施予,是多么崇高而偉大!
父母對兒女的恩情這樣深厚,這樣無私,所以孝敬父母是我們每個人做人的起碼道德。從古到今,孝敬父母歷來都是判斷一個人德行的標準之一,在這個揚孝倡孝的背景下流傳著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話:“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我國東漢時湖北一位因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孩子。他10歲時,不幸喪母,父親多病,小小年紀的黃香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蚊帳,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蓆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蓆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時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讚譽。
我們曾在電視節目中看到:一個年僅3歲的小孩子,在父母上班之後陪伴著癱瘓在床的奶奶。奶奶該吃飯了,他把父母做好並溫在鍋里的飯萊慢慢端到奶奶床上,奶奶要解手,他把便盆送到奶奶身邊。他為父母分憂,學會了做很多事情。還有一個上國小的女孩子,母親臥病在床多年,小女孩兒承擔起了全部家務,每天買菜、做飯、收拾房間,為母親擦洗身體。家裡生活十分困難,她也因此養成了省吃儉用的習慣。在這樣艱苦的情況下,她仍每天按時到校上課。她勤奮苦讀,還擔任學生幹部,成為三好生,被評為十佳少年。
然而現在的家庭中,有許多父母卻忽略了對孩子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教育。他們把孩子當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孩子成了家中最受尊敬的人。孩子在這種本末倒置的環境影響下,長大後沒有輩分觀念,對家中的長輩,老人甚至父母都缺乏基本禮節和尊敬,有的甚至是態度非常惡劣地對待父母。
有位母親曾傷心地說過這樣一件事:“我的兒子上高三了。我為了他讀好書,每天除了工作還要買菜、做飯、洗衣、收拾房間……。一天,我生病了,躺在床上,渾身十分難受。兒子放學回來,看看鍋里沒有飯,只是冷冷地說了聲:‘我出去吃了。’就離開了家。過了不久,他吃飽了回來,竟沒過來看看我,也沒給我帶回一點兒吃的,就鑽進自己的房間,砰的一聲關上門,一晚上再沒出來。我傷心極了。我想,我的兒子是得了愛的麻痹症,只怪我平時寵他、愛他,卻沒有教他也要愛別人、關心別人。孩子長大了,變得麻木不仁,我這是自作自受呀!”這位母親終於在兒子冷漠無情的事實面前覺醒了。可天下還有多少沒有醒悟的父母,他們只知道盲目地溺愛孩子,只要能使孩子高興,他們為孩子做什麼都心甘情願,卻忽視了對孩子進行尊老愛幼、孝順父母、滿懷感恩之心的道德教育,忽視了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所有付出是無私的,是一種愛,忽視了讓孩子懂得怎樣去愛父母、尊重父母、體諒父母,導致孩子目無尊長,不孝敬父母,對他人冷漠無情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