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位

咖位

咖位,娛樂圈名詞,就是明星在娛樂圈的地位,有地位的明星稱為大咖。咖位越高,影響力越大,片酬也越高,因此,咖位也是明星熱衷爭奪的一個名頭。

基本信息

釋義

咖位咖位
咖位這個詞,與閩南語中的“大咖”有一定關係,“大咖”本意為大角色,引申為在某一方面的達人,娛樂圈的大咖就是實力和影響力都很高的藝人

台灣把演藝圈的各類明星按大牌等級分稱為:A咖、B咖、C咖等,這就形成咖位的等級分類。

雖然明星不能保證一定賣座,但對於普通觀眾,明星咖位仍然是決定購票入場的一大重要因素,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他們的片酬動不動就要達到天價

排位因素

主要因素

時尚圈(五大二小等一線雜誌正刊封面)和電影圈(電影、電影重量級獎項和國際活動等)的曝光度。

次要因素

知名度(國民度)、代言等。

參考因素

票房、人氣等。人氣和知名度還是有區別的,人氣一般指冬粉多,而知名度更多的是大眾的熟知程度。

咖位戰

咖位咖位
正所謂:頭可斷,排位不能亂;血可流,封面位置要預留——娛樂圈的“咖位戰”,無非就是明星們努力證明“我才是現在最紅”的一種方式。無論是人氣、代言、番位,乃至在各種場合下受到的禮遇程度,都是明星標榜自己圈內地位和身價的砝碼。走在時代尖端的影視圈咖位之爭,花樣百出得最讓人迷眼。

定律

在搞清這些招數之前,一個恆久不變的定律是:大牌犯不著跟一個小新人過不去,明里暗裡的較勁通常只會發生在地位相當、人氣相當、有競爭關係的明星之間。

招數

1、入門級:“哥哥”、“姐姐”、“老師”這些尊稱,可以有禮貌,也可以耍心機

對於女明星來說,年齡就是死穴,畢竟在娛樂圈,年紀大等於“前輩”,當紅偶像被打上“前輩”的烙印,基本上也就是暗示著快要過氣了。於是明星們最早較勁都是在年紀和輩分上做文章。早在數年前,一次活動上,兩位同為一線的女明星狹路相逢,明明是年紀相仿的兩人,女星F先是一臉溫婉地款款稱呼了一聲“姐姐”,女星L毫不示弱,一聲百轉千回的“姐姐”立刻回敬了過去,留下現場媒體背後的陣陣涼意。

這一招還迅速衍生出了進化版。靠電視劇《年輕人的生存法則》爆紅後,女演員W一度是都市小清新愛情劇女主的不二人選,也有過霸屏的風光時刻。然而誰料另一位B隨後異軍突起,年紀相仿、面容有幾分相似、戲路也雷同的二人少不了被拿來互相比較。W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畢竟不是說我像她(而是她像我),所以應該是她比較尷尬吧。”仿佛是在暗示自己要比B大牌,而B則微博發文,直接稱W為“老師”,迅速引發媒體熱議。不過隨著二人此後逐漸轉向了不同的發展方向,這段往事也就隨風而去了。

2、男明星“王不見王”

不僅女明星,男明星之間計較起來也能刷新你的世界觀。比如同為一線演員的C和H在出道時,一直是以好友的身份出現在大家面前。然而當二人各自功成名就之後,卻紛紛改口稱“我們不熟”。有傳言說,兩人決裂是因為電影《嗖嗖嗖》的男主本來選了C,但是最後H卻搶了好友的角色,並憑藉該角色獲得了“最受歡迎男演員獎”。雖然當事人矢口否認,但是“舊知己到最後變不成老友”已成定局,此後二人幾乎王不見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