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咪[雙簧氣鳴樂器]

咪咪[雙簧氣鳴樂器]

咪咪,是回、東鄉、保全、撒拉、土、裕固、漢等族的雙簧氣鳴樂器。製作簡便,吹奏容易,用於獨奏、伴奏,音色柔和、優美,深受人們喜愛。流行於甘肅省臨夏、武都、甘南和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等地。

結構特徵

由管身和管哨兩部分組成(圖),全長14厘米。管身竹製,由長短、粗細、孔距、音高均相同的兩支管身並列綑紮而成。竹管打通中間竹節,上、下兩端敞口,管長13厘米,尾端內徑0.4厘米。兩支管身上分別開有相同的四個圓形按音孔,孔距為:管尾至第一孔3厘米,第一至第二孔2.3厘米,第二孔至第三孔2.5厘米,第三孔至第四孔2.3厘米,第四孔至管首2.8厘米。管哨用丁香樹或柳樹枝的外皮製作,先將樹枝的外皮切割成小段,並使其與木桿分離,此樹皮管無需加工,吹奏時含扁即為雙簧管哨,一般哨長2.7厘米、外徑0.4厘米,將樹皮管哨分別插入兩個管身上端的管口內,外露1 厘米即可。兩支管身的首、尾兩端用絲線並排綑紮牢固,管尾系以彩色絲穗為飾。此外,在寧夏、陝北等地,還流傳著另外一種咪咪,其結構為單簧、雙管、五孔。這種咪咪,與在羌族地區流行的其篥的形制完全相同。

方法

演奏時,管身豎置,雙手持握咪咪,左手在下,中指、食指分別橫按兩管第一、二兩孔,右手在上,中指、食指分別橫按兩管第三、四兩孔。口含兩管上端管哨吹奏,可發出同度雙音,音列為g、a、c?1、d?1、e?1(g?1),音域兩個八度。發音柔美、淳厚,高音清脆、高亢,低音洪亮、深沉,穿透力較強。可用於獨奏或為民歌伴奏,是我國西北甘肅、青海各族人民十分喜愛的民間樂器。常用於民眾性的花兒會場合中,為當地山歌花兒的演唱進行伴奏,它所發之音,也是“花兒”音調中最常用的五聲音階。獨奏曲有《尕妹妹的大門上》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